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61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2)

那么火焰山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可见火焰山的存在,给周围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可以说是灭顶之灾。而罗刹女可以救生灵于涂炭,解黎民于倒悬,但是罗刹女的救苦救难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围百姓的定期祭献。因此,老君把罗刹女放到火焰山,并给他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以谋生。这是老君使的“以逸待劳”之计,是火焰山形成的真正原因。但是,八卦炉中的火肯定不行,火会灭掉的。因此,老君乘机在火焰山再放一把三昧真火,这样就可保无虞了。

灭了火焰山的火实际就是断了罗刹女的生活来源。因此,火焰山的火苗和罗刹女的命运息息相关。但是,暂息火焰山之火让取经队伍通过与罗刹女的根本利益并不冲突。因此,真正阻碍取经队伍过火焰山的不是罗刹女的火焰山利益受损,而是红孩儿的归正。要知道红孩儿的归正,并不是因为观音菩萨缺乏人才、爱惜人才,非要收法力广大的圣婴大王入门不可,而是因为观音菩萨以红孩儿作为人质要挟太上老君。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红孩儿归正之后的法名是“善财童子”?为什么老君在金兜山派青牛精下界来收买路钱?

前面说过天庭并没有市井繁华,金银在天庭根本没用。在天庭能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东西,也就是仙丹蟠桃之类的延寿之方。但是,这些东西也是朝廷定制定时分配的。一般来说,为了维护天庭的稳定,这类东西是绝对禁止私下交易的。实际上,因为功能和效用的趋同,交易需求也非常非常之微小。互相赠送倒是经常发生的。因此,老君根本就没有贪财的动机。之所以在金兜山收取买路钱,完全是因为观音菩萨的勒索。佛教在凡间生存,要广建庙宇,拓展业务,前期投入对金钱的需求非常之大。凡间的供奉非常之有限,这正是如来东扩的理由之所在。

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佛祖对金钱的贪欲可见一斑。观音菩萨以红孩儿为人质要挟勒索太上老君,老君就反过来为难如来佛祖的取经大计,敲诈如来一笔,再“借花献佛”将十八座金山交给观音,双方在此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但是,如果佛派逼得太急了,老君大不了放弃红孩儿,丢车以自保,佛派照样拿他没办法。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红孩儿是老君无法摆脱的梦魇,并不仅仅在于他是老君的亲生儿子,更在于他是老君的一个把柄,一个污点。所以,如来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于是,就有了火焰山生擒大力牛魔王这一段。

过火焰山这件事情本来与牛魔王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为什么要把老牛扯进来?因为要想坐实罗刹女母子是老君的污点这个罪名,必须要有过硬的人证和物证。否则,老君绝不会轻易低头。物证不用找了,芭蕉扇就是。红孩儿也算得上是个物证,一个可以证明其制造过程是真实存在的物证。人证呢?非牛魔王莫属!这件事情牛魔王绝对知情,而且还是“苦主”。如果没有这个过硬的人证,老君和罗刹女都可以一推二五六,抵死不认,根本拿他们没办法。罗刹女若是一口咬定红孩儿就是跟牛魔王生的,谁也拿她没辙。所以,如来一定要捉住牛魔王,而且还一定要生擒。只要有这个活证据在手,老君就不得不低头了。

不过,老君是不是在乎他与红孩儿之间的这层关系呢?换句话说老君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的这个污点呢?如果老君“破罐子破摔”根本不在乎这个,怎么办呢?

唐僧师徒刚到火焰山地界,都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时值秋凉却酷热难当呢?打听之下才明白,原因就在这火焰山。此处有个小细节:这说明,红孩儿之所以称为红孩儿,就是因为在这里出生的。但是,前面推测红孩儿是在天庭长大的。可见,红孩儿一出生就离开了亲娘罗刹女,由老君亲自抚养栽培。红孩儿认识张道陵这样的天界神仙,说明他在天宫是有名分的,否则怎么出来见人?只是不知道老君是怎么安排的。不管怎么安排,红孩儿和老君的父子关系众仙是没有觉察的。大概是直接转交给张道陵做走读学生了吧!不然,红孩儿怎么那么尊敬张道陵,称其为?可见,老君是很在意他与红孩儿的这层关系的。否则,不会让红孩儿躲在火焰山出生,然后再回到天庭抚养,如此费尽周折。换句话说,老君也很在意他与罗刹女之间的关系。否则不会布下如此之计谋来掩饰罗刹女下界,并为其安排生活。

但是,牛魔王这个人交友广阔,而且还神通广大,想要生擒此魔绝非易事。

一开始,悟空前往芭蕉洞借扇,碰壁不提。这事悟空是有心理准备的。于是,话不投机,开始赌斗。罗刹女使出芭蕉扇,把悟空扇到了小须弥山。悟空因祸得福,灵吉菩萨给了他定风丹以御芭蕉扇之风。虽然如此,罗刹女仍然不肯低头。悟空求胜心切,寻思无计,只得故伎重演,钻进罗刹女的肚子翻肠捣肺,欲强取芭蕉扇。但是,“欲速则不达”,悟空被骗。其实,只要悟空此时再走一遭翠云山,芭蕉扇庶几可得也!因为后来牛魔王战败的时候,罗刹女曾经打算借芭蕉扇给悟空的,只是牛魔王不同意。看来,罗刹女根本就没有看透这场争斗的实质,她一心只为儿子报仇,没想到其他。牛魔王其实很担心,这件事是冲着他来的。

悟空被骗,火焰山火势愈盛,取经路阻,师徒们开始胡谈乱讲。此时走出来火焰山土地,指明了出路。故而,牵出牛魔王来。其实,悟空应该是最早想到牛魔王的人,毕竟是结拜过的兄弟。悟空之所以在过火焰山这一节开始之时略显被动,就是因为悟空自知红孩儿一事自己“理亏”在先。所以,政治上悟空处境被动,面对罗刹女和牛魔王的两次诘难悟空都是仔细解释了的。但是,两次解释都没有奏效。没有办法,悟空重任在肩,大名垂世,芭蕉扇志在必得。否则,取经功行半途而废,非但自己功果无望,而且齐天大圣威名受损,势必受三界嘲笑。正是应了白骨精的那句“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了。

悟空经火焰山土地指点,找到了牛魔王,悟空对牛魔王毕恭毕敬。悟空好不容易化解了往日仇今日怨,却才刚刚提出借芭蕉扇之事,没想到牛魔王勃然大怒。为什么牛魔王害子之情不究,惊妾之罪不治,却偏偏对罗刹女如此之**呢?牛魔王与罗刹女本是挂名的夫妻,这件事情老牛不可能是真心实意的。否则,老牛怎么会与铁扇公主常年分居呢?这正是他们夫妻二人关系冷淡的真实原因。牛魔王好不容易有机会逃出生天,倒插门到积雷山摩云洞玉面狐狸家。一个西方大力王,居然是倒插门到小妾家,真是不可思议。牛魔王的此种纳妾方式还真是别具一格。玉面狐狸是以向罗刹女年供米、月供柴的方式把牛魔王赎出来的。如果牛魔王和罗刹女是真夫妻,罗刹女会接受这个二奶的年俸月贡吗?不过,悟空对此全不知情,一下子就捅到了牛魔王的痛处。

牛魔王就要动手,悟空只能硬着头皮上。要打赢牛魔王,悟空没把握。从前面的情况来看,悟空其实是斗不过牛魔王的。牛魔王不依靠法宝,悟空无机可乘;牛魔王的底细,悟空一清二楚,也没有什么主人公可以攀扯。悟空要制服牛魔王,实在是有难度。但是,这个时候众神非常配合地前来参战了。

四大金刚的到来,让牛魔王倍感绝望。可见,老牛此时此刻已经完全意识到了此战的目的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而不是什么芭蕉扇,如果此前只是担心这一点的话。

老牛不敢与四大金刚起冲突,直接转攻李天王父子,妄图打开缺口以突围。那么李天王父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可见,李天王父子是奉玉帝旨意前来助剿的。但是,哪吒后来又作了补充解释:这说明,哪吒是先见过如来,然后再上报玉帝请战的。那么哪吒为什么会对如来的事这么上心呢?其实,哪吒这么说话,有遮掩之意。这事不是哪吒上心,而是哪吒和四大金刚一样奉了如来密令。哪吒为什么会听命如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牛魔王最终为李天王父子所擒,芭蕉扇亦唾手可得。牛魔王最后去了哪里呢?因此牛魔王最终是去了如来那里。

其实,生擒牛魔王的方法很多,但是这里如来为什么会如此大费周章呢?在这里,不由得不令人想到镇元子的袖子和未来佛祖的袋子。这一点牵涉到五庄观这一节对于全书的意义。暂且不提。过了火焰山之后,罗刹女最终要回了自己的芭蕉扇,并且据书中交待后来罗刹女修成了正果,经藏中万古留名。

牛魔王一家三口的最终命运:牛魔王在如来处,红孩儿在观音处,罗刹女成了正果,经藏中万古留名,也去了佛派。这三个人分别是太上老君把柄的重要人证物证。因此,根据重要证据保存原则,三者必须异地分开单独封存,以备偷盗遗失毁坏之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