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理论(2015)
字体: 16 + -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如何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下大力气惩治腐败,不少高官纷纷落马,展示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但是反对腐败,惩治只是环节之一,最重要的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治腐败于“未病”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申,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三不腐”就是要形成一个良性政治生态,建立一个廉洁清明的政治机制;这个机制,是科学理想的机制,是杜绝腐败的利器。

第一,要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纪委三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社会氛围。就是要严格政纪、强化责任追究,始终做到有令必行、有

禁必止、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避免“暗箱操作”,一旦出现腐败现象,有畅通、敏捷的检举、控告、罢免等制度来揭发和制止这种行为,不使腐败分子“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而是使腐败分子“提心吊胆一阵子,痛苦折磨一辈子”。

第二,要让领导干部“不能腐”。现阶段,一些领导干部权力高度集中,有“一言堂”的土壤或一个人能够发号施令的空间,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最终很可能导致部分官员徇私枉法。“笼子”太松、自由度太大,必然导致签字随意、用权自如,以至于为所欲为,这就给贪官留下了一条贪腐的通道。“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机制入手,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严格制度体系。要在制度设计上设定权力运行的程序,使权力之车,只能行驶在限定的轨道之上。要用规章制度约束权力,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字能签、什么字不能签,都要有个章法,不能领导一张嘴、下属跑断腿,更不能大笔一挥、钱如流水。真正把“制度机制”硬起来,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制度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转移支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现金、票据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反洗钱机制等完善机制体系,强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铸牢约束权力的“铁笼子”,形成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 关紧制度的笼子

第三,要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这次活动,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当前,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缺乏坚定的信仰,对党的目标半信半疑,对党的宗旨阳奉阴违……只要具有“想腐败”的思想动机,他就不可能固守当官的底线,不可能不倒在糖衣炮弹的面前。“不想腐”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绩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强化示范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之中,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民风社风。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严肃宣传纪律,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三不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它无疑是理想的政治生态,是老百姓的期盼。现在重要的任务,就是促成“三不腐”有效机制的实现。也就是说,扎紧制度篱笆不能腐,保持高压不敢腐,配合教育不想腐,铸就中国反腐的利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