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程序与规范
字体: 16 + -

第六章 党的地方委员会的议事决策_二、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二、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条例》要求,党的地方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应当健全决策咨询机制,重大决策一般应当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经过全会或者常委会会议讨论和决定。

党的地方委员会及其常委会议事决策程序

党的地方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

一般应当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方案

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

经过全会或者常委会会议讨论和决定

决策咨询是指党委就某项决策而开展的调查研究、会商协商、征询论证的各项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与民主党派、群团组织进行民主协商以及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作用等形式。决策咨询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议事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决策咨询的制度机制,用规章制度来避免决策咨询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是每一级地方党委在今后工作中都要注意的问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所推进每一个改革措施必然都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因此在推进改革时,如何在推进改革与维持社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对领导班子的极大考验,一个充分倾听民意的咨询建议制度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昆明px“散步事件”、贵州德江“舞龙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典型的决策失误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党委决策前通过与各方面的接触沟通,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决策民主化。中共中央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一般都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民主协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共商国是,除会议协商外,当中共中央做出重大决策时,民主党派可以提出书面建议,表达自身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要求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中,工

会、共青团等被视为传达群众信息、群众参政议政的组织化渠道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1993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开始强调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提高决策水平的功能;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角度,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十八大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从决策形成到决策贯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体现和实现决策民主方面的决策咨询功能被逐渐挖掘出来。

积极倾听专家意见,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拓宽民众参与渠道,使决策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要发挥决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党委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并提出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作为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专列条目相对系统的阐述了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十八大要求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建一个党委主导、多方参与的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目前,地方党委咨询决策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不够,带有很大随意性,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启动咨询机制,按照《条例》规定,在涉及讨论和决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民生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应该召开全委会,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当涉及以上重要事项决策时就应当启动必要的咨询机制。当前很多的决策咨询常常都是按需进行,也就是说,决策是否需要咨询、哪些领域的决策需要咨询,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咨询,咨询的程序是什么,对于不同意见的处理,咨询结果的采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现有制度,而是取决于决策者的素

质和需要,也就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偏好,遇到独断专行的领导,咨询往往就变为了走过场;有些地方的决策咨询变成了“论证会”,咨询是为了论证党委自身决策的正确性,为了咨询而咨询,为了论证而论证,完全不能发挥决策咨询应该有的作用,这就使得部分党委做出的决策缺乏必要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预见性、科学性,做出的决策违背客观规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 是对某些党委不负责任做出决策的生动描述。

注重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群策群力,制定决策咨询程序规范,不断完善建立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按照“十六字”方针的总原则,制定具体实施规范,应该包含:第一,细化启动咨询机制的事项。按照《条例》规定,要将里面涉及到的重大事项单列成条,细化具体。第二,确定咨询机制咨询对象的范围。根据相关文件及现实情况,党委的决策咨询对象应该包括,地方人大、政协、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专家智库以及部分群众代表。第三,决策咨询过程要包括调查研究、事前咨询、决策时的论证参与,还要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决策效果评估机制。要重视调查研究,这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曾形象的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做出决策之前,党委要深入基层,收集第一手资料,陈云同志在《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的讲话中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地方党委应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除此,地方党委要加强整个决策咨询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决策咨询人员的培养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加强对决策咨询机构的指导,逐步探索出相关咨询联动机制,整合各方智慧,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协调各方,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民主性,避免决策咨询变成做样子、走形式、走过场。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坚持决策咨询制度,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利益需求;要有开放的视野,开阔的胸怀,要听得进、听得见不同的声音,为决策咨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带头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避免经验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倾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