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情史:暴君的曼陀罗
字体: 16 + -

第417章 天子率真阉宠承爵

    不知道为什么,男人常常在云雨之后谈起正常状态下绝口不提的事情。或许是因为精神彻底放松,更容易让窥探机密的间谍有机可趁。

    萧竹娇懒地仰在帝王身下,百无聊赖地舒展着纤长的手臂,随口问起关于那封信的秘密,“你不是真把江南那个‘刘大叔’羞辱了一通吧?那家伙仿佛快五十岁了。老早以前好像扬言要封禅‘狼居胥’,可只见吆喝,又不见出兵。”

    “封狼居胥?他说话不怕闪了舌头!一个大男人把自己关在皇宫里五十多年,朕都怀疑他会不会骑马。”担心女人承受不起自己的体重,一翻身将她捧到了胸口,“真想跟他换换位置,体验一下他每天都在干些什么。朕是好奇,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一个人待在巴掌大的地方五十年不被憋死?”

    “不是每个男人都像你一样野。要是让你待在万寿宫里五年,不——五个月你就憋出毛病了!”将脸蛋埋进强壮的胸口,小鸡啄米似地啄下一个淡红的唇印。

    拓跋焘哈哈大笑,脸上的得意渐渐化为淡淡嘲讽,“朕是草原上的马贼,野蛮,自认没那么高深的修养。一开篇就指责他刘义隆派些奸细来我大魏国窃取情报,还怪他侮辱战俘,没什么德行。

    又责备他当年支持盖吴搞分裂。嘲笑他如果是个大丈夫,就该亲自带兵来征讨。而他却用钱财引诱我国边民,尽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下面又说:他要是还想坐江山,就把长江以北都割让给朕,朕可以把江南赏给他住。不然的话嘛,那就下命各地严阵以待吧。来年秋天朕当亲自前往攻取扬州,到时候想要活命可就由不得他喽!”

    萧竹枕着宽厚的胸膛,半真半假地数落道,“你数螃蟹的?一张嘴就横行霸道。地盘是人家祖宗提着脑袋打下来的,你说割让人家就让给你啊?”

    “朕知道他不会割让的,所以就吓唬吓唬他,大胆夸耀了自己一番。说蠕蠕,赫连夏、北凉沮渠、吐谷浑,东连冯弘、高句丽都被朕扫平了,现在就等着拿刘宋开刀了。他以为刘宋能独存么?   最后罗里吧嗦的写了一通废话。朕当时就是心烦,想起什么写什么。说朕秋后再次出兵就派骑兵包围他,晚上就在离他百里的地方宿营。刘宋百姓要是肯投降,朕就把他们带回北方,要是不听话嘛,就统统杀死!附近要是有粮食,朕就先一步吃光,让他们的军队没吃的,看他能挨几天?

    朕知道那些南方人擅长偷营,所以才说在离他百里之外宿营,他就算每三里安排一名探马,首尾相接也不够他排的,看他怎么能暗算朕!

    还有,下次朕不围城了,直接引水灌城!

    又说,那姓刘的把辅佐他父亲的老臣都杀绝了,这正是天助我大魏。其实,朕跟本不用大动干戈,朕有会法术的婆罗门,派几个小鬼去把他绑来就行了。”

    萧竹听着听着撑起了身子,小脸憋得通红,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你在信上真就这么写的?难怪那些汉官会那样说。”

    “怎么?”眉心忽然一紧:连她也笑话他吗?

    “不知道该怎么说,你真太可爱了!”一脸纵容,在他唇上啄了一下,“依我看,这封信会留名青史的,能写出这样一封信的家伙绝对是皇帝中的异类。”

    抬手捏了捏她的鼻子,“才不要它留名青史呢!这封信要是记载下来,朕会被后人笑话死的。”一念嗔心——障目浮云。写信的时候只凭脑门一热,清醒之后才发现白痴透顶,人在盛怒之下是没有智慧的,那封信的字里行间充斥着侮辱取笑的话,偏偏忘了“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

    格调不高,的确有损天子的气度,不过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细腻的指尖轻抚着他纠结的眉心,温柔地安慰道,“信就摆在那里,用不着过分担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它去!我就没觉得不好,反倒觉得挺本色的。你不是常常希望在史书上找到自己吗?这个就是了。他有血有肉,让我觉得很亲近。”

    长叹一声,怀着无比地感激将她拥在怀里,“至幸!老天将你赐给了朕。每逢不如意的时候,你总能让朕开心,给朕勇气。朕要封赏你——加封‘宗爱’为秦郡公,食邑两千户 。”

    圣旨一下,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一个卑微的宦官被皇帝赐爵正二品,那些出身贵族门阀的汉官心里怎么平衡得了?散朝之后聚在崔府的大门外,七嘴八舌的议论道:

    “我等兢兢业业辅佐圣上,到头来还不如一名宦官!”

    “是啊。万岁一拍脑门做出这么草率的决定,简直让我等蒙羞!”

    “阉党之患已是祸生肘腋,此乃亡国之兆,不可姑息放任啊。。。。。。”

    “不能再忍让了。那祸乱宫廷的‘阉宠’可是太子那边的,崔司徒若是再拿不出对策,咱们这些汉官在朝中怕是要无地立足了。”

    “听说司徒大人最近因为《国史》得罪了万岁爷,近日君臣关系有些紧张。此时再上书数落皇上的不是恐怕不妥。那‘宗爱’是万岁的心尖儿,要扳动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这么听之任之,由着万岁沉迷女色?尔等枉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难道要同高允一样,作个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小人吗?”

    后来赶到的雅游大老远插进话来,“高大人文采风流,生性温顺。讲起话来慢吞吞的,虽没什么气魄,却也不是尔等所说的势利小人。崔司徒慧眼识人,老早就看进了他的骨子里。说他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缺乏的只是刚毅的风骨和矫矫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