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运先驱故事
字体: 16 + -

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罗学瓒

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罗学瓒

一生短暂辉煌去,丹心永在天地间。

——赵红文(《赞罗学瓒》)

罗学瓒(1894~1930),号荣熙,湖南湘潭县人。1921年12月26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和领导骨干,曾任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湘潭工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杭州陆军监狱。

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

“不患不能柔,唯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

这首《自勉诗》是罗学瓒在学生时代创作的,用以激励自己奋勇向前,在改天换日的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永不退缩。

罗学瓒出身农民家庭,9岁读私塾,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13岁进入家族开办的小学,学习了数学、历史和自然等现代文化知识。之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生活负担,18岁的罗学瓒考上了公费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转入第一师范。

在这期间,罗学瓒和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同被编入第一师范第八班。青少年时期,罗学瓒就有“为救国而读书”的志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常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一时期,他们在一起互相严格要求,规律作息,锻炼身体,为以后拥有强健体魄来应对复杂的斗争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游泳是毛泽东一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师范上学的时候,他经常要去湘江畅游一番。罗学瓒的身体素质很好,就是不会游泳,毛泽东就一点一点地传授技巧给他。罗学瓒虚心求教,进步很快,而且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有一次,正值深秋时节,风大水凉,很多人都不敢去游泳了,但是毛泽东和罗学瓒全然不顾这些,坚持要往水陆洲头泅游。罗学瓒在日记中说,游泳能够扩充肺腑,增加气力,确实是一项有益处的运动。

相对来说,罗学瓒更像是一名书生,在他的身上充满着书卷气。但是,他儒雅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热血澎湃,志向远大的心。在学校的罗学瓒曾写诗明志,要“倾洋涤宇宙,重建此乾坤”,并表示“伤心国家事,勇猛直前行,不知今日乐,不顾后来身”。事实上,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

1918年8月,经过争取,罗学瓒被列入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名单中。他拒绝了毛泽东挽留他留在国内从事教育事业的邀请,毅然走向了异国的土地。罗学瓒之所以要赴法。是为了“考察强国的情况,学习强国之经验”。在法国期间,他一边半工半读,一边详尽地考察了法国的社会情况,并接连写成书信寄给国内的毛泽东。这一时期,他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对于他的这种勤奋精神,就连曾反对他赴法的毛泽东都称赞说其具有“奋勉的志气”。

在法国,罗学瓒与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等人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经常在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如何改变落后中国的现状。不久他们发动在法留学生成立了“工学世界社”,吸收社员30多人。他们还组织了专门的通讯部门,由罗学瓒负责,经常向国内发稿,介绍法国工人运动的情况等国际消息。“工学世界社”的活动,受到毛泽东和国内新民学会其他成员的高度赞扬。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压迫、刁难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政策,激起了勤工俭学学生们的极度愤慨,学生们发起了“二八求学运动”,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接着,罗学瓒和李立三、赵世炎等开展进占里昂的斗争。他们组成160多人的先发队,率先到达里昂,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竟然勾结法国政府,将罗学瓒等人囚禁在一个兵营里。随后,在法留学生部就接到了通知,说由于罗学瓒在法国参与并领导了很多革命活动,是法国社会不稳定隐患,理应强行遣返。就这样,在1921年的10月份,罗学瓒和蔡和森等人一起被法国政府以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强行递解出境,返归上海。

传播农运火种

回到国内的罗学瓒很快与上海党组织取得联系,并于不久后正式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党员之一。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罗学瓒受党委派主要从事两方面工作:一是返回长沙组织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二是到由我党秘密开办的学校任教,传道解惑,撒播革命火种。

于是,1922年的长沙街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每天很早就出门,很晚才回家。而且只要一出门,就会雇上一辆车,在车上向车夫问长问短,送到了家里,还会邀请车夫进去喝茶、谈话,慢慢引发他们的思考。有的时候,他甚至让车夫坐在车上,他自己拉一段车。面对这样奇怪的客人,长沙的人力车夫们却倍感亲切,因为他们知道,这位说起话来文绉绉的先生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这些“泥腿子”最亲密的朋友。

这个和人力车工打成一片的“先生”就是罗学瓒。他在接受了中共湘区委员会的任务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接近这些工人,并和他们打成一片。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已经成为了长沙近两千名人力车工人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了。条件允许后,罗学瓒发起并成立了长沙人力车工会,开始领导工人同商会和车主进行斗争,维护工人利益。

这期间,罗学瓒还做了更多关于教育事业的工作。毛泽东在长沙期间,曾经为了那些想读书但基础太差的有志青年在湖南自修大学下设立了一所补习学校。罗学瓒就在这所学校任教过一段时间,传道授业的同时,也为党培养了许多年轻的革命力量。除此之外,罗学瓒还随工作需要先后在长沙女子师范、湘潭女中和山东齐鲁大学等校任教过。对于教育事业,罗学瓒一向是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的,是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对教育做出贡献的人之一。

国共合作开始后,罗学瓒开始以国民政府特派员的身份公开行动,宣扬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运动,协助各地方组织建立自卫军武装。1925年冬,罗学瓒又以党部的特派员身份去湘潭改组国民党县党部,随后任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醴陵农民运动。他举办了五六批农民干部训练班,农协会员猛增二十多万人,使醴陵成为全省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国民大革命开始后,为迎接北伐军入湘,罗学瓒写信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详细介绍醴陵地区的敌我分布情况,并在县城集结了数百人的进步群众,在乡村组织了几十个农民自卫队,协助叶挺独立团很快取得了泗汾战役的胜利,占领了醴陵县城。

不久在北伐军离开醴陵后,醴陵农民运动开始由秘密转向公开,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声势日益壮大起来。先后捣毁了县团防局以及城破后逃亡的残余反动势力。罗学瓒还联络周边县城的攸县、茶陵党组织一起,互通声息,抓紧时机发动起工农武装,一鼓作气将仇视农民运动的湘东保安司令罗定及其部队驱逐出湘东地区。在毛泽东那篇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这一时期的醴陵农民运动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坚持信仰九死不悔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对浙江的共产党组织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摧残,农民暴动被纷纷镇压,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负责人被残酷地杀害,白色恐怖笼罩了江南大地。

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1929年初,中共中央委派罗学瓒到浙江参加省委的领导工作,化名为杨子华担任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但是不久后,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浙江省委机关屡遭破坏,大量地下党组织同志被叛徒出卖。有鉴于此,党中央决定暂时撤销浙江省委的编制,由罗学瓒作为中央特派员,巡视各地的组织工作发展情况。

第二年的4月,罗学瓒秘密潜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在详细了解了浙江地区党组织以往的受损和近期的发展情况后,中央认为重建浙江省委的条件已经具备了,仍然委派罗学瓒回杭州继续负责重建浙江省委工作。罗学瓒没有任何推脱,立即返回了杭州。经过仔细的筹备之后,选择在城站豆腐弄白果树下38号,重新建立了省委机关。

不料在罗学瓒成功重建了省委机关时,狡猾的敌人也找到了蛛丝马迹。他们出动了大量军警和密探加紧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搜捕,很快,兰溪县委遭到破

坏,省委兰溪地下交通员陈法根叛变。

陈法根被捕时手中还有大量省委机密情报没来得及送出,他的叛变将整个浙江地下党组织都置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里。情况危急,罗学瓒争分夺秒地组织销毁重要文件,安排党委人员秘密潜伏……此时,罗学瓒突然想起有一份省委的绝密文件寄存在杭州市的一家作为秘密联络点里。这是一份记载着浙江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名单,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落到敌人手中的话,那么整个浙江地区的地下组织都会被连根拔起,那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害。

情况紧急之下,罗学瓒已经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他孤身前往准备偷偷销毁那份文件。不料当罗学瓒成功销毁了那份机密文件,返回豆腐弄白果树下38号省委机关时,被暗探发现了行踪,不幸被捕。

罗学瓒被关进了新建成的杭州陆军监狱,这里是一座囚禁军事犯和政治犯的大型监狱。监狱中关押着上千名“重犯”,还有很多都是曾和罗学瓒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同志。监狱中的组成也非常复杂,狡猾的敌人在每间牢房中都关押着几名罪名为“逃兵”的罪犯,实际上是监视狱中犯人的言行举止,刺探有价值的情报。

因为叛徒的指认,敌人很快识破了化名杨子华的罗学瓒。知道了眼前这位就是共产党在浙江境内最大的干部,这使敌人欣喜若狂。敌人为了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用尽了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是这些怎么能让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放弃自己的信仰呢?敌人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个教书人的文弱书生,竟然能挨过这么多酷刑而没有半点屈服。无计可施的反动派们并不想就此放过罗学瓒,而是例行公事般每天将其拖出去毒打一顿,再将奄奄一息的勇士扔回牢房。即使这样,罗学瓒仍在不断鼓励着其他同志坚持斗争,他说:“革命者的悲剧,不是自由的丧失,而是精神的委靡,意志的消沉,对革命失去信心。”

表面上一潭死水般的陆军监狱却也暗潮汹涌,罗学瓒领导者狱中的同志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一次,为争取到正常的放风时间,监狱的同志们发起了绝食行动。绝食运动从罗学瓒所在的牢房蔓延开来,很快整个陆军监狱被关押的同志都参与了进来。但是,由于某些同志过于偏激,把原计划“绝食不绝水”的斗争策略改成了“既绝食又绝水”,使得参与斗争的同志们只挨了一天一夜就口干舌燥了。特别是刚刚受过刑的罗学瓒,还虚弱得发起了高烧。看着心急如焚的同志们,罗学瓒坚决不同意因为自己放弃斗争。这时,有细心地同志发现平时装水的木桶底部还有些残余,就一滴一滴地倒出来。同志们把这小半碗水端到罗学瓒的面前,罗学瓒看着同志们干裂的嘴唇,说什么也不肯喝,又把水推给了其他同志。小半碗水在牢房里推来推去,最后还是一滴未少地传回了罗学瓒手中。这虽然只是残酷监狱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但革命同志之间同甘共苦的情怀却深深地隐藏在这小半碗水里,如酒淳厚。

1930年,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史称中原大战。抓住战机的工农红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攻破了长沙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迁怒于监狱中的共产党员,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8月27号的早晨,隐隐约约的枪声在杭州城上空响起。罗学瓒意识到诀别的时刻到了,他从容地站起身来整理着自己的衣服,和每位同志握手话别。看着大家眼中的不舍和悲愤,罗学瓒笑着说:“敌人像疯狗一样乱咬人,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在打胜仗。革命者死有何惧?相信胜利的那天不远了……”语音未落,敌人便冲进来抓走了罗学瓒。“打倒蒋介石、打倒反动派、共产党万岁……”一声声响亮的口号逐渐远去,终不可闻。骤然一声枪响,年仅36岁的罗学瓒牺牲了。

岁月的长河湮灭了无数过往,然而却湮灭不了那些为理想为自由而九死不悔的勇士。罗学瓒的一生就如他在诗中所写:“奋我匣中剑,斩此冤孽根。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这是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