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禁书
字体: 16 + -

第二章 父亲

    tue jun 16 14:38:23 cst 2015

    刘大娘踱着步子跨进屋里一看,羊水破了,心里一阵紧张,这打完几天雷今个终是下雨了。刘大娘一时有点手忙脚乱起来,父亲刚开始还能烧个热水帮上点忙,接着也帮不上了。刘大娘让

    父亲看看时间,这深更半夜的,看是今个儿还是明个儿。刘大娘发出惊奇的声音:生来生来,是个小水壶啊。昏暗的白炽灯下,父亲手捏着手腕上的老手表报道:嚯嚯,来的真准,刚巧凌晨12点,似乎多了一丁点。我也因此得名凌晨。父亲手腕的这块老手表,用的可有些年数了,那是父亲跟着五爷爷在供销社拉煤挣钱买的。在当年这样的一块手表可是稀罕物,那个年代结婚讲究

    “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收音机,俗称为“三转一响”。父亲用的上海牌老手表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很拉风”。那时候,你有钱未必买得到东西,那年代买什么都是计划,还好父亲供销社有熟人,虽然是计划供给,但父亲放下面子凭着里面有熟人,不仅有了上海牌的手表还有了每年供销社只供给两辆的大架永久牌自行车。在后来,这架自行车,还差点被催款队弄走了。还好父亲骑着自行车躲了出去。催款队看到当家的不在,家里也没有值钱的家当,最后只好拎走了两袋麦子,作罢了。父亲用的老手表,年数一多,经常要对时间,损坏还要经常维修,每次维修费换件都要不少的费用。后来经济高效的电子表来了,每次维修老手表的费用都快赶上,买块不用经常对时间的电子表了,父亲就换了块电子手表,

    上海牌老手表,成了我儿时玩具,后来手机席卷而来,父亲用上了手机,电子表也被淘汰了;大架自行车,被小架子自行车取代,后来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动车,自行车也成了孩子上学的代步工具和一些人的锻炼器材。父亲把锈迹斑驳的老自行车卖给了邻庄收废品的王大爷。

    父亲当年跟着五爷爷在供销社拉煤的时候,那时的父亲很年轻,十七八岁的壮小伙,有着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用父亲教育我的话说,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能喝一锅羊肉汤,你奶挞的

    烙馍我能吃上三四个,扛起一百来斤马袋粮食像玩似的,跟你五爷去县城拉着七八百斤煤送往乡里的供销社,来回两三百里地,去时在家带点杂粮烙馍和几根大葱,路上买碗两分钱一碗的咸

    油茶,大葱就着烙馍喝着半路镇子上的咸油茶就是一顿,那时,感觉很了不得了。每次领了工钱你五爷会带我,去馆子里喝羊肉汤吃大饼,路牙石那家羊肉汤和大饼,真好,碗大肉多,每次

    吃得个过瘾,比过年的饺子还要香,只可惜不能天天常有。你看你一碗汤还剩了半碗饭根子,吃个白面馒头还剩馍皮,天天这不吃那不吃,放到过去的贱年,保不准早饿死你了。每当自己不

    老实吃饭时,父亲总是拿着这些老掉牙的话语教育我。刚开始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好歹还都听得下去。十四五岁时,和父母间出现代沟问题,我对父亲的这些老电台话题开始格外反感,听了十多年耳朵都要磨出老茧了;每当父亲再次唠叨起以前的困难,过去的不好。我总是据理力争般地打断。然后,我会很逆反的语气反驳道:这句话我已听了x的n数遍了,please stop,你不累,我耳朵都抗议了,能不能不说这些。你这老旧的历史思想,不改变,永远都过不好,……我一点也不体谅父亲的感受,开始以下范上,用总带着埋怨的口吻顶撞父亲。有时这样打断顶撞

    父亲的教导,总让父亲很是不爽,有时还会大发脾气,我也会因此会遭父亲痛骂。时光过了那么久,自己叛逆漂泊流离了这些年。总是,感觉父亲其实不容易。。。是他用血汗的肩膀扛着这个家。满脸汗水和着水泥灰,黄色肤色衬托出花白的胡髯。不是码头工\却干了一辈子和码头工人一样的活计。苍老了脸庞,霜白了鬓发,蹒跚了步履。只怪岁月如梭催人容颜。当你不懂埋怨的时候,他已经把它最好的给了你。如歌词所唱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声谢谢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

    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吧;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微不足道的关心,请您收下吧。可是您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吧!您牵挂的孩子啊,现在长大啦。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您变老啦!感谢一路上有你,您牵挂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