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可以重来
字体: 16 + -

第27章 北京大学

    一个上午,孩子们在清华大学感受着全国最好理工科学府的魅力,下午便开始最好文科大学之旅,相比于清华,周迪更喜欢充满人文气息的北大。

    西大门乍看之下有点像官府的大门,两座威武的石狮,三开间古典朱漆官门让大门更显的庄严肃穆。设计者据说是美国人,还是耶鲁大学毕业的,看来他很懂中国的建筑学。

    进入西门正前方是校友桥,精心雕镂的白色石桥下,红鱼纵横游弋,登桥南望,是荷塘倒影下的翠壁回廊,那就是北大著名的芍园。它的历史比北大还长,这里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乾隆年间,改名为弘雅园,是当时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居住的地方。由此,芍园也成了中国最早接待外多使团的食宿场所,现在它也是留学生居住的地方。

    往前走了没多久就是鸣鹤园,一湾小湖与一座小亭,小巧玲珑,别具一番湖光楼影。鸣鹤园旁边是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中文物众多,游客也络绎不绝。

    博物馆的东北方向,是红湖及其建筑群。生命科学院的办公实验楼与考古文博院的教学办公楼在红湖岸边交相辉映,远眺红湖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继续向东是镜春园,风韵古朴、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

    来到连接红湖小河与大湖的连接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致福轩与朗润园就在这里。致福轩原是恭亲王奕?的家,朗润园则是典型的皇家四合院风格。这里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学办公地,是经济学家云集的地方,经常会举办政治经济领域的高级讲座,也经常迎接一些重量级的外国元首。

    镜春园南端是“德、才、均、备”四斋,古香古色的雕梁、木柱、瓦当、石阶和中国传统的门窗结构,既继承了传统四合院的衣钵,又明显带有西方文化的痕迹。这四斋在民国时期是男生宿舍,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北为阳”之意,现在这里是北大教务部和研究生院的办公场所。斋院周围柏树成林,这些柏树是当年学生所种,经历了近百年沧桑之后,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四斋之南,就是大名鼎鼎的未名湖。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就像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未名湖很静,它安然的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线条,将未名湖勾勒的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使它显得更加淡泊宁静。未名湖被未名北路和未名南路合抱,漫步在湖边,风过无痕,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周围树木葱茏,将未名湖美丽的神韵勾勒的淋漓尽致。

    湖的尽头就是博雅塔,它是80年代燕园师生为生活用水而建的水塔,有着辽代古塔的风格。在北大,博雅塔与未名湖齐名,未名博雅,湖光塔影,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

    沿着未名南路一路过去,顺次经过斯诺墓、花神庙和临湖轩。临湖轩在未名湖南岸的高坎上,曾是原燕京大学校长、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住所。轩中红柱蓝墙灰瓦,院落娇小玲珑,布满竹林青草,确实是闹中取静,静谧安宁之地。临湖轩这个名字是冰心所起,她和吴文藻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办的,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

    与四斋遥相呼应的是六院,就是六处三合院落,是民国时女生宿舍,同样是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南为阴”的意义。同四斋相比,它显得娇小玲珑,多了些幽静典雅。

    1998年是北大百年校庆,为纪念建校100周年,学校修建了百年讲堂。而大讲堂的旁边就是著名的三角地,俞敏洪当年就是在这里贴下了新东方的第一则广告。如今仍然是铺天盖地的各种社团宣传信息、招聘和留学广告。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南校门口,现在这里是繁华的商业一条街,银行、邮局、商场、超市鳞次节比,由于南门外就是中关村腹地,电脑公司和卖光盘的小商贩比比皆是,周迪真怕一位中年妇女冲他过来然后带着神秘的微笑问他:“同学,买盘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