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的故事
字体: 16 + -

章五章 亲历与回忆_周士第:把敌人挤出去

周士第:把敌人挤出去

周士第,时任中共晋绥分局委员及晋绥军区参谋长。

一九四二年,是晋绥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年。

晋绥根据地,东与晋察冀边区相连,西与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隔河(黄河)相依,东南面紧靠晋冀鲁豫。它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也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因此,日寇和蒋介石集团,对这里都极为重视。一九四一和一九四二两年间,日寇即对晋绥根据地大小“扫荡”三十余次,历时总计近四百天。敌人在频繁“扫荡”的同时,又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蚕食政策”。在此期间,蒋介石暗中与日寇勾结,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驻在宜川县秋林镇的阎锡山,也与日寇勾结,积极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在日寇和国民党的夹击下,晋绥根据地的形势日益恶化。……敌人的疯狂掠夺和破坏,使本来就穷困的晋西北,变得更加穷困了。人民衣食不得温饱,部队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随着根据地的缩小和敌人的破坏,不但使晋绥的军民处于很困难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陕甘宁边区受到了威胁。

……于是,怎样才能粉碎敌人的进攻,“蚕食”,改变这严重局面,便成了晋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中心议题。

一九四二年十月,林枫同志从延安回来,一见面就高兴地说:“这下可有办法了。我向主席汇报了我们晋绥地区的情况后,主席指示我们要发动群众,搞民兵,搞武装工作队,‘把敌人挤出去’!”听过林枫同志的传达,我们都异常兴奋。……为了使干部深刻理解毛主席的指示,并坚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召开干部会议,认真进行传达和讨论。

干部会正在筹备中,主席又于十月三十日给我们发来了电报。指示我们检查根据地迅速缩小的原因,制定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向敌人挤地盘的具体方案。主席教导我们:必须振奋军心、民心,向敌人采取积极政策,否则地区再缩小,前途甚坏。

十一月四日,分局于兴县蔡家崖军区驻地召开了会议。行署、军区、抗联,以及各地委、专署、分区负责同志参加的干部会议,传达了主席的指

示,并结合晋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主席的指示和关怀,对每一个到会的同志都是极大的鼓舞。因此会议一开始就非常热烈、活跃。此时的晋西北,虽是朔风呼啸,但是,毛主席的指示却象一盆火一样温暖着所有到会人的心。

大家一致认为:主席不提把敌人“打”出去,或是“赶”出去,而偏偏提出“把敌人挤出去!”这个“挤”字大有文章。有的人为了深刻地领会这个“挤”字,互相肩膀靠肩膀,你挤我,我挤你。经过仔细的琢磨、推敲,有的人说:“毛主席早就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所以我们挤敌人,就要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全面地去挤。”有的说:“主席指示我们‘把敌人挤出去’,既是方针,也带来了方法。”有人说:“要把敌人‘挤’出去,不仅要靠军队,尤其要充分发动群众。岚县的破击战就是很好的证明。八月十九日,全县群众来了个总动员,一夜功夫就破路、割电线八十多里,拆除十三个村子的围墙,毁敌碉堡三个、桥梁四座,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架设静乐通岚县的电话线。”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越研究,越了解毛主席指示的正确,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局面,就能迅速转变。同志们越谈越兴奋,越谈心里越亮堂。有时谈得忘了吃饭,通信员再三催促也不肯散;有时一直谈到深夜,仍不肯入寝。

……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大家都满怀信心地带着毛主席的指示和分局的决定,回到了工作岗位。各地区、各部队,认真执行了中央的“九一”指示,实行了党的了元化领导。……把鬼子整得顾头顾不了尾,顾前顾不了后,日夜不安,坐卧不宁。

毛主席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是从群众的对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当这一方针又回到群众中的时候,不但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而且迅速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变成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在执行主席这一方针时,所表现的积极性和智慧,真是令人感动。在那些热火朝天的日子里,靠近敌人据点的村庄,每到晚上都可以听到“走!挤敌人去”的呼唤声;都可以看到民兵和广大群众在敌人的据点附近,埋地雷、破路、割电线,开展政治攻势等活动。“挤

敌人”成为晋绥根据地党政军民最熟悉、最活跃的口号,成了广大群众自觉的行动。广大群众想了许许多多巧妙的办法对付敌人,针对着敌人的政治欺骗、军事进攻、经济掠夺、文化麻痹开展斗争,取得很多胜利。在八分区,群众为了断绝芝兰敌人的水源,先在井里放上死猫死狗。可是,敌人把死猫死狗打捞出来之后,还是照样打水吃。一位老大爷献计说:“把头发剪碎放进井里,看他再怎么吃。”群众一听这办法好,立刻掀起了一个剪头发热潮:男人剃了头,妇女剪了辫子。把头发剪碎放进井里以后,任凭鬼子怎样打捞,也打捞不净。敌人断了水源,如困沙滩,再加上我武工队的不断打击,最后只得卷起铺盖,灰溜溜地跑了。六分区的忻县,有个蒲阁寨,是敌人靠近我根据地比较突出的大据点。自从提出“把敌人挤出去”后,附近群众想了许多办法挤敌人。敌人仍不肯撤走,一九四四年,敌人据点附近一个村子的群众,便提出了把家搬到根据地,不“维持”敌人。其他村子的群众也响应:“对,搬,都搬,叫鬼子喝西北风,看他怎么办。”领导估计到群众一搬走,敌人就会滚蛋,那时群众仍可回来,便接受了群众的要求。于是在统一安排下,主力部队和武工队、民兵,包围着敌人的炮楼,根据地的群众套上车,赶上牲口,一夜之间,便帮助蒲阁寨周围十几里以内的群众,全搬到根据地,连个盆盆罐罐也没有留下。群众搬走了,蒲阁寨只剩下敌人孤零零的几座炮楼,凄凄惨惨活像几座孤坟。敌人被围在炮楼里,吃不上,喝不上,一露头就尝到我们的冷枪,吓得连撒尿都不敢下炮楼。最后,敌人实在没办法,派了四百多人,才将那些孤魂野鬼接出了炮楼。可是在他们回忻县的路上,又遭到我们的地雷杀伤,伏兵截击,结果,死伤的比接回去的还多。

挤敌人的生动事例是说不尽的。随着斗争的深入,群众的创造更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胜利一个紧接一个,捷报频传,真是大快人心。到一九四三年,挤掉了敌人据点五十多个,摧毁了八百多个伪村政权,建立了五百多个抗日村政权,争取了一百多个伪村政权为革命的两面派,改变了一千多个村庄的形势。……

晋绥抗日根据地挤敌人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摘自《周士第回忆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