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制度文明:从主体性到公共性
字体: 16 + -

第四编 情深与恩重_山高语音低 水深则流缓——忆琐事而念师恩

山高语音低 水深则流缓——忆琐事而念师恩

朱华彬

我是郭湛教授2008级的博士生,2011年毕业。入师门前,知道郭老师很有名;入师门后,跟老师读书,觉得老师很“普通”;毕业工作直至今日,才懂得老师“普通”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老师在花甲之年总结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十个字:安全、健康、勤奋、平和、审美。字面意思很简单,但要真正领会,并懂得“为什么”之后去践行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是只知字面意思。毕业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再去品位老师的十字格言,我觉得有一句话最能诠释老师的智慧和境界,即“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一、人生复杂多变,保持平和之心

从境界层次来说,我觉得,在老师的十字格言中,“平和”是最重要的,是哲学层面的。老师说:“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既要积极地参与必要的竞争,又要准备面对失败,经受逆境。对于各种结果,包括否定的评价,都应当正确理解,平静对待。”我觉得,这只是第一个层次,老师的另一句话表达了“平和”的更高一个层次。老师说:“我从来不和别人去争,该有的我也都拥有了。”所谓不争亦争,不争是为了更好地争,而且要争得赢。

所谓“水深则流缓”,水面上即使有大风大浪,沉在深处的水仍会保持缓慢的速度流淌。这句古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生动表述了动与静、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所谓“宁静致远”,动的越多、越快,损耗、消亡的也越快。比如企业的生存,李嘉诚坚持“不挣最后一个铜板”,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都是这个道理。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人的心理压力会增大,想法也容易多,心智也容易乱。因此,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断地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地积累,就能处事泰然,以不变应万变,收获成就也就水到渠成了。一个人只有在大的波折中,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前行,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古人把“德”看得非常重要,“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真实的能量存在。所以,古人讲究“积德”,不仅为自己“积德”,还要为后人“积德”。“德”损耗,就会折福折寿。所以,为人处世就要善良、真诚,说话讲究谨言慎行。何谓中庸“,中”即“口”字上贴了一个封条。恶口喷人就会损耗“德”,一个有修养、有智慧的人讲话都是慢悠悠的、严谨的,特别注意“口德”,即“人贵则语迟”。

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为追逐名利,尔虞我诈,争强好胜,患得患失,吃不好,睡不好。媒体发达了,人们“被认识”的能力提高了,有些人为出名,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吹嘘自己,有的还同时贬低别人。动的太多,损耗也就多,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做正事了。心怀慈悲之心,能忍让、能吃亏、能沉住气、能包容,静下心来做事,才是最智慧之人的处世态度。

老师的心是平静的、清澈的。他做人低调,从不争来争去,从不吹嘘自己的成就,从不顶着“名师”之衔沽名钓誉;讲话、讲课不搞噱头,不讲大话谎话骗人,更不会背后中伤、肆意攻击他人,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老师是一直静下心来认真做事的,他待人诚恳谦和,即使对晚辈也不会盛气凌人,与人交流语气总是那么柔和。诚恳对待别人,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敬爱。

二、广州是湖,北京是海

“平和”之心,才能孕育大志。没有大志,“平和”的心态也就纯粹修身养性了,就变为遁世“无为”了。老师的日常言语总是那么朴实,语气也总是那么和缓,言语中鲜有慷慨激昂的大论,但点滴中透露出老师的远大志向,这一点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有两件事最能说明这一点。

大概是2007年左右,刘敬东老师(郭老师的学生)从广东省委党校调到清华大学时,考虑到生活质量会

下降,所以有顾虑,老师鼓励他说:“广州是湖,北京是海。”我也有同样的经历。2011年我博士即将毕业,面临工作去向的困扰。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留在北京,另一个选择是回到河南师范大学任教。因河南师范大学是我本科就读的母校,又因三四线房价低,生活质量高的原因,我心里偏向去教书。老师却鼓励我留在北京,记得当我给老师讲,在北京生活压力大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当时我留在北京工作时,你师母带着孩子不也在老家吗?”听到这话,我真是无言以对,就坚定留京工作了。现在虽然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但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而且对工作和生活也是充满信心的,感谢老师的教导。

三、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

老师在给我们讲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时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写哲学类的学术论文,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切忌堆砌艰涩难懂的概念范畴,故弄玄虚。第二层意思是,语言要规范,做到完整、准确、精炼。这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态度,是做好学问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做好学问的唯一方法。这一做学问的态度鲜明地反映了老师的处世哲学。

老师是这么做的,也是一点一点这么教我们的。我们写的文章,老师都仔细看,一字一句地修改,包括博士论文,虽然篇幅比较长,老师也耐心地修改。他常常在修改的文字中标出红(删除)、绿(补充)、蓝(疑问)三种颜色,让我们知道问题在何处,怎么改更好。在老师的学生中,我不算是优秀的,从小文科弱,文字功底不是很好。所以,我的文章会被老师改得五颜六色。我体会,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两重含义,一是手把手地“教”,二是老师的身体力行更是一种要求和督促。工作后做了编辑,又在办公室写材料,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这种要求的重要性,并且很受益。虽然刚开始也会因为语言文字错误挨领导批评,但进步还是比较快的。

四、勤奋是做事成功的要诀

勤奋是一个人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将勤奋看作成功的要诀。只有勤奋,人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人的思维才会更加开阔和敏捷;也只有勤奋,人才能再生产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老师对实践的效率、效能有深入的研究,对勤奋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勤奋的实质在于对时间充分有意义的利用。也就是说,勤奋要有效能,如果没有,则白费力气,不叫勤奋。因此,老师辩证地指出,做事不仅要努力,但还要讲究方法,但方法也是勤奋换来的。

其实,一般人都不会管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时间,对时间的利用太奢侈浪费了。如果一个人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不厌其烦去学习,一点一滴地进步,这就是勤奋。一说到勤奋,人们最常说的就是,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熬夜到半夜,等等之类的话。但是,在老师看来,这不是真正的勤奋。勤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工作状态,是人的长期的存在方式。老师不赞同熬夜式的勤奋,他认为,人只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该做事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做,没必要去熬夜。熬夜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身体健康。

勤奋要求心勤、手勤、口勤,心勤就是勤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往往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往往能做成事,做学问更是这样。记得有一次我去找老师,虽然是周末时间,但老师仍在办公室读一本康德的书,书不厚,老师在书上画了很多,还有很多批注。老师年近七十,还这样用功读书。手勤就是勤于动手,只是想到,不去做,等于空想。口勤就是多与人交流,多向别人学习。

我总结到一个勤奋的方法,即“由易到难,不厌其烦”。比如写文章,一开始有很多想法,但一下笔又感觉困难很大,就可能放弃了。现在我的策略是,有什么想法先写出来,再慢慢扩展、深化、丰富。由易到难,一点一点地完

成。完成后,还要至少修改三遍。

五、再生产自己的健康

勤奋是成功的根本和要诀,安全、健康则是成功的前提。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的时候,肯定精力集中,努力工作,这都没什么说的。但是怎样对待“弛”,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老师非常重视“再生产自己的健康”。他教导我们,要学会正确地放松,正确利用闲暇时间。放松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身体机能,养精蓄锐,但不科学的放松就会浪费精力。老师曾说,人不舒服或者生病了,是人的机体提醒你该休息了。人只有善于休养生息、积蓄能量,方能有长远的发展。但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不是懈怠。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完成自己要做的正事之后,才能玩得最快乐,放松才最有效率。工作之后比较忙,才体会到老师这句话的内涵。有时候做完一件事情后放松一下,看电影或玩小游戏往往过头,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耗费了精力,浪费了好多的时间。老师每天下班后,经常去学校游泳馆游泳。老师自己说,他还坚持洗凉水澡。老师的体型算不上强壮,但却让人感觉,他的能量总是那么强大。

六、用审美的态度看待生活,追求和谐

老师十字格言中强调了审美的重要性:“以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他人,人生会有更多的欢乐、幸福。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懂得审美的人决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审美可以消除人的疲劳和烦恼,使人平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或者到公园里散散步,不仅可以平复忙乱的情绪,还可以使思维更加清醒。每当寒暑假,老师便会和师母及家人一起自驾游,享受自然美景和天伦之乐。所谓“天人合一”,融入美丽的自然风景中,人的闲情逸致便会油然而生。

平和的心态,审美的态度,才会达至和谐。“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前提。老师对师长十分尊敬,做学生和年轻教师时,跟自己的老师萧前先生、李秀林先生、夏甄陶先生等虚心学习。在自己花甲之年,甘愿牺牲自己几年的科研时间,为三位老师编文集。我们很多学生都参与了文字录入和校对工作,老师要求很严,非常认真。老师对学生总是尽心尽责,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老师与人生伴侣师母总是那么和谐,老师与学生一起聚会,师母一般都会参加,家人也多次参加。这是一般老师做不到的,只有和谐美满的家庭才能做到。并且,师母还经常跟我们交流,给我们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都称师母是副导师、生活导师。老师的朋友、同事评价老师首先会说,郭老师是个好人。做事先做人,在把投机取巧看作聪明,将老实贬低为愚笨的中国当今社会,坚持做好人是需要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境界的。

平和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审美意识,或许这是老师虽然坚持辛勤工作,却比同龄人年轻许多的奥秘,也是老师学术做得好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奥秘。

以上是我基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而对老师做人之道的感悟,不一定准确。我觉得,老师这种人生智慧源于其对智慧的热爱,他这样理解哲学:“哲学首先是一种情感的态度,是对智慧深沉而又炽热的情感。它的目标也许是理性的,可它本身不单纯是理性的,它同时又是情感的,是理性的**或**的理性。”老师身上充分体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张力美。老师的做人之道使我非常受益,现在是我人生中艰苦奋斗的阶段,在非常艰难的时候,我就想,只要我做到老师那样,我肯定能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014年的母亲节,在和妈妈的通话中始终没有说出“我爱你”这句话,心里觉得非常遗憾和难受。因此,在老师从教四十五年与七十寿辰之际,回忆与老师相处的琐事,感悟老师做人、做学问的智慧,尽情道出想要说的话,以抒感谢师恩之情,心情颇为舒畅。祝老师学术之树常青,人格魅力永远闪耀。

(作者系郭湛教授2008级博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