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14章 安天大会的台前幕后 (2)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来不仅法力无边,而且雷厉风行、胸襟广阔、不拘小节。奉旨来降妖,结束后立即就走,何等的利落!同时,我们也必须知道,如来是不能在这里作停留的。如来是个谨慎的人,他不想在这里多作停留,就是担心万一出个什么意外状况,就真的让玉帝试探到底了。

但是,如来也不是一个怕事的人。当玉帝亲自来请如来稍作停留的时候,如来还是勉强答应了。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步棋。毕竟如来身边只带了两名随从,玉帝设筵答谢,极有可能是鸿门宴!如来将悟空轻轻地压在五行山下,玉帝难道看不出来吗?应该说,玉帝此次试探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了。做一个饭局,本是应然之举,也可以进一步试探如来。同时,也要掩饰一下自己的心迹,否则请如来降妖真的变成十足的试探了。原文中说,,其实道出了如来的真实心境:无奈。

果然不出如来所料,答谢宴上玉帝请出了仙界所有在编的有头有脸的角色,就连三清这样极少露面的狠角色都到场了。真个是鸿门宴呀!

宴会一开场,众仙即异口同声邀如来为此会立名。这有没有事前排练过,已经值得怀疑。更何况,哪有主人筹会请客人立名的道理?很显然,这是玉帝授意的。要不然,大领导在上面,怎么也应该请大领导先立名呀!玉帝很想知道,如来对自己来天庭降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同时,这也是天庭抛给如来的一个难题,杀杀如来的威风。如来是个有胸襟有气度的人:既然邀我立名我也当仁不让,否则显得我如来心虚。如来索性一反低调的常态,锋芒毕露一回,也许这样更让人放心。如来有勇有谋,没被这个难题难倒,多少有点让在场的各位仙友失望了。“安天大会”的名头是大了点,可是天庭的众位神仙谁会站出来说“这个名字不恰当,太过了。没有你如来,我们天庭都不安了?”不可能。于是,不但一个难题被如来巧妙化解,反而更让如来扬了威风。如来在“安天大会”上的表现就像个一心追逐扬名立万的地方小领导。王母娘娘献蟠桃,南极寿星奉芝草,赤脚大仙敬枣梨,如来也不分高低贵贱有用没用悉数收下。如来怎么肤浅得跟个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装呗!

这个“安天大会”在安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是,回过头来看,怎么看怎么别扭。问题出在哪儿了呢?最大的问题出在玉帝身上!“安天大会”是玉帝为答谢如来而筹备的,这个大会真正的主人从头至尾都没讲一句话,连个感谢如来的应景话都没讲。领导坐在席上一句话不讲,下面的人也吃得下?喝得下?天庭的尊卑之分到哪里去了呢?大领导坐在那里不闻不问,一个个却缠住如来频频举杯,兴致高昂,天庭诸仙是不是都如此不着调呢?最后竟然还。好一个啊!仔细看清楚,这个是,不是众皆酩酊。好一个“各”字,其实意指各人醉各人的,有人是真醉了,有人则是假醉。如来不会真醉,玉帝也不会真醉,三清四御也不会真醉,真醉的都是那些来捧场应景的小角色。整个“安天大会”上,玉帝一言不发,他在干什么呢?难道是因为近来悟空搅闹天宫,一直没有胃口。今日方才觉得肚子饿了,于是只顾自己吃东西,其他的都忘记了。玉帝可没那么肤浅。他在观察一个人。没错!是如来。如来是整个大会上的最佳男主角。他在觥筹交错之中,也在观察玉帝。伟大的心灵之间总会有一点灵犀相通。

大会尾声将近,这个灵官跑来报信,点出了整个“安天大会”的主旨所在。别以为玉帝劳神费心的筹备这个“安天大会”真的就是单纯为了感谢如来的安天之功。记住,在神仙面前一定要注意收敛自己这种肤浅的想法!否则,要在神仙面前失了人格。玉帝为什么在大会上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巴黎和会”的召开是为了感谢协约国之间的默契配合吗?“安天大会”的核心问题是:1.讨论如何处理战犯孙悟空;2.“蟠桃大会”之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这两个目的真正在“安天大会”解决的只有一个战犯处置问题。另一个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不是在这里解决的,而是在取经路上解决的。这个巡视官是玉帝事前安排好的,教他一方面密切关注孙悟空的动向,一方面在暗处候旨。

一旦玉帝使个眼色,即进来报告悟空的动向,目的不是真的关心悟空的小动作,而是让他点出大会的核心之所在。为什么说如来没有醉?巡视灵官话音刚落,如来立即反应过来可见如来是高度戒备的,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之中。但凡有一点差池,哪怕是反应慢一点,悟空就可能没命了。他一定要在玉帝之前开口才能保住悟空的命。而且,连帖子都事前准备好了。整个“安天大会”如来看上去是放开胸怀了,其实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大会的分量,绝不会是什么答谢宴。一定会提及对悟空的处理问题。但是,玉帝不提,如来也就装聋作哑。最好就是玉帝永远也不要提,临走之际将这个帖子往五行山上一贴,悟空就算保护起来了。谅玉帝也不会蠢到明目张胆地去揭这个封条,越界拿人办事。

那样岂不是干涉如来的内政了?但是,玉帝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不管你如来今天怎么装,在关键问题上,看你还是不是真的那么单纯?果然这招很管用,如来在这一点上绝对是含糊不得的,事关他的“东扩大计”,一定要保住悟空。玉帝不愧是多年的大领导,凡事只抓住结果,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不管你在过程中使了多少障眼法,玉帝也能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令你无所遁形。应该说,整个“安天大会”的成功举办,玉帝达到了试探如来的目的。但是,如来也不是输家,因为玉帝仍然没有拿到如来的任何把柄。这一场只能算是打了一个平手,各自都达到各自的目的:玉帝印证了他的怀疑,如来保住了悟空性命。从此后,玉帝再也不因为这石猴的问题而感到疑问、惊悚了,一切都已经明白过来了。此次“安天大会”玉帝使出的是“笑里藏刀”之计,如来沉着镇定,“反客为主”,先行一步救下悟空,化解了危机。

如来离开瑶天,如来保护悟空可不是因为什么慈悲心,他早就做好了安排。连悟空这几百年的日常饮食问题都做了交代,目的就是要把悟空进一步炼成为铜头铁臂、能征善战的圣斗士。

自此会之后,玉帝开始密切关注如来的动向。这一关注就是五百年。如来在玉帝眼皮子底下,悄悄运作了将近五百年,终于在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三,一只肩负神圣使命的取经队伍离开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上路西行了。然而,玉帝对于这支队伍的凭空出现是否就一无所知呢?还是玉帝早就洞悉了先机,做好了安排?取经路上的这一切,是否都有大国较量的痕迹?后文将继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