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陛下尽欺臣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不是她嫁,而是他入赘

    苏倾之险些错过送别弥澄溪,顶着昏昏沉沉的脑袋来到馆驿,御史台一行已经开拔。

    两人相顾无言,只是互相拱手深揖。苏倾之祝弥澄溪此行顺利,一路平安。弥澄溪愿苏倾之做好这一方父母官,做出政绩再回京城。

    目送着弥澄溪的马车离去,苏倾之从心底里艳羡弥澄溪。这浩荡的人马,算是钦差的级别了吧。弥澄溪此时在陛下面前正当红,想必办完差是有拔擢了。

    再想想自己,虽然陛下暗中鼓励,可竟是让他从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做起。再回京城?至少也要个三五载吧。

    苏倾之悻悻地回到客栈。刚一进门,一个衙役服制的人上前就是拱手拜见,“苏大人,您回来啦!”

    苏大人?!这三个字可让苏倾之好生吓了一跳。抬眼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人,已经猜到他是自己未来的属下。只是自己明天才正式接任,这一声“苏大人“他是应还是不应呢?

    年轻的衙役未等苏倾之出声,就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上,道:“这是昨夜送至县衙的。虽然苏大人午后就要搬进衙寮,但属下怕这是紧急信件,故赶紧先为苏大人您送过来了。”

    这话谁人一听都懂。一个衙役正在讨好未来的上峰呢。

    见他一脸谄媚,苏倾之便想起了御书房里那些寒门参政,他们谄媚奉承那些世家子弟的时候就是这副样子的。苏倾之以前看到这种行为都是都是嗤之以鼻的,可被讨好的对象换成是自己时,心中竟是莫名生起了一股爽利,不由自主地端了个架子,“嗯。”他从鼻子里发了个音,拿过他手中的信,“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立即答:“属下周伍。”

    苏倾之又“嗯”了一声,转了个身,低头拆信看信。

    是关德鹏来的信,说了一件让苏倾之始料不及的事情——祝家小姐心悦于他。关德鹏提议他可在婚前商定好将来至少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苏倾之先是生了厌恶之感,还埋怨怎么关德鹏还揪着祝家小姐这个事。旋即,他的心又枝枝蔓蔓有了异思。

    比起京城里那些世家、豪贾祝家真的不算得什么,但这个“不算得什么”却也是苏倾之目前能攀上的最高枝了——祝家小姐既心悦于他,那他便能掌握主动权。

    他如今远在汾州当一方县令,那便只能是祝家小姐离京,那这还哪里像是入赘,分明是嫁夫随夫嘛。

    就这么一思想,苏倾之觉得此事可以从长计议。

    再转过身来,

    发现周伍居然还在!“你……还有事?”他脸上的笑容实在太过殷勤谄媚了,苏倾之很是不习惯。

    “大人您午后就搬去衙署,属下来帮忙的。”

    苏倾之刚想大手一挥说不必了,可转念一想自己一个人背个包袱就进衙署实在是有些……太寒碜,势必让人看不起。在御书房里,大家面对的是陛下,彼此都是同级。但在这里他是上峰,底下少说也有二三十个下属,有个人伺候着把自己迎进去也是好的。

    “那便有劳了。”

    “大人客气了。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

    苏倾之原本是想着待到衙门下职再拜见一下“前任”李深的,毕竟他虽然下了县令一职,但升为知县,还是他的上峰。

    知县和县令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上下级。

    知县可自命僚属、选拔推荐人才、发布政令、掌地方财政。而县令则多是坐堂审案、征收钱粮、劝课农桑。

    听听前任的训诫吸取一些经验也好,以谦恭的态度给上级留个好印象也好,这次拜见是必不可少的。

    未料,倒是李深先下了帖子请苏倾之赴家宴。苏倾之受宠若惊,赶紧拎上买的两坛米酒赴了请。

    衙署里是有提供给县令居住的衙寮的,但李深的夫人也在身边,便在外面租了屋子。

    一个七品县令,薪俸微薄,能租个两进宅已经算是奢侈了,可李深住的却是三进宅。

    跟着下人一路进去。影壁上一幅“锦鹿嗅春”的浮雕已是让苏倾之暗叹,再入就是种满花草的庭院,显然是有专人打理的,整齐又繁茂。接着又是亭湖假山映入眼帘,各色鲤鱼在湖中游玩,好不惬意。

    这屋主品味绝佳。苏倾之心中不住赞叹,一面想着租这样宅院恐怕要花不少钱啊。

    李深与夫人已经在花厅门前等候。苏倾之惶恐至极,赶紧两步上前,深深一揖,“苏倾之见过李大人,李夫人。”

    李深和樊敬轩很像,除了比之稍微瘦一点,那小眼睛以及满面的笑容几乎一模一样。此时他已经下职,穿的是便服,乍一看还真的是瘦一点的衣饰粗简版的樊敬轩。也正是因为如此,苏倾之对李深的第一眼就不觉地亲近。

    先前《寒山凝碧》一曲从京城盛乐坊红到原安县这种小县城,李深连连拍手称赞甚是喜爱,今日见苏倾之如同得见倾慕之人,日思夜想翘首以盼。

    “哎呀!苏大才子!”樊敬轩赶忙扶住苏倾之,满面喜色,“终于得见!终于得见啊!”

    “不敢不敢,大人折煞我了。”这李深不仅和樊敬轩长得像,对苏倾之的态度也是丝毫不差。苏倾之愈发对他好感。

    “夫人,你看这苏大才子果然是一表人才啊。”李深又转头对自己的夫人笑道。

    苏倾之赶紧又转对李夫人再行了一礼,“夫人好。”

    李夫人已近知非之龄,但看起来却像二十七八,保养得极好,一双手柔滑细嫩,加之身上的衣料又锦又绸,完全是一副养尊处优的大家夫人模样。

    “嗯。”李夫人也笑意盈盈地点点头,“确实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苏倾之突感尴尬,怎地好似被夫妻二人看猴的一样。

    “来来来,快入座。只是薄宴,苏大才子不要嫌弃。”

    说是薄宴,但菜品完全就是得月楼的规格。更让苏倾之吃惊的是这竟然就是李深家中厨房做的菜品。

    这是把得月楼的厨子请来了不成?

    李深夫妇二人极是热情,又是布菜又是倒酒,搞得苏倾之好不拘束。

    李深是嘉胤四十三年的探花郎,那时他已是而立之年。年少时的梦想也是能入御书房在御前议事,可惜才不至极亦非世家大族,不过他看得开,一心只想做好百姓父母官。对于曾在御书房做到一等参政的苏倾之他是羡慕非常的,问了许多他在御书房做参政的事。当然,本质上问的是陛下。

    李深出身探花郎,但无缘京中留用,一出仕便是从小小县丞做起,然后再是县令,已经辗转多地又二十来年了。虽说此次升为知县,但恐怕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么一说,李深也是三朝老官。睿世宗励精图治,攘外安内,让晔朝百姓都能温饱。先帝明启则大拔世家,冗员冗政让人诟病。而这位被人质疑不是名正言顺继位的当今天子却是出/台一干叫人连连拍手称好的政令。普通百姓都在讨论这位曾被发到苦寒边地肃王,李深亦是对这位人人称颂的明君好奇不已。

    苏倾之没有对陛下大加称颂,只是说了他们在御书房的日常情况,陛下常常会对他们一等参政进行政考,听他们分析政事。

    李深一边听一边点着头,口中喃喃道:“是位明君圣主。”

    几杯酒下肚,苏倾之又讲了他在上元节作诗得陛下赏赐了一匹好马的事,当是逗个趣。

    “有有有。”李夫人忽然道,“一首《闹元夕》我家那孙儿都会背了。”

    苏倾之大为惊诧,“孙……孙儿?”

    李夫人面色微红,只是微笑。李深倒哈

    哈笑,大方道:“我未中探花郎就已经成婚,如今孙儿也有六岁了。”

    “实在令人艳羡。”苏倾之诚恳道。

    还在潍州老家时,情窦初开的苏倾之喜欢上学院先生的小女儿。那姑娘似对他也有意,但在十八岁时却嫁给了当地富商的儿子做续弦。自此苏倾之便对儿女之情没有什么念想,一心只求功名。

    苏倾之与李深聊得甚是投机,不知不觉就多饮了。一场薄宴至亥时才罢,苏倾之晃着半晕的脑袋硬撑无事,说什么都不愿让李深相送。

    刚出李宅大门走了没两步,一个人影就窜到跟前,把苏倾之吓得一颗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

    “苏大人,我送您回衙署。”

    这声音很是眼熟。苏倾之定睛一看,发现这人是周伍,不禁笑了起来,“你倒是有心。”

    周伍闻言,面上先是一凉。他确实是巴结这位新任上峰来的,只是做到这样的地步就已经被嫌恶了吗?

    突来的醉意令苏倾之身子一晃,周伍赶紧伸手去扶,“苏大人,小心。我搀着您吧。”

    苏倾之并未拒绝,还拍了拍他的肩,“有劳你了。”

    周伍一听,便知自己并未被苏倾之嫌恶,脸上又暖了起来。

    月色皎皎,煞是软媚温柔,惹人遐想有情人月下漫步……可偏是两个大男人扶臂慢行实在不大好看。

    微风轻轻一吹,苏倾之渐渐清醒了些,有些不大好意思地松脱了周伍的手。“李大人李夫人看起来才正青年,想不到都有孙儿了。”他随便找了个话题。

    “是。”周伍脸上挂着微笑,“不过,我们都不称李夫人为‘李夫人’的。”

    “哦?为何?”苏倾之好奇不已,忙问道。

    “夫人并不是嫁给了李大人,恰相反是李大人入的赘。”

    苏倾之呼吸一屏,幸是在御书房里练了一副遇事不惊的本领,不然他可能叫出声来。

    周伍继续道:“夫人姓阮,娘家是青州富户。她与李大人因诗结缘,仰慕李大人才学非李大人不嫁,可阮氏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于是李大人为爱入赘。他们的一子一孙,随的都是夫人的姓氏。”

    咝。苏倾之暗暗倒吸一口凉气。

    “李大人家中另有兄弟?”

    周伍摇了摇头,“李大人亦是家中独生。”

    咝。苏倾之又是暗吸一口凉气。无后?这李大人真是……可真是大不孝啊!

    “李大人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李大人到哪里任职

    ,不仅阮夫人就跟随到哪里,连家中下人也一起。每到一地,阮夫人最先做的便是购置宅院为家,为的就是住得舒心。”

    原来那雅致的三进宅是阮夫人买的!不然就李深当县令的那点薪俸,怕是租房都勉强。

    夜微凉,月色照影长。苏倾之看着自己的影子在这陌生的异乡街上一步一步地往前,想起了今日关德鹏的来信,陷入了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