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宝家
字体: 16 + -

第95章 整套的粮票

    在村主任的印象中,好像还真有不少粮票,是不是六十年代的就还不能确认。

    当他回到半途的时候,就碰见自己的大女儿。他大女儿很诧异,不知道自己老爸发什么疯,无端端把老收音机拿出来干什么?

    都什么年代?就算是他们农村,智能手机都普及得很厉害,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小屁孩,都能玩。

    “你要的收音机,我先回去了。”村主任的大女儿陈晓开口道。

    别看她窝在家里啃老,但还是有自己的事情做的。如今,网络那么发达,工作一定要出门吗?

    她的职业是一名网络作家,只是目前还是扑街的状态而已。

    深思熟虑之后,她打算玩一玩直播,不能一直死磕在网文这一块。那么多本书扑街,不得不让她屈服现实。

    “慢着,你送过去,伟光的家里,快去!我还要回家找点东西。”村主任瞪了一眼自己的女儿。

    这丫头,得尽快找人嫁出去才行,都二十七岁,还在家里啃老,说出去他都丢脸。

    陈晓无奈,现在生活还要依赖自己老爸,他吩咐下来的事情,怎么也不能忽视,除非她有底气拒绝,目前来看,暂时没有。

    于是,她只好继续提着收音机往马伟光家里去。

    其实,她也有点好奇,到底什么事情?

    马伟光家,在他们村真的太出名,属于他们村的典型。有时候,她也觉得马伟光挺可怜的,被一家子拖累成那样。

    村主任回到家,一进门就喊:“老婆,我们家不是有以前的粮票吗?找出来,急!”

    “粮票?找来干嘛?”

    村主任这才解释,马伟光的同学今天来他们村,是做古董生意的。今天,在马家就翻出了两三件古董,卖了十多万。

    “十多万?这么说,马家不是发达了?”村主任一家老小大为吃惊。

    “可不是?就是发达了。刚才,我在哪儿,他们家翻出几张粮票,那位同学说可惜不是值钱的那种。我就记起,我们家不是也有吗?”

    村主任的老婆二话不说,赶紧满屋子翻。

    他那满头白发的母亲很开心,因为那些粮票还是她保存下来的。以前,这些家伙没少说要扔掉,她怀旧,不舍得。

    “粮票也算古董?”家里有人质疑。

    村主任给了儿子一个鄙视的眼神:“伟光家里翻出一盒磁带,都算古董,粮票怎么就不能算?”

    “磁带?我们家也有呀!”

    那玩意,七八十年代的流行之物,只要不扔,谁家没有一两盒?

    村主任摆摆手:“人家的磁带是有明星签名的。”

    得!那就难怪了。村主任的儿子自然知道,就算不是古董,明星签名过的东西,多少也都值点钱。

    一会过后,村主任的老婆拿出一叠十多二十张的粮票:“都在这里了,还是咱妈有先见之明,特意留着。”

    听到这话,老妇女脸上的笑意更浓。

    村主任接过来,一张张翻查,发现好几张都是1960年的。

    拿到粮票之后,村主任又匆匆出门。这回,他的儿子也跟着出去,想要见识见识。毕竟以前古董对他来说,是很遥远的东西,可没想到,竟然就在自己的身边。

    马伟光家中,陈晓将收音机带到,和马家的人打了招呼后,目光就一直落在陆繁和刘启辉身上。

    刘启辉把磁带带到收音机里面,摁了一下播放键。

    这时候,黄家驹的歌声从收音机的喇叭传出来。看来,磁带没有没有问题。而且,磁带的盒子也被找到,有点脏,正在小心清洗。

    “没问题就行,你可以挂在我跟你说的那个论坛上,标价两万。”陆繁跟马伟光说道。

    陈晓瞪大眼睛,那玩意值两万?别欺负她读书少。

    刘启辉看向陆繁,指着收音机问道:“这玩意呢?看村主任之前的表情,估计也会有这么一问。”

    得!陈晓终于明白,自己老爸为何那么热心了。

    她望向陆繁,想来这家伙会鉴定古董呀!

    陆繁摇头:“这种牌子,我都不认识。”

    他都怀疑,是不是当时的山寨货。放在以前,可能也不怎么值钱,现在又怎么可能值钱?山寨货什么品质,大家都清楚的。

    “磁带,我家也有,不要一万,一千都能给你。”陈晓终于忍不住开口。

    马伟光哭笑不得:“晓姐,我这盒磁带,是有签名的,你看看。”

    说着,将磁带递过去。

    陈晓扫了一眼,还真有签名,也就理解,为什么敢要两万元了。

    “还有什么东西值钱?我回去找找。”陈晓心动不已,她现在正缺钱买直播设备,原本计划是想跟老爸要的。

    但如今,有机会自己赚,不用开口,岂不是更好?

    陆繁见大家望过来,笑道:“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能是古董,值多少钱就不好说。一般来说,年代久远的,有特殊性的,都会比较值钱。”

    陈晓听后,也不耽搁时间,马上跑回家。

    在半路,又碰见自己老爸和结了婚的弟弟。

    “别总呆在家里,我看伟光的两个同学就挺不错的。”村主任跟自己女儿说道。

    他女儿给他翻了一个白眼,话也不说就跑回家。

    他们两父子来到马伟光家中,陆繁早就把马婶翻出来的旧物滤过一遍,后面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同学,帮我看看这些粮票,有几张是你说的1960年的。”

    陆繁接过来,有点意外,还真让他翻出1960年的粮票,而且还是能组成一套的,保存得也好,应该是放在书本里面夹着的,所以没有褶皱,还挺新。

    粮票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是物质生产力低下的见证。老一辈对粮票记忆犹新。在1950年到1985年间,粮票一度成为每家的命根子,是生活的必需物。

    因此,粮票的存世量其实是很大的。

    不过,粮票也有很多种,每一年的都可能不同,而且国内那么大,每个省市,每个地区都会印发,也就造就了粮票的品种众多。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并不多。

    “这几张,我给你五万吧!”

    村主任的儿子发愣,这就完了?

    “好的,好的!没问题!”村主任立即答应。五万元,他一年都存不了这么多,怎可能还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