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文娱小玩家
字体: 16 + -

第三百九十章 两种老鼠

    首先失败率几乎没有,低于1%,而且他做手术那个快啊,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解决战斗,而且他的医疗费用还是其他医院的一半左右,这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谜底翻开底牌一看,简单的不得了。这家医院除了疝气手术别的什么病都不治。它一共就12个大夫,整天就是疝气疝气疝气,一年平摊来每人要做到600例~800例疝气手术,那熟能生巧嘛。

    一件事反复做、长期做,当然就做成了各种高手。你其他医院的外科大夫,你什么病都治,那你一辈子遇到的这个病例,可能都不如人家一年遇到的多。

    所以你会说,他确实做得好,他也确实解决问题,但是你不觉得这很low吗?这样的大夫跟那个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装配一个ipad,他有啥区别?这就没有技术含量啊。

    对啊,那医学到底要的是啥呢?是治愈的效果,还是你所期望的那个智力含量呢?又回到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怎么当一个好大夫?

    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再扩展一下,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有的时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三招!第一,持续地做。第二,系统地做。第三,死磕地做。

    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那今天我们想讲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像破除一下关于创新这个概念,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一个观念,就是智力崇拜,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

    这题得难到什么程度?就是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而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他一拍脑袋,灵光一现,想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道路,把题给解了,这样的人才算是牛人。

    就像2015年,屠呦呦得到了诺贝尔医学奖,很多人就批评她说,那算什么本事,在那么多味草药里慢慢淘,淘出了一个青蒿素,那是偶然嘛,是侥幸嘛!

    你看她后来就没有发表过什么有质量的科学论文,说明这个人的科研能力一般,她得诺贝尔奖就是侥幸。说这样话的人,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就是一个苦差事。我们这期节目的策划人李赟先生告诉我,说他认识一些生物学博士,非常苦逼的一群人,有一个人就跟他讲,说我这辈子能不能从这个学校毕业?

    我给你打个比方,就好比我手里拿着一把钥匙,而我面前有几万把锁,如果这个钥匙正好在前几把锁就捅开,我现在就毕业了。

    如果一直到几万把锁的时候,我才能捅开,也许我这辈子都毕不了业,我就搞不出什么科研成果。确实,很多生物学博士他天天在干吗?

    你看着穿着白大褂,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天天就是刷试管,

    配试剂。培养细胞,记录试验数据,错了再重来一遍。然后没准儿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个科研成果。

    那这种科研,我们现在给它一个名字,叫劳动密集型科研,跟富士康的工人真的是区别不大。但是你能说他们搞出来的成果,不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吗?

    什么是创新?这本身就是创新!我们可以把视野再扩大一下,你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届得主是伦琴,他的重要发现就是发现了那个x光,可是怎么发现的呢?

    你能说什么是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嘛?

    不是,他就是细心,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种管子它可以发出那种光,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他就很好奇,拍了各种各样的照片,拿这个东西拍一拍,那个东西拍一拍,发现这个射线都可以穿越它的内部,甚至把他老婆的手放进去也拍一拍,看见了骨头。

    后来就凭这张照片和这个发现,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界第一个大奖。但是直到他得奖的时候,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个射线到底是什么?所以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x射线!

    那个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那你说,这难道不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吗?

    在这儿,我们特别想用这期节目,来纠正一下大家对于创新的看法,坚持地做、持续地做,系统地做、用死磕的匠心精神去做,这恰恰就是创新本身。

    关于创新,有一个朋友给我打了一个比方,说其实人类就是一窝老鼠,往一个迷宫里一散,每一个老鼠都在夺路狂奔,那这有三种老鼠:有的老鼠糊里糊涂,人往哪儿走,自己往哪儿走,这种人跟创新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有其他两种老鼠,有一种特别聪明,他就是知道这个迷宫能怎么走出去,然后总能走对。

    这种老鼠太少太少,像人类也只是像牛顿、爱因斯坦这种级别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他才能做得到。

    但是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还有一种老鼠,他就是个笨老鼠,甚至是个缺心眼的老鼠。他就是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能过得去,它怎么就能变成一个死胡同呢?

    于是他就拼命地拿头撞、拿头撞,没准儿哪一天他就真的撞出一条道路来。

    什么是创新?创新既会眷顾那些聪明的老鼠,但是创新也会眷顾我们这些笨老鼠。”

    ——内容来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