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启元
字体: 16 + -

京华之夜 第一百二十六章 旧年故事的后半段(六)

    白夜听到这话,一时间不由瞪大了双眼。

    不得不说,白夜确实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震撼。

    站在后世者的角度上,白夜当然知道,老太尉英明神武,不仅守住了洛阳城,还亲自于万军之中,取了北魏皇帝的项上人头。

    可问题是,这纯粹属于马后炮的思维!

    身处在万象元年正月十二的那个形势危急的夜晚,又有几人敢相信,于庆之真能守得住洛阳?!

    可郑东岳却彻彻底底信了!

    若他不信于庆之能守住洛阳,那他大可以去投降北魏。

    毕竟,郑东岳对于庆之所言的第一句话…可是押上了郑家满门的身家性命!

    这是一场豪赌。

    虽然郑东岳最终还是赌输了,但却没输在眼光上,而是输在了对人心的把握。

    想到此,白夜转头看向老太尉,听对方十分坦诚地说道:

    “…老夫听完郑东岳说的两句话后,整个人都懵了,实在想不出,那小子究竟是哪里来的自信……”

    白夜忍不住打趣道:“或许是因为老大人您霸气外露,用人格魅力折服了东岳先生。”

    老太尉瞪了白夜一眼,却并没计较白夜的玩笑之言。

    老太尉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其实,老夫仅仅只愣了一小会儿,就果断答应了他。”

    “并且,老夫还屏退了其他人,跟那小子促膝长谈了好几个时辰,直至天色大亮,才放了那小子回高平陵去。”

    白夜闻言,眼皮却忽地跳了一跳。

    他对老太尉试探性地问道:“既然天都亮了,那应该就是万象元年,正月十三日了吧……”

    “不错,是正月十三…但却并非是万象年的正月十三。”

    老太尉对白夜解释道:“因为郑东岳返回高平陵,在用少帝的名义下了最后一份旨意后,郑昭博就废了少帝的帝位…万象的年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白夜有些紧张地追问道:“那,少帝最后下了道什么旨意?”

    老太尉挪动了下有些发麻的胳膊,轻描淡写道:“是盖着老夫官印的一纸调兵令,用来接管北方二十万边军的军权。”

    老太尉看了眼白夜变得有些不自然的脸色,疑惑道:“怎么,你知道这回事?”

    “不知道!”

    白夜回答地很果断。

    虽说老太尉此刻很平和地对自己说着陈年旧事,但在白夜心里,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

    这张调兵令在自己手里的事实,

    白夜绝不能让老太尉知道!

    因为,这张调兵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是一个证据——

    一个能证明老太尉与郑东岳达成过约定的决定性证据!

    老太尉见白夜回答果断,一时也没往深处想,继续说道:

    “在少帝去了帝位后,郑昭博就带着郑太后还有一班大臣,从高平陵返回了洛阳。”

    “老夫亲自到城外率禁军迎接了凤驾,并护着郑太后返回了皇城。”

    按理说,这样一来,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老太尉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郑家这个大麻烦,可以专心准备对付即将南下的北魏铁骑。

    而郑家虽然暂时失去了权力,但有郑太后在宫中,又有郑东岳这个近乎妖孽的嫡系继承人,他日未必就没机会东山再起。

    看似是双赢的局面,但却并没能维持很久。

    犹如五彩缤纷的泡沫,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美丽,但实则只要伸手轻轻一戳,就能轻易将其毁灭。

    白夜此刻沉默不言。

    而老太尉也是犹豫了一会儿,才对白夜说道:

    “老夫当时本以为,郑家之事就此便算了结。

    可没想到,等老夫完全掌控了京城后,这才发现,郑昭博给老夫留下的是怎样的烂摊子……”

    其实不用老太尉明说,白夜也能猜想到,郑昭博任左相的那几年,朝廷该是怎样的乌烟瘴气。

    但官场风气不好也就罢了,关键是,当时的洛阳城已没有了可用之兵!

    本来拱卫京城的禁军已经被打残,各地的郡兵又皆都不堪大用,皇城里的金吾卫又是花架子……

    这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毕竟,老太尉不是明照那样的武道圣人,干不出一人单挑十几万铁骑的壮举。

    而老太尉当时本有意调边军入京,但最终考虑到全局战略,只能选择作罢。

    既然没有现成的军队可用,老太尉只能选择临时组建一支队伍出来,用来守卫洛阳——

    这便是如今京师三大营的前身。

    可问题也随之来了——

    募兵倒是好说,毕竟洛阳城里从来不缺青壮。

    但当时的老太尉手中,却并没有足以成军的钱粮!

    老太尉轻叹了口气,对白夜说道:“说来也真是可笑,老夫当时一边忙着训练新羡慕的军士,一边想尽办法凑钱凑粮…

    结果,老夫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才求到了不足十万两银子……”

    白夜闻言,却并不感到奇怪。

    当国家越处于危难之际,趴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虫们就会吸得越狠,而且变得更加吝啬。

    参考明末崇祯帝在北京城求爷爷告奶奶,也只筹到了十几万两银子充作军饷。

    结果闯王一进京,一顿操作猛如虎,竟然愣是从那些节衣缩食的权贵们身上,榨出了七千万两银子!

    同理,十八年前的洛阳城里不是没有钱,只不过是有钱的权贵们不愿捐出来罢了。

    白夜沉吟片刻,对老太尉问道:“那老大人您是怎么解决此事的?”

    老太尉这时有些惭愧地说道:“老夫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只能找我那小师弟一起商量,结果商量来商量去,发现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老太尉一时顿住了话头。

    白夜则面色平静地补充道:“这唯一可行的路…便是抄家!”

    老太尉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若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到足够的钱粮,除了抄家之外,再无别的办法。”

    老太尉说这话时,神情显得很是无奈。

    虽说老太尉打算对洛阳的权贵们抄家,却也不能无罪而诛。

    大战当前。

    为了避免人心涣散,老太尉不可能将京城里的所有勋贵都抄个遍。

    所以……

    白夜对老太尉淡淡道:“于是,老大人您决定秋后算账,对支持少帝登基的那部分人进行抄家?”

    老太尉轻轻‘嗯’了一声,有些痛苦道:“当时这么做,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夫也想着事后给郑家一些补偿。”

    “只是,老夫没想到的是,在老夫默许了这件事后,事态的发展却失控了,最终,演变成了郑家满门被灭的惨案……”

    老太尉说这话时,浑浊的双眼中夹杂着懊悔之情。

    白夜看得出,老太尉这并非是虚伪,而是真的为郑东岳的下场感到惋惜。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也是老太尉先违背了约定,亲手将郑东岳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处境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太尉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确实过于卑鄙。

    若是有人将这桩陈年旧事流传天下,势必会对老太尉那犹如神明的形象狠狠冲击。

    可即便如此,曾经煊赫无比的那个郑家,终归还是烟消云散了。

    而曾经那个鲜衣怒马,才识无双的少年郎,则永远地消失在了十八年前的那个冬天。

    再也不见。

    就此离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