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苍茫录
字体: 16 + -

第 二 章 秉烛夜游,明月楼头

    “丞相,这便是您的相府。”聂仇推开大门,恭敬地立在一旁。



    



    殷墨跨入门槛,阔大的庭院内,典雅的草木繁盛,一汪清泉涌动在庭院中,几条小鱼嬉戏打闹。



    



    来到石桌边坐下,殷墨伸出指节轻轻敲动着石桌,道:“聂仇,先与我介绍一下王朝的大概形势,就从皇宫以下的权贵说起。”



    



    “回丞相,大家族不少,有权有势的还是秦、隗、赵、李、刘五家,加上圣上,姬姓,共六家。”



    



    “国况如何?”殷墨的声音平静如水。



    



    “百姓皆知圣上贤明,却因五大家族明争暗斗而怨声载道。五大家族虽不敢明目张胆的扰民,但暗地里欺压百姓,罪孽罄竹难书!除了秦氏死忠于陛下,恪尽职守外,别的家族暗地里做的好事,不留痕迹,陛下抓不到证据。百姓又无力于权贵抗争,唉......”聂仇解下了背上的唐刀,“陛下也急啊,民生困苦是陛下最不想看到的。”



    



    殷墨眼底流光一转:“我知道了,你且收拾一下,皇都里还没有人敢在今天对刚上任的丞相下手,起码今天你不必担心我的安全。”



    



    “丞相那张写着重字的纸......”



    



    “陛下掂着掂着就变成一张普通的纸,放久了上面的文气会消失。”殷墨起身,拍拍身上的长袍。



    



    “放久了是多久?”



    



    “大概一个时辰。你去买一些草药,夜晚戌时一更,江旁边最大的阁楼寻我。”说罢殷墨起身就走。



    



    “丞相您不换身衣服?”殷墨摇摇头。“那丞相至少带上相印。”



    



    揣着相印和几张银票,殷墨在街上慢悠悠地晃着。掂了掂手里的金块,殷墨向街边的小店走去。



    



    “掌柜的,有烛火吗?”



    



    “有的,客官稍等。三支耐燃蜡烛,六文制钱。”掌柜看了看略显尴尬的殷墨,摆了摆手,“读书人也不容易,权当我送你的。”



    



    “这......”



    



    “别推脱了。”装柜硬把蜡烛塞到殷墨怀里,顺带还塞了两块打火石。



    



    殷墨看着怀里的蜡烛和金块,满脸惆怅。“这聂仇就不能给我点制钱吗?我怀揣这么多的财富,分文都花不出去,何用呢?”



    



    “都让路!让路!”路上的行人纷纷退让,几匹马冲向了殷墨。



    



    “小子?不要命是吧?活腻歪了?这可是李少爷的车队!识相的就赶紧滚一边去!”马上的奴仆嚣张地对殷墨叫喊。



    



    “是是,小的这就走,这就走。”殷墨连连作揖。



    



    “书生,别走,过来。”马车的车帘拉开,一个少年探出了头,“我是李家三少爷,我现在带你去个好地方,让你长长见识去。”



    



    “小子!还不快跟少爷道谢?!今天少爷心情好,算你有福气!”



    



    “是是,谢谢少爷,谢谢少爷。”殷墨被拉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李家三少爷翘着二郎腿,吊儿郎当的坐在殷墨对面,口气嚣张的道:“书生,你读书一辈子又如何?不如习武。你读一辈子书,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你可能一辈子也进不去。”



    



    “是是,多谢少爷今天带小人去长见识。”殷墨拱着手,态度十分谦卑。



    



    “嗯,知道就好。”



    



    抱着一堆大包小包的聂仇回到了相府,迅速整理好殷墨的房间,拿起两柄短刀,掐起手指吹了一声口哨,一群黑衣人无声地落在相府中。



    



    “散开吧,寒江楼里注意保护丞相。”



    



    黑衣人无声地散去,聂仇取出钩锁,也消失在相府中。



    



    马车的车门打开,李家三少爷下了车,道:“书生,我们到了。”



    



    殷墨瞥了一眼巨大的牌匾,寒江楼三字赫然在目。



    



    “这是三少爷的客人?”门口的侍从盯着身穿简陋白袍的殷墨,满脸疑问。



    



    “是,怎么?你有意见?”李家三少爷眼神一寒。



    



    “不敢。”侍从连连鞠躬道歉。



    



    寒江楼共有十二层,殷墨随着李家三少爷走上旋梯,掏出桓显王临走之前递给自己的一张金色卡片和一张字条。



    



    “今晚寒江楼,丞相请往。”字条化为青烟,金色卡片上标有“姬”字,殷墨也不知这是何意。



    



    “吆,三弟,你带一个书生来这里,这是做甚?他还衣着如此破烂,跟三弟确实很配啊,哈哈哈哈。”又一个少年出现,眉宇间与李家三少爷十分相似,只是老练一点。



    



    “二哥客气。”李家三少爷面色阴沉,一把扯起殷墨衣袖,向高层走去。



    



    身后,李家二少爷的声音传来,“李奉弟弟,别再外面丢人了~”



    



    身后一阵哄堂大笑,也飘散过来。



    



    第九层的角落,李奉满脸阴沉,还带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那是你二哥?”殷墨站在李奉身旁。



    



    “是啊,他是我二哥,李名渊,可出名了。”李奉不满地嘟囔着,“天天干写欺男霸女的好事。成天以欺压百姓为乐。”



    



    殷墨扫了扫李奉,再联想到他侍从的嚣张气焰,觉得有些想不通。李奉周围的气,并无怨气,反而都是一些感谢所形成的宝贵灵气。如果他也坏事做尽,那这些气哪里来的?



    



    “每次他欺负了寻常百姓,他前脚走,我后脚到,一个劲的给百姓补偿......”



    



    李奉自顾自的说着,殷墨也开始了神游,一个破坏,一个安抚吗?那他平日里做出的那副蛮横样子,是不想让他帮助过的百姓靠近他吗?



    



    “受我帮助的百姓,有时会到我府上送一些水果什么的,平日里他们知道我跟二哥的裂痕,都不会靠近我。”李奉声音带了一丝抽噎。



    



    殷墨又取出了纸笔,慢慢写了起来。



    



    李奉抬起头,殷墨的动作并不快,但两眼一花,殷墨便收起了笔。



    



    “正道自在人心?”李奉读出了六个字,一股股澎湃的力量从李奉周围散发出来。李奉自己也讶异了,随即力量便消失不见。



    



    殷墨取出一张纹着金色条纹的纸卷,将“正道自在人心”放了进去。卷起后递给李奉,道:“若是日后迷惘,打开纸卷一望。气虽会失,但势却永存。”



    



    殷墨慢悠悠地走开,继续向上层走去,留下一脸迷惑的李奉,和一滴滴在纸卷山的泪珠。



    



    许久之后,李奉抬手抹干了眼泪,轻轻打开纸卷,望了一眼,随即小心地收在身上。他刚想提醒殷墨,第十二层天台是不允许登上的,非王朝高层,一律不允进入,但殷墨早已消失在第九层。



    



    慢慢踏上通向第十二层的旋梯,殷墨取出了相印,两个侍从恭敬地让开道路,殷墨燃起一支蜡烛,登上了天台。



    



    明月高照,江边晚风拂柳,带给人阵阵舒适的凉意。



    



    一名女子,怀抱古琴坐在栏边,殷墨放下蜡烛,不经意间瞟到了古琴,心里一阵痒痒,便向女子走去。



    



    “姑娘,小生可否借姑娘古琴一用?”



    



    长发飘飘,女子回首的那一刻,殷墨波澜不惊的眼眸泛起了涟漪。如画般精致的颜容,宛若细雪拂过脸颊,带给人丝丝的温柔感触。



    



    “请。”女子将古琴递与殷墨。



    



    殷墨面对江流席地而坐,修长的手指抚动起了琴弦。一开始,殷墨动作很慢,古琴的声音也不大,渐渐地,音律似乎堆叠了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大,顺着晚风传开。



    



    悠扬的旋律中饱含无奈,惋惜,悲凉但不失风雅。



    



    “谁人抚琴?”桓显王与满头白发的宦官走在旋梯上,“听声音来自天台,国师,可是小女?”



    



    “不,不是公主。公主的音律远没有如此造诣。”一直在桓显王身边的宦官,居然是国师,观察人细致入微的殷墨是万万没想到。



    



    “那会是谁?也不知丞相到了没有。”桓显王话刚出口,殷墨的背影就出现在二人面前。



    



    直到曲毕,君臣静静地立在一旁,心神已被琴音勾走。



    



    “好曲,好曲。”国师拄着拐杖,慢慢晃到殷墨身旁,“丞相这一曲,满城皆惊,明日就传开了。”



    



    “承蒙夸奖。”殷墨将古琴还给女子。



    



    “东洋的使节到了,也不知图何,明日丞相一同上朝,敲打敲打那使节。”桓显王递给了殷墨一块令牌,“这是大唐禁军‘夜鬼’的调用令牌,直接通过令牌就能呼唤夜鬼的精英士兵。现在全权交付于你。”



    



    “这是为何?”殷墨结果令牌,有些不解。



    



    “就凭你能让朕知晓李家三公子是个可以扶持的栋梁之才。”



    



    “如此,密探可真是厉害。”殷墨拜服地拱手。



    



    一朝风光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