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宝家
字体: 16 + -

第120章 洮砚

    就是老吴也瞪大眼睛,再也不淡定。

    “唉!看走眼呀!”老吴捶胸顿足,再也不盘他的那串珠子。

    “应该很值钱的吧?”黄文斌忍不住问。

    他是商人,判断一件物品的好坏优劣,最主要还是看价格,所以才会这么问。

    “不好说,这种物品比较特殊,喜欢的人可能会砸大价钱。”老吴回答道。

    很明显,这是一件科技含量很高的物品,放到今天,绝对是一件罕见的物品。一些收藏家,就喜欢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黄文斌看向陆繁:“陆哥……”

    “后悔了?”陆繁笑问道。

    黄文斌摇头:“没什么后不后悔的,我是希望能留在拍卖行拍卖,你意下如何?”

    厚着脸皮要回来,这种做法他是做不来的,也开不了口。人家陆繁一开始就提醒过,那么就更加不好说了。

    不过,他感觉这件物品会给拍卖行带来一定的轰动效应,所以想要留下来拍卖。

    “行,加上这一件吧!”陆繁也从那一堆的东西捡起一样。

    大家望过去,又是一件文房之宝。

    黄文斌和杨茹都能说出它的名称,是一方砚台,但看上去是泥做的。

    “这方砚台,又是什么来头?”黄文斌上下打量。

    见陆繁又拿出东西,老吴都脸皮抽了一下,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可是,看到是那方砚台,心中稍安。

    “澄泥砚,四大名砚之一。”老吴说道。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所以,一开始黄文斌等人看到,以为是泥做的,并没有看错,确实就是泥烧出来的。

    制作方法也不复杂,据说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

    黄文斌顿时抬起头:“四大名砚?”

    能被称为四大名砚,不应该很值钱吗?

    留意到黄文斌询问的目光,老吴解释:“虽然是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但它的成色很差,甚至说劣质。”

    这回,轮到杨茹看向陆繁。

    既然老吴这么说,应该不会错的吧?要是这点眼力都没有,老吴也当不上他们拍卖行的首席鉴定师。

    “不单止是成色,就连雕琢也做得很马虎。”简直就是卖给平民读书人的东西,只有实用性,没有观赏性。

    说这话的时候,老吴还把目光投向陆繁。

    陆繁并不否定老吴的说法,点头:“好像是这样。”

    “好像?”黄文斌疑惑。

    陆繁没有废话,将砚台递给老吴:“看到那条裂缝吗?”

    “还烧坏了,更不值钱。”老吴脱口而出。

    “再看看。”

    老吴有点奇怪陆繁的反应,忍不住认真观察那条裂缝。十多秒钟后,他匆忙将自己的高倍放大镜拿出来,再次认真投入观察。

    “咦!里面的材质怎么不一样?没道理呀!”老吴蒙了一下。

    陆繁见他还没想到关键,忍不住拿过来,敲了一下厚厚的玻璃桌子。

    这一敲,把大家吓了一跳。大家都知道,古董都挺脆弱的,除了青铜器,什么都不能磕碰太厉害。

    然而,当他们再次看去,就震惊了。

    只见那块砚台被陆繁敲掉了一块壳,露出里面青色的质材。

    “我明白了,原来外面这层澄泥,只是一个壳,里面的才是宝物,这是谁想出来的?简直了。”黄文斌都反映过来怎么一回事了。

    能让古代人,花心思在外面包一层壳,可以想象,一定是一件宝物。不然的话,根本没有必要,吃饱了撑吗?

    “慢着,我来弄掉那层壳。”老吴立即开口,阻止陆繁这种暴力行为。

    虽然里面的不是澄泥砚,是一种石头,但也不能跟玻璃硬碰硬呀!玻璃碎了也就碎了,万一碎了那块石材,那损失就大了去。

    “里面的是什么?”黄文斌最关心的还是里面的到底是什么宝物。

    “还是四大名砚,但这是洮砚,是四大名砚中最稀少的一种。具体价值,还要看里面的雕琢如何?”老吴回答道。

    今天,一连两次被打脸,他有点难堪。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所以,这一直都是高端产品。

    在古代,就是宝物,到今天那就更不用说了。

    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就已断采,现在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看样子,还是老坑出来的。”老吴自语道。

    洮砚从来都不弱于端砚、歙砚,只因地处偏远地区传播力不足,地势险要开采难度大,历代战乱破坏较大,导致石材几近枯竭。

    市场流通劣质石材,以次充好,以赝冒真,喜好洮砚的人常因此失望,听闻洮砚的人也更是茫然。

    “老坑更值钱是不是?”黄文斌问道。

    “这么说吧!现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老坑的洮砚。别人跟你说是老坑出的,你一成都不要信,差不多都是骗人的。我有个朋友,收藏了一百多件洮砚作品,但没有一件是老坑货。”老吴说道。

    得!黄文斌头都大了。

    刚才一件机关奇物,没了就没了,顶多有点心痛。但现在又跑来出一件听着头皮发麻的稀世之宝,他真的很心累。

    至于值多少钱,他都有点不敢问,怕自己心里滴血。

    “鸭头绿,啧啧!”

    老吴的一声啧啧!让黄文斌心都要跳出来,这鸭头绿,恐怕又是很难见的吧?

    见鬼了,以前怎么都没有发现呢?送出去才知道,最悲哀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