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陛下尽欺臣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身为皇帝,有后有妃

    蔡礼崇接到云玉衍的请帖时还忍不住冷哼了一声。赏春宴已过半月有余,但迎后纳妃的诏书却还未见下。他堂堂右相,原来也是会着急的呀。

    可到了右相府,被请进花厅,云玉衍亲自烹茶,开口说的却并不是陛下迎后纳妃的事。

    “今年捐入国子监的监生比往年多,都是各地方一些下品士族及商贾富甲子弟。为的,就是参加今年秋闱啊。”云玉衍专心地烤着茶饼,也不看蔡礼崇。

    蔡礼崇没想到云玉衍竟然是说这个事,心里没有个准备,只是浅笑着应了一声“是啊。”

    科举考试是礼部主持,国子监也属礼部管理范畴。

    “吕忠格突然致仕,国子祭酒一职空缺,蔡尚书可有人选推荐?”茶饼烤得差不多了,已有微微香气沁出。

    蔡礼崇顿时一噎。这哪里是问他心里有什么人选啊,而是问他怎么还不向陛下提谏要新命国子祭酒了。他原是心想吕忠格这才致仕没几天,这么急冲冲地去跟陛下提,似乎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想着再缓些时日。

    “右相心中可有人选?”蔡礼崇反问。

    云玉衍笑了一下,依然专心做着手头上的事。“朝中官员也十之八九出自国子监,陛下重视科举,自然也上心国子监授学。作为国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怎可一日无首长?”

    云玉衍将烤好的茶饼放到小筛罗中,卷曲的茶叶已经是伸展开来,轻轻筛晃两下便都松散开了。

    蔡礼崇的心倒是一紧。难道右相真真只是提点自己该早做提谏之事?国子祭酒虽然也算朝员,但并无什么实际权力,且需要世人皆认可的国士大儒才配堪任,吏部是不会抢这个事情做的,唯有礼部这边去提。

    几下思想,蔡礼崇对云玉衍立生感激之情,笑着颔了颔首,“右相替下官有心了。”但是总不能承认自己确实疏忽了,需要别人提醒吧,又道:“下官今日向陛下复提迎后纳妃之事,想来圣诏不日就下。”您看,我是忙这个事情去了,比起国子祭酒一事,陛下立后妃才是更紧要一些的事情吧。

    果然见云玉衍目光微微一动。蔡礼崇顺着他的心思,继续往下说:“皇子和公主年幼,需要人教养。中宫之位早定,朝中人心也早安。听闻陛下似是有意将左相孙女指婚给曦以世子,左相心有黄连很是不甘呢。”话说到这,一想起之前因着蔡茂森的事情去求陛下开恩,自己还在御书房遭了陆哲翰的讥讽的事情,此时心里真是无比爽快。

    茶釜中的水冒着鱼眼,已至一沸。云玉衍手中备好水瓢,待茶

    釜边缘有水泡连珠般向上冒时,便舀出一瓢水来,又拿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接着用茶则量出刚才筛好的茶,于沸水中心投下。一会儿后,水大开,水波翻涌,再将之前舀出的那瓢水掺入,水便不再沸腾,使得水面上的那层“华”得以保养。

    这层“华”也就是茶汤的沫饽。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就像是曲折回环的潭水间新生的浮萍。“沫”则像青苔浮水边。“饽”是煮茶时,水一沸腾面上堆起的一层很厚的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

    蔡礼崇双手接过云玉衍递来的茶,见沫饽均匀轻如浮萍,道:“茶花细腻轻盈,想来是新茶了。”

    云玉衍微笑,抬手作请,示意他细品。

    入喉盈润,立时口舌生津,香气袅袅,是好茶!

    又为蔡礼崇添了一杯茶,云玉衍才又开口道:“监生们都在为秋闱做准备,蔡尚书若想让蔡小公子早些回京,不妨让他报入国子监,也备考秋闱。”

    此话一出,蔡礼崇是结结实实地打了个激颤,“这……这可行?”

    云玉衍抬眸看着蔡礼崇,只淡淡道:“恰逢秋闱年,国子监生以备考秋闱为重。”

    *

    送走了蔡礼崇,云玉衍到了西后院。

    云润宁正在做针绣,似是丫鬟覃双说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逗得她笑声如银铃。

    云玉衍一入内,覃双便连忙行礼,问了一声:“见过老爷。”

    云润宁也放下手中物什,福了福身,“父亲。”

    “说什么事情呢?这么开心。”云玉衍笑得温慈,上前拿起云润宁绣的花来端看。

    云润宁脸色微红,“没呢。女儿家的悄悄话而已。”

    覃双去端茶水,屋内只剩父女二人。云玉衍放下绣花,看着云润宁是一脸的慈爱温和,“今日礼部去提,让陛下早下旨意宣布后妃人选,想必不久后旨意便会下来了。”

    “嗯。”云润宁面上微笑,可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她说服自己接受父亲的安排,她学着怎样成为国母,等着有朝一日一旨降下召她入宫,隐去少女懵懂愿得一心人携手共白头的纯真痴望,做好帮陛下管好后宫的心理准备。她告诉自己,那是她的宿命,她不能反抗。她也告诉自己,陛下宽慈温柔,是良人佳偶。可当她看到自己绢帕在弥澄溪手中、可赏春宴那日见到颜丘黎、小公主落水后陛下没看她一眼……一直以来自己给催眠构建的信念通通崩塌了。

    身为皇帝,有后有妃。就像

    先帝,对太后如何宠爱又言听计从,不也还有两位妃子吗?

    陛下,不是能只与她和和美美做一双人的人。

    而她……也不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丈夫呀。

    *

    *

    看来陛下今日是真的心情不好——今夜他要在奉武殿的武者宿房过寝。

    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自去年开始,陛下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奉武殿过寝,短则半个月,长则两个来月,所以武者宿房里就专门给陛下腾了一间寝房,由宫人定时打扫。

    只是奉武殿乃武者之地,宫人们不便出入伺候,一切基本上都是由御前影卫照料。

    楚奕央要的就是这份清静。周围都是武者的气息,令他有着身在西疆军营的错觉。在这里睡得好?不!恰恰就是睡不好。在西疆阵前,每日都是精神紧绷,夜里也是担心敌军突袭而不敢睡得太深。楚奕央要记住感觉了!他要记得自己是从西疆归来;要记得自己一次次浴血沙场;要记得多少人护他,为他而死……

    他们说,他们唯愿家国山河永宁,他们为守护国朝疆土死而无憾。

    所以,每当楚奕央感觉自己快逸于做国朝君主由宫人伺候、有群臣捧奉,沉于眼前平和的时候,就到奉武殿来过寝给自己敲敲钟。

    但是别人哪知陛下的苦心呢。陛下从不御女侍,却时常到没有宫人跟随伺候的奉武殿过寝……这就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了。陛下好龙阳,御的是御前影卫等等传闻就从中而生且不胫而走了。

    楚奕央也不是没听过这些传言,但是他确实没有喜欢或看上哪个女子呀。皇帝是个断袖只好龙阳什么的那就让它传呗,那些个宫女、女官意图魅惑的事情绝了影,效果还是挺好的。

    可现在楚奕央愁啊。他喜欢弥澄溪,可弥澄溪不喜欢他啊。

    长胳膊长腿在狭窄的土炕床上东摆西摆,感觉怎么都不对,实在恨不得再把颜丘黎喊来打一顿。

    正闭上眼睛,放缓呼吸,想让自己先静下心来,突然脑中“叮”地一声响——

    弥澄溪该不会也以为我是断袖吧!

    这么个想法涌了上来,楚奕央彻底炸了!咕噜一声,连忙从床上翻坐起来。

    别人他才不管呢!这弥澄溪不行!

    他绝对要和她说清楚!

    *

    *

    一道令旨下到御史台来,点了弥澄溪同原朋举一去丰州外巡。

    弥澄溪将午之时才带着大包小包,在众人疑惑目

    光的注视下,从御史台司署大门一路到了正堂。

    不得了不得了!才去御书房一个月不到,已经派了两趟外差,这弥澄溪莫不是在御书房也跟陛下杠怼了?惹得陛下厌烦,所以派了又苦又累外差给她?陛下都不疼惜她是个女孩子吗?那可是丰州啊!南蛮之地。

    “你是不是连陛下也敢杠怼?”葛秋生一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痛心疾首。

    “没,我哪敢呀。”弥澄溪呵呵呵地傻笑。

    正巧,棠靖往案牍那儿一坐,弥澄溪立即起了身,狗腿极了,“棠大人,棠大人,我给您端茶!”

    说实话,去了御书房后她就再也没给谁端过茶了,反倒永宁殿的宫人们倒经常给她端茶送水,想想竟然还有点怀念给棠靖端茶的“受气”日子。

    棠靖一看弥澄溪这殷勤狗腿的样子,心想大概是陛下眼皮子底下提心吊胆,高度紧张和压力让她喘息皆艰,终于知道在御史台反倒轻松许多了。

    正点人马,准备出京。宫里又来了人,却并不是宣旨,而是招了招手让弥澄溪到边上说话。

    “这是陛下让奴才转交给弥大人的。”喜宝一脸微笑声音很低,将一封信交给弥澄溪。

    弥澄溪赶紧拱手一揖,双手接呈。

    “还有这些。”喜宝说着,又将手中一个锦布扎呈上,交代道:“陛下让大人您每隔一日拆读一封。”说罢,颔首一礼,离开了。

    每隔一日拆读一封?弥澄溪蹙眉,那就是说里面也是信件咯?把手上的锦布扎捏了一捏,手感上确实是书信。

    干脆打开锦布扎来看——果然是信件。而且信套上还做了标记表明拆阅顺序,壹贰叁肆伍……弥澄溪看了一下,整整到“拾”。心下又是好奇,翻了信背来看,发现每一个信套都还用火漆做了封,再一看封章,是个篆书体的“肃”字。

    这么郑重严肃?难道是此次外巡将遇什么难事,所以陛下给了“锦书妙计”?

    满满的感动涌上心头。弥澄溪忍不住向皇城方向望去。陛下真好。

    弥澄溪又看了看锦布扎之外的那封信,信套空白,翻转至背面,发现竟然也郑重其事地封了火漆,不同的是并没有“肃”字封章。

    小心万分地展信。四行硬隶映入眼帘:

    外差期间

    一不许喝酒

    二不许吃兔子肉

    用膳时不知道是什么肉就先问清楚

    啥呀!还以为陛下交代什么不得了的事!居然连我吃喝

    也要管呀!弥澄溪心有不爽却又带着几分莫名其妙的悸动,脸唰地红到耳根。

    点好人马,便即刻出京了。

    这一日是四月初三,天晴,微风,柳絮纷纷扬扬,满京尽是“春日雪”。平康街的盛乐坊一道立牌,上面写着“今日台演”:

    春日雪

    词作苏倾之

    琴师邱景

    歌伶婉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