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欧陆1918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章:困于北美之境

    说了那么多,到底是谁愿意发动战争的,不最终还是那些开罗条约的人,在文书的前面还没少数落奥斯曼的统治手段,甚至还说出了暴君的统治注定要被瓦解这样的狂言狂语。

    倒不是法鲁克自己对号入座,但是既然是递给他的文书,就不由得会使他浮想联翩。

    但这篇外交文书的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后面的部分,说到底这些英国人还是为了在中东谋取利益罢了。首先要求战争的双方尽快签署或者达成一份停战协约或者谅解备忘录,尽快达成中东的和平。这个看起来倒没什么,毕竟战争说到底还是苦了老百姓。

    但第二条,英国人竟然用无比严厉的外交措辞,让奥斯曼帝国尽可能地满足埃及的要求,并且这帮英国人竟然想学着俄国人一样也在奥斯曼帝国地中海沿岸刮去一块租界。但是不同于俄国的是,他们可没准备提供给奥斯曼任何的援助,甚至还在最后想要重提之前奥斯曼拒绝支付的贷款。

    这属于典型的趁火打劫,完全的无理取闹。李察将文书交还回去,想了想道:“不理会他们就是了,让他们自己守着自己的那些不值一分钱的大英帝国的威严到老死吧。”

    这下子轮到法鲁克震惊了,虽然他知道李察属于典型的强硬派,但是也没想到他这么的强硬,这完全是准备抽英国人脸的节奏。即使是现在英国人的实力大不如前,也不至于这么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那只庞大的舰队如果开到地中海也够奥斯曼喝一壶的。

    “可是阁下,他们的舰队.”法鲁克欲言又止,他估计这位俄国人是忘了当年英国人对俄国人的打压和他们远近闻名的庞大舰队了。

    “怕他什么?”李察随便找了个座位一屁股坐下,“就算他们有那么多的舰队,他们有足够的燃料从美洲横跨整个大西洋再跨过整个地中海么,就算有,您觉得工团人和德国人会允许他们的仇人的舰队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么?”

    法鲁克点了点头,直布罗陀海峡现在可是掌握在西班牙王国和摩洛哥的手里,西班牙王国自然不用说,绝对不敢对抗德国的权威,而且还和工团人打劫,只能小心翼翼地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争取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而摩洛哥则在英法殖民统治结束之后完全沦为了德国人的殖民地,法国人也因为靠近这块殖民地而变得老实了许多,虽然嘴上说着光复欧陆,但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就这么一个局势,英国人的大规模的舰队根本不可能过来,而另一个选项就是从太平洋洋上进行远洋航行,但是东亚现在可没了英国人的殖民地,法鲁克可不认为他们会牺牲掉那么多的燃油。

    联合王国崩渍至今几年来,国王及英国政府的残余,连同一百多万帝国最优秀、最聪明和最富裕的臣民都逃到了加拿大自治领,帝国臣民们起初认为本土夺还作战很快就能成功发起,将那些狂妄的工团主义者消灭干净。

    然而很快发现,英国本土的新政权不列颠联盟比他们想象中还难对付。早期的登陆入侵遭到斥责,英国的流亡者们只能无奈地见证联盟在这十年逐渐稳定和团结,而在大洋的彼岸,加拿大的“流亡者”们被遗弃一旁,尽管他们渴望并决心去收复故乡,但在政治现实面前,复国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虽然在最初皇室受到加拿大人的热烈欢迎,但他们长期留在加拿大的想法却越来越令人不快。一些人指责那些应对政权崩溃而无能处理善后的人,而人们对流亡者政府也愈加不满,他们被视为凌驾于自治领统治和法律之上的“上层阶级”。

    而随着保守党当选之后,r.b.贝内特和他的少数派政府垮台,取而代之的是麦肯齐金领导的自由党,他们承诺将重点放在加拿大的主权问题上,并与英国流亡者政府保持距离,而不是假装两国关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同时加拿大国内政治完全就是一团乱麻,英裔和法裔势如水火,很难加以调和,因为根本就不是一条心的。众所周知加拿大直到现在都保留着法语区,这些法国人的后裔对帮助英国流亡派复国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相反他们认为英国人在这里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大量涌入的人口,越来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甚至以前都很难遇见的严重的政治斗争问题,民间甚至掀起了一股抵制英国流亡者的运动,他们的口号大多是让英国人自己去找别的适合他们的土地,将加拿大重新掌握在加拿大人的手里!

    这次准备对中东强加干涉,也是加拿大政府的一次赌国运之举,赢了,那么英联邦就可以在中东拥有说话的席位,也可以作为反攻欧洲的一块跳板,那里丰厚的石油资源也可以为舰队提供充足的燃油。

    但是相反地,失败的结果也将会让加拿大领导的英联邦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惨淡,只能证明英国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充满威严,说一不二。

    同时更令加拿大内阁哭笑不得的是,如果奥斯曼和埃及等国家拒绝,他们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去制裁他们宣泄英国人的愤怒,因为没有军事威慑下的外交辞令,就相当于一张白纸,就算自己在信上再怎么骂骂咧咧,人家转身就扔进垃圾桶里,你也无可奈何。

    就这样,外交文书发出去一个星期之后,整个内阁都陷入到焦急地等待之中,甚至外交大臣数次催促下面的官员查看是否有回信寄回。

    在这种焦急地等待中,时间进入到了第二个星期,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完全石沉大海,但是内阁的成员们完全不信邪,他们不相信就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也门这种国家都会不搭理他们。第四个星期地时候大臣们想着的是,最起码他们也要出于礼貌的问题,稍微回复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