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赵四传奇
字体: 16 + -

第5章 ;二品大员唐炯

    赵四自从观看那次盗墓以后,久久不能忘怀,内心一直想亲自去盗一次墓,但年龄太小,盗墓又是个体力活,因此只得压住心里的想法。直到一九八二年,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整个贵州掀起了一股盗墓狂潮,从罗甸、松桃、毕节、贵阳等,无论城市农村,很多人都加入了盗墓大军。

    那一年赵四二十二岁,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盗墓的热衷,伙同村里几个伙伴,自己掏钱买了盗墓的工具,包括洋铲、手锯、钢钎、斧头、撬棍、手电筒、转子(古代木工给木板转眼所用)等。白天就去附近山上踩点,商议晚上一起行动,最后大家把目标确定为水田镇竹林村后山的唐家族长,大清二品大员,贵州宪政领导者--唐炯的墓葬。当时大家也不懂,只看见唐炯的墓规模大,就认为里面有宝贝。

    唐炯;贵州遵义人,唐树义之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清朝二品大员、云南巡抚、加太子少保,统元年(1909年),唐炯病逝于贵阳,享年八十岁。历史上对唐炯的葬地没有记载,又有谁会想到,唐炯,这个朝廷二品大员、云南巡抚、太子少保的人物,居然会埋葬在乌当区竹林村一个小小的后山上。

    几个人一合计,便定在一个晚上行动,一九八二年的贵州,交通十分落后,通讯条件相当的差,而唐炯的墓又位于大山深处,距离最近的公安局都有十公里山路,因此成了盗墓贼的首选。

    那天晚上,赵四带着四个人趁着夜色,走了十几里路,从新堡走到竹林村后山,到的时候已经夜深人静了,只听见田间的蛙声和蛐蛐的叫声。借着月光,隐约可见唐炯的墓,只见唐炯的墓规模十分宏大,墓冢就像一座小山包一样,冢前立了一块巨碑,碑由一只石龟背负。碑上隐约可见八个大字——位在当朝一品大夫。几个人想要的是墓里的宝贝,哪管碑文写些什么,便不再看碑文。

    赵四叫一人去放风,其他三人和自己负责盗墓,两人一起,轮流着来。对于唐家的墓,赵四是深有体会,当年盗唐炯夫人墓的画面在赵四脑海中记忆犹新。厚达几米的夯土、完全密封的糯米石灰木炭层、黄肠题凑般木棍组成的匣子、材质优良的棺木等等。

    抛开心中杂念,赵四选择从冢的正后方下手,没有锄头,只有磨得如刀一般快的洋铲(为了铲土轻松,将洋铲用磨石磨得跟刀一样快),一铲下去就是一大堆土,四人干得热火朝天,一个小时后挖出了一个大洞,终于见到了那层糯米石灰木炭层。这层保护层洋铲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必须得用凿子凿,赵四找来破布,包住凿子底端,用小锤使劲凿起来。这个活计便是整个盗墓过程中最累得活了,糯米石灰木炭混合物风干后,其硬度丝毫不逊色于水泥,又加上墓中只有人爬进去的空间,不好使力,因此进展十分缓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