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之二
字体: 16 + -

第4节 女将

    thu mar 12 16:37:36 cst 2015

    曾抗美是山东人,祖籍聊城市冠县柳林镇。柳林镇不大,区区几万人口,却因两位名人,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其实,柳林镇无柳也无林,原本只是个名为太平集的小集市,之所以得名柳林,与第一位名人――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早年贫寒时,曾在太平集一地主家做帮工,和他搭档的有两个人,一个叫柳春、一个叫林直。一年盛暑,三人在田间锄地时,朱元璋不小心将盛有绿豆汤的瓦罐打破了,三个人只得捡豆粒吃消暑。没成想,朱元璋有朝一日造反当了皇帝,柳春、林直听说后也跑去想要沾光,可上了金銮殿,朱元璋却已经记不起他们。柳春想提当年一起捡豆粒的事情,又怕明说揭了朱元璋的短、惹恼他,便现诹出一首打油诗:“想当年,你我他三人,身跨青骢马(禾苗),手使钩镰枪(锄头),打破冠州城(瓦罐),跑了汤元帅(豆汤),活捉窦将军(豆粒)”。朱元璋恍然大悟,十分高兴,设宴款待外,还给了柳春、林直官职,出任太平集守,并使用他们二人的姓氏、将此集改名为柳林。巧得很,曾抗美的母亲姓林、祖母姓柳,或许就是朱元璋这两个贫贱之交的后代,而父系,则据说源自同为山东人的孔门大弟子――曾参。

    而柳林的第二位名人,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兴学义丐”武训。武训本名武豆沫(后清廷嘉许其义举,取“垂训后世”之意赐名“训”),土生土长的柳林人,出身贫苦,有一次,雇主欺负他文盲,用假账谎称已经支付工钱(那时候就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武训争辩,险些被人打残。武训以切肤之痛领教了“没文化,真可怕”的道理,决心为贫苦人办学,他十年行乞,在馆陶、堂邑(冠县古称堂邑)、临清建兴义塾,供寒门子弟免费入学。曾抗美家原本也是穷得叮当响,祖父曾庆古当初就是拜武训所赐,才得以入义学读书的。

    据传,武训治学方法很有意思;凡遇懈怠、偷睡的老师,他就跑去给人家下跪:“先生睡觉,学生胡闹,我来跪求,一了百了”;遇上贪玩、疏懒的学生,武训还是下跪:“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事实证明,武训的自虐方式比邓红旗的棍棒教育法管用得多,不少学童后来都成了才,而曾抗美的祖父曾庆古,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曾庆古五岁入柳林崇贤义塾开蒙,十二岁通过童生岁试,光绪丁酉拿下山东省乡试,这是武训去世后的第一次乡试,拿到举人喜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武训墓前“家祭无忘告乃翁”。曾庆古一心想成为武训门下培养出的第一位进士,手不释卷,积极备战会试,然而,春闱大比的水远比乡试深,辛丑、甲辰两科,他均铩羽而归(戊戌科闹**没敢去)。正在曾庆古鼓起余勇、准备“事不过三”时,1905年9月,科举制度废止。

    进士梦破灭,曾庆古随即步入仕途,由正九品主簿入手,旋晋升从八品训导。民国建立,曾庆古先后在县、道、专员公署就职,最高做到督查区督学,儿子曾繁文也门荫入仕,在家乡堂邑县政府任职。1943年,为纪念“兴学义丐”武训,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一度将堂邑改名为武训县,二人首倡有功。1945年日本投降,国共双方在山东爆发激烈的受降、接收大战,曾繁文等人审时度势,主动开门迎接八路军、而不是居于“正位”的国民政府,解放后得以原职留用。

    然而,安稳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形势很快直转急下。

    1951年2月,孙瑜导演、赵丹主演的影片《武训传》上映。5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像武训那样的人,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难道是我们所应该歌颂的么?”旋即,“武训历史调查组”成立,周扬(后来的中国文联主席)挂帅,**也是成员之一。武训最终被定性为“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连他当年认某大户人家太太为干妈并举行仪式吃过人家奶(看来认干妈比认干爹划算)的事情也一并挖了出来。

    不必说,武训的家乡堂邑(冠县)自然成为这场批判运动的重灾区,而柳林镇,则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曾抗美的祖父曾庆古,是当时健在的不多曾经直接同武训本人打过交道的当事者,更是成为调查的重点。老人家受过武训义学的恩,加之当时年事已高,多少有些昏聩,面对“调查组”的盘问,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被定成历史反革命,没过多久就连吓带气、一病不起。父亲曾繁文也受到了牵连,先前任过伪职的事情旧话重提,一撸到底,直接发配到窑厂接受烟熏火燎。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没有结束,十几年后,“**”爆发,**已由初出茅庐的政治新人成长为“伟大旗手”。于是,狗腿子们又把武训的事情翻出来,将当年的事件鼓吹为“伟大旗手第一次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而上阵”。于是,曾繁文再度遭殃,这回连砖都烧不成了,先是被造反派当作武训余孽反复游斗,进而关进牛棚,不久之后也搭上了性命。

    当时,曾抗美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初中毕业后,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本应继续深造,但因家庭问题,政审迟迟过不了关,只勉强上了当地的卫生学校。为此,曾抗美恨透了那个改变她家族命运的武训,也对祖父、父亲心怀怨毒,曾繁文被红卫兵批斗迫害时,曾抗美非但没有挺身而出,反而主动与其“划清界限”,甚至当众赏了父亲一顿大耳刮子。这种行径在今天看来为人不齿,但放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却成为人人竖大拇指的“义举”。按理说,以曾抗美这样的出身,是没有权利参加造反、革命的。但因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了立场,加之曾抗美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又生性泼辣、豪放,傍上了当地造反派的头子,从“黑五类子女”、“狗崽子”摇身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女将。甚至,曾抗美档案资料中的出身一栏也被改了过来,跳过父、祖两代,直接追溯到曾庆古入学读书之前,实事求是地讲,那时候曾家绝对算是货真价实的贫下中农,否则也用不着上武训兴办的义学。

    然而,真正让曾抗美扬名立万的还不是这些,不久之后,她露脸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