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遭遇狼群(上)
时间仿佛回到了1977年。
这一年对于那易和傅红兵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那易清楚的记得那是1977年10月21日的早上,他父亲从外面兴冲冲的跑回来,丢给他一份当天的《北京日报》。
那易拿起报纸,只见上面写着醒目的大标题《燕牌自行车质量差劲亟待提高》,在下面还写着一行小字——该厂领导人必须纠正“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
那易扫了一眼,狐疑的看着父亲,心说话咱们家的自行车好像是永久的!
他父亲伸手一指,那易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报纸的左下角写着一个小标题《中国将正式恢复高考》。
里面写道:近日,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招生对象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原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那易看完之后,赶忙骑上他家的永久牌自行车,朝着新华书店飞奔而去。
这一年那易正好24岁。按照现在的理解来说,这个年龄已经算是大龄考生了。可是在那个年头,比那易岁数大的多了去了。
1977年冬天,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高考当天的场面可谓是壮观非常,光是带着老婆孩子来高考的就占了一大半。
那易原本学习就不错,再加上脑子聪明,很多东西一看书便捡了起来,最终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傅红兵也在这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地质系,与那易成为了同学兼室友。
那易是老北京人,而傅红兵则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后来那易听我爹提起过,说我们家祖籍原是山东蓬莱,后来我太爷爷赶上连年战乱不断,流落到了东北。开始定居黑龙江,后来跟着我奶奶来到了沈阳。
那时候的学生生活十分乏味,没什么值得特别纪念的事情。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外就是写写诗歌,谈谈吉他,写写信。
两个人在一起鬼混了两年,造就了两个人雷打不动的战友情谊。
1979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那易正在宿舍午睡,傅红兵异常兴奋的回来,手里还拿了一份文件。
那是一份直接下发到北大的绝密文件,至于文件的下发单位由于特殊原因就不提了。
里面提到的配合单位有北京大学、地质研究院等一系列单位,奇怪的是在众多单位中,还有一个中国超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
那易和傅红兵从来没见过这个单位,觉得名字怪怪的,所以就多看了几眼。
文件的内容是国家要成立一支综合考察队,由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彭教授带队,进入罗布泊进行深入考察,并采取样本带回深入研究。
其中提到因为地质院人手不足所以需要北京大学指派两名地质系的学生作为助手,参与此次考察。
那易对这支考察队本没什么兴趣,想着去罗布泊条件又艰苦,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可架不住傅红兵的连翻苦劝,先是从个人发展前程开始一直讲到政治觉悟。最后那易实在架不住傅红兵的软磨硬泡。
转念一想,这支考察队里面的领队都是当时各领域的专家教授,何况还有地质院的参与。
自己将来毕业以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会被分配到地质院工作,所以提前接触一下也没什么坏处,索性就答应了傅红兵。
两个人作为北京大学地质系77届的学生,又是老师的得意弟子,申请的过程就简单了许多。
1979年12月中旬,文件得到了正式批复,审核通过,两个人顺利的进入了这支综合考察队。
1980年三月,春节刚刚结束,两人收到通知,一起踏上了前往新疆的专列。
彭教授作为这支综合考察队的队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新就任的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其实彭教授在此之前已经两次前往罗布泊,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原子弹,只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原料还都需要花大价钱从苏联进口。
而彭教授在罗布泊中意外的发现了重水,这是原子弹的核心资源,所以彭教授前两次前往罗布泊是为了寻找重水样本加以研究。
两个人下了专列,被专车接到新疆科学院。这时的新疆科学院已经被部队戒严,直到此时那易和傅红兵才意识到这次前往罗布泊貌似并不寻常。
随后的两个月,在新疆科学院一个秘密的地下会议室里面,两个人才慢慢的明白了此行的目的。
此次考察队的最终任务并不是寻找重水,而是寻找一种核裂变之后寄生在植物上的变异病毒。
原来在核试验成功之后,罗布泊地区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状况。
最先进入原子弹爆炸实验区的是一名军人,进入实验区几个小时后,身上开始起水泡。
随后开始出现昏厥、神志不清、浑身颤抖的情况。这名军人被送往医院后,医院的医护人员完全无从下手,根本无法触碰患者的肌肤,只要轻轻一碰,就是一层皮。
三天后这名军人的双脚开始溃烂,最终伤口感染死亡。医院对尸体进行了尸检,尸检的结果表明死者体内核辐射严重超标,并在其脚踝处发现了未知病毒。
刚开始新疆军区并未重视,只是当做个例草草收场。直到发生多起军人死亡事件,新疆军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开始都以为是脚气,直到多例患者死亡新疆军区才开始封锁消息,并把病毒样本及报告送至国家。
国家拿到病毒样本后,组织多位医学家进行秘密研究,最终的结论是这可能是一种核爆炸后的变异病毒。
不过在1964年至1969年这五年间,也仅仅只发生了十几例,从1970年开始到1979年间,再未发现类似病例。慢慢的中央和新疆军区就淡忘了这件事。
1979年春天,新疆地区再次出现类似病例,而且传染速度超乎想象,一人得病,一夜之间就能感染整个村子,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新疆地区感染病毒死亡的人数达到几千人。这时候新疆军区先是封锁了消息,然后再一次将此事上报国家。
而恰在这时,彭教授结束了第二次的罗布泊考察,在对带回来的植物样本研究中,发现了寄生在植物上的这种未知病毒。
于是国家经过研究决定,组建一支综合考察队,并委任彭教授作为这支综合考察队的队长再次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这种未知病毒的研究。
这支综合考察队总共十二个人,除了那易和傅红兵外还有彭教授及其助手、地质研究院一位教授、考古研究院的一位教授和一名助手、北京仁和医学院的一名教授和两名助手以及中国超自然研究委员会的两名研究员。
除此之外还有两名负责我们安保工作的新疆军区某侦察连战士以及一名负责照顾彭院长身体的医务兵。
1980年5月,考察队十二个人以及一名医务兵乘坐三辆北京212吉普,两名战士则押送一辆长春一汽产的解放卡车开始向罗布泊进发。
卡车上装的是这队人一个月的给养和检测设仪器。
罗布泊不同于其他地方,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对罗布泊的记载,其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形状类似于人耳,而且耳蜗、耳廓形状分明,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古代的著名的楼兰国就在其西北侧,因为地理位置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所以盛极一时。中间不知何因,楼兰国一夜之间飞灰湮灭,罗布泊也在此之后迅速沙漠化,直至干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一片荒漠。
想要进入罗布泊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准备充足的给养,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饮用水和药品。
在荒漠之中谁也预料不到会遇到什么,如果没有了水源也就间接判了死刑。所以在那辆拉给养的卡车上,半车都是大桶的饮用水,足够我们十五个人饮用一个月的。
一路上也并不寂寞,因为那易和傅红兵本来就是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学生,指派过来的目的也是给地质院的刘教授当助手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跟这位刘教授一车。
同在车上的还有那两位超科委的研究员。刘教授是个幽默的人,这大大改变了两人对教授的传统看法,在此之前两人一直觉得只要称得上教授的人都是不苟言笑的。
不过在这车上确实有两位不苟言笑的,那两个超科委的研究员除了刚上车对大家点头示意以外,一路上都是看着外面怔怔的出神。
傅红兵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常做那种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所以上赶子跟两名研究员搭话。两名研究员对于傅红兵的话基本就是“点头yes摇头no”,全程未曾说出一个字。
后来傅红兵的厚脸皮也有点受不了了,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
一路上刘教授倒是很善谈,跟那易红兵两个人详细的讲解了罗布泊的地貌发展历史。
原本罗布泊是一片大湖,大概诞生于1800万年前,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泊自南向北倾斜挤压,形成了分割状的盆地。
汉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人口众多。古楼兰国就建在湖泊的西北侧,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
公园前126年,汉朝出使西域的张骞曾经上书给汉武帝: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其中的盐泽就是指罗布泊。
据汉朝史料中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这足以说明这片湖泊的丰茂程度。
古楼兰国就是依靠这片湖泊慢慢发展壮大。其具体的详细的历史没人知晓,只是知道大约建国于176年前,亡于公元630年。
随着楼兰国的日益壮大,人口急速增加,对于水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罗布泊的上游水源却越来越少,最终于东汉时期突然发生改道。
根据《水经注》中的记载,当时塔里木河流域的中游注滨河突然改道,这导致了楼兰国的严重缺水。楼兰国的国王得知情况之后,连夜召集4000士兵,赶往改道后的注滨河流域,日夜不停的横截注滨河,最终终于截断了改道后的注滨河,引水进了楼兰,暂时缓解了楼兰国的水源问题。
可是随后水源仍不时改道,最终楼兰国不得不颁布法令限制用水,可见其水源拮据程度。
最终在公元630年左右,楼兰国一夜之间飞灰湮灭,原本无比繁华的楼兰国成为了一片废墟,在此之后,罗布泊的上游水源日渐干涸,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一片盐泽盆地。
这一路上刘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给两个人讲解罗布泊。那易发现刘教授的学问颇杂,除了地质学以外,对于人文地理、历史变迁以及生物学都有着一定的研究,心里面暗暗佩服起刘教授来。
(本章完)
这一年对于那易和傅红兵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那易清楚的记得那是1977年10月21日的早上,他父亲从外面兴冲冲的跑回来,丢给他一份当天的《北京日报》。
那易拿起报纸,只见上面写着醒目的大标题《燕牌自行车质量差劲亟待提高》,在下面还写着一行小字——该厂领导人必须纠正“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
那易扫了一眼,狐疑的看着父亲,心说话咱们家的自行车好像是永久的!
他父亲伸手一指,那易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报纸的左下角写着一个小标题《中国将正式恢复高考》。
里面写道:近日,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招生对象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原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那易看完之后,赶忙骑上他家的永久牌自行车,朝着新华书店飞奔而去。
这一年那易正好24岁。按照现在的理解来说,这个年龄已经算是大龄考生了。可是在那个年头,比那易岁数大的多了去了。
1977年冬天,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高考当天的场面可谓是壮观非常,光是带着老婆孩子来高考的就占了一大半。
那易原本学习就不错,再加上脑子聪明,很多东西一看书便捡了起来,最终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傅红兵也在这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地质系,与那易成为了同学兼室友。
那易是老北京人,而傅红兵则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后来那易听我爹提起过,说我们家祖籍原是山东蓬莱,后来我太爷爷赶上连年战乱不断,流落到了东北。开始定居黑龙江,后来跟着我奶奶来到了沈阳。
那时候的学生生活十分乏味,没什么值得特别纪念的事情。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外就是写写诗歌,谈谈吉他,写写信。
两个人在一起鬼混了两年,造就了两个人雷打不动的战友情谊。
1979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那易正在宿舍午睡,傅红兵异常兴奋的回来,手里还拿了一份文件。
那是一份直接下发到北大的绝密文件,至于文件的下发单位由于特殊原因就不提了。
里面提到的配合单位有北京大学、地质研究院等一系列单位,奇怪的是在众多单位中,还有一个中国超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
那易和傅红兵从来没见过这个单位,觉得名字怪怪的,所以就多看了几眼。
文件的内容是国家要成立一支综合考察队,由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彭教授带队,进入罗布泊进行深入考察,并采取样本带回深入研究。
其中提到因为地质院人手不足所以需要北京大学指派两名地质系的学生作为助手,参与此次考察。
那易对这支考察队本没什么兴趣,想着去罗布泊条件又艰苦,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可架不住傅红兵的连翻苦劝,先是从个人发展前程开始一直讲到政治觉悟。最后那易实在架不住傅红兵的软磨硬泡。
转念一想,这支考察队里面的领队都是当时各领域的专家教授,何况还有地质院的参与。
自己将来毕业以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会被分配到地质院工作,所以提前接触一下也没什么坏处,索性就答应了傅红兵。
两个人作为北京大学地质系77届的学生,又是老师的得意弟子,申请的过程就简单了许多。
1979年12月中旬,文件得到了正式批复,审核通过,两个人顺利的进入了这支综合考察队。
1980年三月,春节刚刚结束,两人收到通知,一起踏上了前往新疆的专列。
彭教授作为这支综合考察队的队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新就任的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其实彭教授在此之前已经两次前往罗布泊,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原子弹,只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原料还都需要花大价钱从苏联进口。
而彭教授在罗布泊中意外的发现了重水,这是原子弹的核心资源,所以彭教授前两次前往罗布泊是为了寻找重水样本加以研究。
两个人下了专列,被专车接到新疆科学院。这时的新疆科学院已经被部队戒严,直到此时那易和傅红兵才意识到这次前往罗布泊貌似并不寻常。
随后的两个月,在新疆科学院一个秘密的地下会议室里面,两个人才慢慢的明白了此行的目的。
此次考察队的最终任务并不是寻找重水,而是寻找一种核裂变之后寄生在植物上的变异病毒。
原来在核试验成功之后,罗布泊地区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状况。
最先进入原子弹爆炸实验区的是一名军人,进入实验区几个小时后,身上开始起水泡。
随后开始出现昏厥、神志不清、浑身颤抖的情况。这名军人被送往医院后,医院的医护人员完全无从下手,根本无法触碰患者的肌肤,只要轻轻一碰,就是一层皮。
三天后这名军人的双脚开始溃烂,最终伤口感染死亡。医院对尸体进行了尸检,尸检的结果表明死者体内核辐射严重超标,并在其脚踝处发现了未知病毒。
刚开始新疆军区并未重视,只是当做个例草草收场。直到发生多起军人死亡事件,新疆军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开始都以为是脚气,直到多例患者死亡新疆军区才开始封锁消息,并把病毒样本及报告送至国家。
国家拿到病毒样本后,组织多位医学家进行秘密研究,最终的结论是这可能是一种核爆炸后的变异病毒。
不过在1964年至1969年这五年间,也仅仅只发生了十几例,从1970年开始到1979年间,再未发现类似病例。慢慢的中央和新疆军区就淡忘了这件事。
1979年春天,新疆地区再次出现类似病例,而且传染速度超乎想象,一人得病,一夜之间就能感染整个村子,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新疆地区感染病毒死亡的人数达到几千人。这时候新疆军区先是封锁了消息,然后再一次将此事上报国家。
而恰在这时,彭教授结束了第二次的罗布泊考察,在对带回来的植物样本研究中,发现了寄生在植物上的这种未知病毒。
于是国家经过研究决定,组建一支综合考察队,并委任彭教授作为这支综合考察队的队长再次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这种未知病毒的研究。
这支综合考察队总共十二个人,除了那易和傅红兵外还有彭教授及其助手、地质研究院一位教授、考古研究院的一位教授和一名助手、北京仁和医学院的一名教授和两名助手以及中国超自然研究委员会的两名研究员。
除此之外还有两名负责我们安保工作的新疆军区某侦察连战士以及一名负责照顾彭院长身体的医务兵。
1980年5月,考察队十二个人以及一名医务兵乘坐三辆北京212吉普,两名战士则押送一辆长春一汽产的解放卡车开始向罗布泊进发。
卡车上装的是这队人一个月的给养和检测设仪器。
罗布泊不同于其他地方,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对罗布泊的记载,其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形状类似于人耳,而且耳蜗、耳廓形状分明,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古代的著名的楼兰国就在其西北侧,因为地理位置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所以盛极一时。中间不知何因,楼兰国一夜之间飞灰湮灭,罗布泊也在此之后迅速沙漠化,直至干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一片荒漠。
想要进入罗布泊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准备充足的给养,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饮用水和药品。
在荒漠之中谁也预料不到会遇到什么,如果没有了水源也就间接判了死刑。所以在那辆拉给养的卡车上,半车都是大桶的饮用水,足够我们十五个人饮用一个月的。
一路上也并不寂寞,因为那易和傅红兵本来就是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学生,指派过来的目的也是给地质院的刘教授当助手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跟这位刘教授一车。
同在车上的还有那两位超科委的研究员。刘教授是个幽默的人,这大大改变了两人对教授的传统看法,在此之前两人一直觉得只要称得上教授的人都是不苟言笑的。
不过在这车上确实有两位不苟言笑的,那两个超科委的研究员除了刚上车对大家点头示意以外,一路上都是看着外面怔怔的出神。
傅红兵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常做那种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所以上赶子跟两名研究员搭话。两名研究员对于傅红兵的话基本就是“点头yes摇头no”,全程未曾说出一个字。
后来傅红兵的厚脸皮也有点受不了了,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
一路上刘教授倒是很善谈,跟那易红兵两个人详细的讲解了罗布泊的地貌发展历史。
原本罗布泊是一片大湖,大概诞生于1800万年前,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泊自南向北倾斜挤压,形成了分割状的盆地。
汉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人口众多。古楼兰国就建在湖泊的西北侧,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
公园前126年,汉朝出使西域的张骞曾经上书给汉武帝: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其中的盐泽就是指罗布泊。
据汉朝史料中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这足以说明这片湖泊的丰茂程度。
古楼兰国就是依靠这片湖泊慢慢发展壮大。其具体的详细的历史没人知晓,只是知道大约建国于176年前,亡于公元630年。
随着楼兰国的日益壮大,人口急速增加,对于水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罗布泊的上游水源却越来越少,最终于东汉时期突然发生改道。
根据《水经注》中的记载,当时塔里木河流域的中游注滨河突然改道,这导致了楼兰国的严重缺水。楼兰国的国王得知情况之后,连夜召集4000士兵,赶往改道后的注滨河流域,日夜不停的横截注滨河,最终终于截断了改道后的注滨河,引水进了楼兰,暂时缓解了楼兰国的水源问题。
可是随后水源仍不时改道,最终楼兰国不得不颁布法令限制用水,可见其水源拮据程度。
最终在公元630年左右,楼兰国一夜之间飞灰湮灭,原本无比繁华的楼兰国成为了一片废墟,在此之后,罗布泊的上游水源日渐干涸,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一片盐泽盆地。
这一路上刘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给两个人讲解罗布泊。那易发现刘教授的学问颇杂,除了地质学以外,对于人文地理、历史变迁以及生物学都有着一定的研究,心里面暗暗佩服起刘教授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