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培训教材: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提升(2017)
字体: 16 + -

第7章 慧眼识人、恰当用才—领导干部知人善任能力提升_四、能够正确识别人才

四、能够正确识别人才

正确识别人才是正确使用人才的前提,用好人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学会用辨证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考察人才,评价人才,选用人才。古人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往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人才能力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

显性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所谓知识,一般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所谓技能,则是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和技能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人能力的全部。在考察人才的时候,有时候隐性能力更加重要,尤其是一些需要负一定责任的岗位。

隐性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二是自我认知能力,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三是一个人的特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四是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一般来说,我们接触一个人,首先看到和了解的都是他的显性能力。但是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了解一个人的隐性能力。但是一个人是不是适合一个特定的岗位,隐性能力起的作用往往更大一些。

古人有“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然后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非始相也”的说法,发现和识别人才,是一个“剖石为玉,淘沙为金”的复杂过程。

正确识别人才,需要用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识别人才最忌有主观成见,戴“有色眼镜”。“疑人偷斧”会使无辜者遭嫌,而“情人眼里”的“西施”并非一定是绝代佳人。浓厚的主观色彩,往往造成情感上的误差,遮掩或扭曲人才的真实形象。人总是在变化,特别是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年,可塑性强、变化潜能大,更不能一看到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诗人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不能凭一时一事定终身。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道路不同,其成长规律和特点会有所不同,个性也会有所不同,不能只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去衡量人才,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人才,分析他们的潜能,预测他们的发展趋势,切忌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搞一锤定音,把人看扁、看死。

正确识别人才,切忌以偏概全,因瑕废玉。“盲人摸象”,把局部当成了整体,而不能识象。识人要顾及德、才、学、识等各个方面。孔子主张:“赦小过,举贤才。”这就是说要从大的方面识才。人才的优劣,要看大德,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要坚持以德选才。

正确识别人才,还要看本质和长处。在识别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眼和耳,更重要的是要用脑,透过表面现象,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峰高谷深,峰谷并存。每个人才都有优点和缺点,二者往往又相生相伴。如果一味追求完人、全才,到头来只能是两手空空而喟叹举国无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