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之二
字体: 16 + -

第1节 石墙街

    wed may 13 18:53:09 cst 2015

    前一段时间的五岳市党政机关换届,陈晚晴从政府系统调到党委,职务也由原来的常务副秘书长扶正,收获应该算是不小,没有理由感到不满意。事实上,陈晚晴原本也很满足于秘书长这个位子,五岳新一届常委班子中,她和马砯的年纪最轻,比其他几位小了差不多“一代”,马砯不用说,人家是省委组织部的重点培养对象,陈晚晴虽比不得他,但将来也错不了。

    可后来,马砯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据说脑子里面缺个什么额叶白质的冯磊,被调回到省里,市长的位置也由高朝东取代,这一突发事件,使陈晚晴的心思重又活泛起来。高朝东顶替马砯成为新一任市长,对此,陈晚晴没有太多异议,马砯“空降”来五岳之前,高朝东本就是排名最高、资历也最深的副市长,也是陈晚晴的直接领导之一,由他递补,天经地义。真正让陈晚晴不服气的是接替高朝东成为常务副市长的姬光复,在市府时,所有党组成员中,陈晚晴最看不上眼的就是这个姬光复,要文化没文化,要水平没水平,要政绩没政绩,只是凭着和“老主子”段湘的裙带关系才爬到这个位置上,能混个排名垫底的副市长已属忝居高位。可如今,竟然直升为常务副市长,不仅入了常,排名上居然也反超自己,且高出整整五个位次,难怪陈晚晴忿忿不平,也起了通过姚终南的渠道、找茬儿搬倒他的念头。

    利用姬光复一年前主导“迫害”同性恋者并间接闹出人命的事情给姬光复“上眼药”,是郭光给陈晚晴出的主意,虽然已经“逃出苦海”,但向来记仇的郭光并没有忘掉在市精神病院时曾抗美、邓开那一伙儿人是怎么给自己“治疗”的,也想借此东风整整他们。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陈晚晴的响应,其实,当初姬光复力主对全市同性恋展开“严打”时,他的做法就曾遭到市里不少领导的诟病,这都什么时代了,同性还是异性,是人家自己的权利,政府的手再长,也不能伸到床上去,即使要整顿,下手未免也太重了些。至于范兆光,也是郭光向陈晚晴推荐的,市精神病院中,现在也只有他和曾抗美、邓开等人不是一条心了。

    陈晚晴素知姚终南多疑,直接“告黑状”肯定不行,不仅容易暴露意图,搞不好人家还会怀疑自己的动机,必须想个万全的计策,让姚终南主动“咬钩”。陈晚晴、郭光、范兆光,再加上郭光的那个堂兄“智尚”,四人反复商议了多次,最终,“九魔一魇”的连环计宣告出炉……

    搞清事情“原委”后,姚终南没有继续在五岳停留,当晚便启程返回了省里。“智尚”送的那册《地藏经》,姚终南究竟“虔心念诵”了没有,陈晚晴不得而知,但姚终南走后,她自己倒是没少烧香拜佛,同时关注着省纪委那边的动静。可令陈晚晴颇感意外的是,姚终南回省城后便再无消息,连平日里迎来送往时报平安的电话都免了,如同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她也曾试着主动联络过姚终南,旁敲侧击地问了问近来睡眠起居如何,姚终南也仅仅是一般性地喏喏称是,至于“九魔一魇”,以及姬光复结下的那次“大怨”,连提都没提。

    陈晚晴不禁有些失望,看起来,姚终南暂时是指望不上了,想将姬光复拉下马,还得靠自己。通过各种渠道,陈晚晴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又直接或派下属约见了不少曾经的当事人,将姬光复的“大怨”,也就是一年前对全市同性恋的那次“严打”,前前后后重新梳理了一遍。陈晚晴很快发觉,这件事比自己预想中还要复杂许多……

    五岳市有一条著名的“石墙街”,位于中央商务区cbd附近。“石墙街”原名“十强街”,是90年代五岳争创“华x地区十强市”时搞的一条样板街,后来,“十强市”没评上,“十强街”的名字却留了下来。按照原来的规划,这条街被定位为“it一条街”,90年代是信息技术产业奠基的时期,受此影响,五岳市也想搭上这班顺风车,引进、扶植了不少it企业入驻于此。但事与愿违,“十强市”落选,又赶上it行业退潮,那些仓促上马的企业倒闭的倒闭、兼并的兼并、转型的转型,“十强街”很快衰落下来。

    虽然“it一条街”没弄成,但这里地缘优势明显,紧邻市中心,人流很大,消费能力也很强。没过多久,“十强街”变为“酒吧一条街”,或西式、或土洋结合的酒吧大大小小、摩肩接踵地开了起来,成为五岳市夜生活一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显然,市场规律比长官意志管用得多。“酒吧一条街”很是火了一阵子,但进入新世纪之后,五岳市的酒吧日益多起来,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开始多元化,“十强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再像从前那样“大而全”肯定是不行了,“十强街”的酒吧开始试图搞特色化经营,有的办成流行音乐主题,有的是体育主题,有的是动漫主题,希望通过小众化、细分化,来吸引特定消费人群。

    “十强街”上有个名为“greenwich village”的酒吧,老板是位同性恋者,身边聚集着不少同好,在他人的鼓动下,索性将酒吧搞成了“同志”们聚会的场所。没想到,剑走偏锋产生了奇效,本来名不见经传的“greenwich village”,重装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每天入夜后,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不眠不休,欢饮达旦。由于生意太好,而“greenwich village”面积有限,应接不暇,不少慕名而来的“同志”只能改在旁边的酒吧聚会,由近及远,农村包围城市。

    最初,“十强街”上的其它酒吧对“greenwich village”的做法很是不满、不齿,甚至不允许同性恋者进入自己的店里。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商人都是逐利的,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随着“同志”在“十强街”客流中占比越来越大,其它酒吧也逐渐转向,“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用拘礼,第几次来没关系,有太多话题…… ”久而久之,这条街彻底被“殖民”,成为整个五岳市同性恋者聚集的固定场所,后来,为纪念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同性恋运动“石墙事件”,“十强街”的称呼渐渐被“石墙街”所取代……

    “石墙街”紧邻cbd,是极度稀缺的黄金地块,早就被“招保地产”和董事长林聪盯上了。近十年来,五岳市中心城区一直在搞旧城改造,能拆的基本都拆了,剩下的除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和几个机关大院外,都是刚建成不久的高楼大厦,有开发价值的几乎只剩下“石墙街”这最后一块“处女地”了。林聪一直有个宏伟的蓝图,想将这里打造成步行商业街,作为“招保”的旗舰项目。

    对于林聪的计划,市里表示“原则上”支持。一方面,领导们嫌“石墙街”的酒吧乱,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石墙街”名声在外,连省里的大员们都知道五岳有个“同性恋一条街”,还曾经问及此事,虽没有表态,但也让五岳市的头头儿们自觉脸上无光。但这种支持能且只能是“原则上”的,市领导也明白,“石墙街”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十强街”了,不是想规划就能规划的,更何况,“拆迁”在各地都是个敏感问题,搞不好是要出乱子的。“招保地产”想开发“石墙街”没问题,可以立项,但具体工作得“招保”自己去做,能做通就干,做不通就先放着。

    为此,林聪安排人专门进行了详尽的可行性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石墙街”上的酒吧,乍看上去不起眼,破破烂烂的,却个个都是“印钞机”,即使是经营状况比较一般的,一晚也有近万的纯利。倘若拆迁,每平米至少得补偿人家百万以上,整个“石墙街”,数十家酒吧,仅补偿款一项,没有十几个亿根本没戏,就是这个数字,最终能不能谈得下来还两说着呢。看到调查结果,林聪有些沮丧,但又不甘心。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一样,平时找“市场”,真遇到困难,还是习惯于找“市长”。

    林聪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姬光复,说起来,他们差不多可以算是“连襟”,林聪应该管姬光复叫“姐夫”。之所以要用“差不多”这个副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夫人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姐妹。姬光复那个烧了一辈子锅炉的父亲命苦,好不容易盼到儿子飞黄腾达,自己却早早撒手人寰,倒是他的岳父有福,姑爷出息后,也跟着鸡犬升天。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他却“夕阳是迟到的爱”,老了老了,倒跟结发夫妻离了婚,娶了自己曾经的偶像、一个徐娘半老的曲艺演员,年轻时是五岳市曲艺界仅次于武仲平母亲俞长湘的二号“台柱子”。姬光复的这位“后岳母”有个前房女儿,也是演员,搞影视的,据说在某知名贺岁片里演过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色,半红不紫,后来嫁给了林聪。

    几年以来,林聪通过本人以及“姐夫”姬光复的关系,没少做市领导的工作,希望能在“石墙街”的问题上额外给一些政策,比如利用公权力向酒吧老板们施加一些影响甚至压力之类。但市里的态度一直很谨慎,只给予“原则上”的支持,如果“招保地产”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儿。

    没办法,林聪只能将开发“石墙街”的打算暂时搁置下来。可就在差不多一年以前,林聪听“招保地产”的二号股东黎昕闲谈中说起,哥哥黎可雇了几个“同志”做“家政服务”。黎昕本说者无心,但一向对商机嗅觉敏锐的林聪却听者有意,联想起“石墙街”,他脑筋一转,计上心来。

    通过当初在“印度洋之星号”失踪事件时打过交道的邓开,林聪找到了由他介绍给黎可的那几位同性恋者,并花大价钱买通了其中几个,授意他们想办法将黎可的儿子黎瑾瑜也发展成“同志”。后来的事情,完全按照林聪设想的方向发展,“偶动了龙阳之兴”的黎瑾瑜,在学校和其他男生“八目勾留,遥以心照”、“撅草根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黎瑾瑜就读的是五岳市镜山中学,是所男校,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五岳有名的“贵族学校”,就读的基本都是本市党政军各系统高级干部的子弟。这些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本就“情性体贴,话语绵缠”,没过多久就被黎瑾瑜或“哄上手”、或“抽个头儿”,一起“说体己话”、“贴的好烧饼”。

    见木已成舟,通过学校里的内线,林聪不失时机地向校方举报了黎瑾瑜等人的勾当。镜山中学素来以管理严格著称,尤其是校风校纪方面,毕竟都是金枝玉叶,有个好歹没法交代。得知学校里竟出了这等荒唐事,校领导大惊失色,一面对孩子们进行批评教育,一面召集相关家长商量对策。

    此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五岳市政商两界不少“大人物”家的孩子,都或深或浅地牵涉在了其中。一时之间,大家闻“镜山中学”而色变,这所曾经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贵族学校”,如今成为同性恋的代名词,避之唯恐不及。学生们纷纷转学,无论是否有过“前科”,都羞于提起曾在此就读的经历。那些有家中孩子被黎瑾瑜或其他男生“哄上手”、“抽个头儿”的“大人物”,除痛心疾首外,愤怒和光火更是不消说的,恨不得将所有“同志”碎尸万段,食其肉、寝其皮。于是乎,才有了姬光复主导的那次全市范围内针对同性恋者的“严打”。

    趁此东风,林聪再一次向有关方面抛出开发“石墙街”的计划。这回,市里不再只是“原则上”的支持,为避免“同志”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必须斩草除根,“石墙街”作为这些人的大本营,这根肉中刺已经到了非拔不可的地步。相关领导给林聪打气、吃定心丸,放手去干,只要别出大乱子就行,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按照常规,打头阵的“急先锋”还是执法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对“石墙街”的酒吧实施从停业整顿到吊销营业资格不等的处罚。第一轮火力覆盖后,“招保地产”迅速跟进,开始同酒吧业主们洽谈拆迁事宜。显然,和先前一样,这次的谈判的双方也是处于不对等地位的,先前是“店大欺客”,现在变成“客大欺店”。事情是明摆着的,经过这轮“严打”,“石墙街”肯定难以延续往日的辉煌,只有关停并转这一条路可走。“货到地头死”,拆迁补偿的标准,只能听候“招保”方面发落,林聪以不到原计划一半的代价拿下了这块寸土寸金之地……

    看起来,姬光复结下的“大怨”比想象中还要大,不仅仅是对“同志”们下手轻重的问题,当中还有官商勾结甚至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隐情。陈晚晴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机会来了,她决心把事情闹大,让姬光复好好领教一下自己的厉害。

    陈晚晴遣人找到那些始终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的“石墙街”酒吧业主,由他们出钱,“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按照范兆光从市精神病院“同性恋治疗中心”搞来的名单,将散佚在各处的“同志”重新搜罗组织起来,又重金招募了一大批“专业访民”,黑压压数百人,聚集到五岳市政府门前集体告地状……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