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之夜 第二十三章 父与子的开篇(中)
天清气朗,风和日丽。
熠熠的光线投射在了太子的朝服之上,映照出了极具质地感的亮紫色光泽。
而他头顶用来束发的金冠,同时在阳光下变得极为耀眼了起来。
但这些都令与其对视的白夜很是不喜。
白夜扬着小脸,冷冷地打量着看上去英武不凡的生身父亲。
他的目光中不含敬畏,也没有与父亲相处时的喜悦。
有的,只是宛若横隔天堑般的疏离感。
太子于心中暗暗叹息,踱步走到了白夜的面前。
他微微抬起了右手,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能做出对待白晨的那种亲昵之举。
“陪为父走走吧。”
太子意兴阑珊地开了口,然后听到白夜丝毫不带感情色彩地回答道:
“儿臣遵命。”
……
太子府地势开阔,其内楼院众多,几乎占有了四分之一个长安道。
按理来讲,如此庞大气派的太子府邸,其内部理应极尽奢华、景色迷人才对。
可白夜随太子于府中的小道缓步慢行之时,入眼的却尽是一片苍凉破败之景——
坍塌了一半的院墙,檐瓦破碎的凉亭,以及,不知干涸了多久,早已长满了荒草的游湖。
白夜眼见此景,不由有些暗暗心惊。
相比于刚才那座绽放着腊梅的院子,这里就仿佛是没有人气的鬼域一般。
“怎么,很惊讶吗?”
太子紫色的衣袂随风轻摆,而语气却极为平淡。
虽然此刻天气正好,但毕竟处在正月初一,冷冷的寒风也并非寻常人可以忍受的。
白夜目光落在近处那座破败的不成样子的石桥上,口中回答道:“若不是您在旁边,我还以为自己误入了鬼城。”
太子闻言,先是一怔,继而露出了苦笑。
他不得不对儿子解释道:“这里原本是照搬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之景,堪称洛阳诸景之首,为父就曾有幸见过这里的美景,只不过…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白夜闻言,面露好奇之色。
他很想知道,这里究竟发
生了什么变故,才导致会破落至此。
而太子也并未藏着掖着,带有几分唏嘘的语气感慨道:“为父现在住着的太子府,乃是先帝为他那没出生的儿子基于原东宫扩建而来,而这太子府最后一次的修缮,则是在先帝驾崩的半个月前。”
白夜闻言,先是暗暗思索,继而恍然大悟。
太子口中的先帝指的乃是当今陛下的兄长,至死也没能有儿子的大周钦宗皇帝,白瑛。
而钦宗皇帝驾崩的时间,正是洛阳之围爆发之时,也就是距今十八年前。
换句话说,这太子府竟然有十八年未曾再修缮过了?!
若这里仍是风景如画,那才叫活见鬼了!
白夜看了眼在冷风中强撑着的太子,暗暗猜测其带自己来此处的目的。
他忽然想起来,从前在小道观时听路人提起过,说当今大周皇帝不喜欢太子。
白夜对此本是不信的。
这世上哪有当爹的不疼爱儿子的?
不过,当结合此情此景时,白夜却突然觉得此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所以,自己这生身父亲是在向儿子卖惨吗?
可这不应该啊!
普天之下,当父亲的在儿子面前,就算是装,不也得装出个如山一般的坚强模样吗?
白夜想不通太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不过,他既已成功入品,又有道门重宝摘星石护体,自是感觉不到什么冷意。
可太子不过一介凡躯,又长年费心劳神,疲于各种明枪暗箭,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上不止五岁。
因此,白夜在听完太子的解释后,并没再开口说什么,而是如先前在梅院那般,一言不发地立于原地。
时间在两人的沉默中不断流逝着。
太子低头,看着眼前这默然不语的儿子,唇边虽仍是微笑着,但这笑意已然僵硬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此刻是透心凉,但心却丝毫都飞扬不起来。
良久之后,在察觉到白夜丝毫没有离开之意时,太子便浑身不自觉地发抖了几下,对白夜开口问道:
“要不…你可愿随为父去书房暖暖
身子?”
“儿臣遵命。”
“……”
……
先前那处梅院后面,便是太子会客的书房所在。
而当白夜身处狭小密闭的书房中之时,才终于明白这里为何被称作是太子府,而并非是东宫——
这他娘的住的甚至都不如乡下的土财主,若真要以东宫称之,也不怕有损国朝颜面!
白夜双脚离地的坐在乌黑色的太师椅上,看向双手捧着茶杯取暖的生父,心想对方这太子当得也真是够惨的。
而太子默默感受着从手心传至全身的暖意,蜡黄的脸色渐渐浮现出了淡淡的红润。
他屏退了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监,只余自己和白夜独处在这书房之内。
窗外耀眼的阳光透过了窗棂,半洒在太子过分成熟的脸上,形成了一种明暗不定的视觉效果。
“夜儿,为父有一件事需要告知与你。”
太子自顾自地开了口,脸色渐渐变得认真严肃了起来。
只见他一边抿着茶水,一边略显忐忑地对白夜说道:
“关于你和晨儿被追杀的事情,为父早上得知大理寺已查明了此案…
乃是金吾卫的校尉庄志对我们皇族心怀不满,在偶然得知了你的身份后,勾结了金雕门的七品高手,做出这十恶不赦之事…
不过,好在你和晨儿最终化险为夷,并且这两个真凶也已经伏法…”
太子停顿了一下,捏着茶盖的指尖微微颤抖着。
“所以,这案子已经是真相大白,等你回宫后记得要告知你皇祖父与师父。”
白夜闻言,不由冷笑连连。
他丝毫没掩饰小脸上的冷漠之意,也没再回答那句‘儿臣遵命’,而是直言不讳地对太子反问道:
“儿臣请问父亲,大理寺将所有事情推到两个死人身上,这是当所有人都与儿臣一样,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七岁孩子吗?”
太子闻言,浑身一震,不由放下了茶杯,缓缓偏过头去。
他整张脸也因此陷入了阴影之中。
书房中的气氛也在白夜开口反问后,逐渐变得肃然了起来。
(本章完)
熠熠的光线投射在了太子的朝服之上,映照出了极具质地感的亮紫色光泽。
而他头顶用来束发的金冠,同时在阳光下变得极为耀眼了起来。
但这些都令与其对视的白夜很是不喜。
白夜扬着小脸,冷冷地打量着看上去英武不凡的生身父亲。
他的目光中不含敬畏,也没有与父亲相处时的喜悦。
有的,只是宛若横隔天堑般的疏离感。
太子于心中暗暗叹息,踱步走到了白夜的面前。
他微微抬起了右手,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能做出对待白晨的那种亲昵之举。
“陪为父走走吧。”
太子意兴阑珊地开了口,然后听到白夜丝毫不带感情色彩地回答道:
“儿臣遵命。”
……
太子府地势开阔,其内楼院众多,几乎占有了四分之一个长安道。
按理来讲,如此庞大气派的太子府邸,其内部理应极尽奢华、景色迷人才对。
可白夜随太子于府中的小道缓步慢行之时,入眼的却尽是一片苍凉破败之景——
坍塌了一半的院墙,檐瓦破碎的凉亭,以及,不知干涸了多久,早已长满了荒草的游湖。
白夜眼见此景,不由有些暗暗心惊。
相比于刚才那座绽放着腊梅的院子,这里就仿佛是没有人气的鬼域一般。
“怎么,很惊讶吗?”
太子紫色的衣袂随风轻摆,而语气却极为平淡。
虽然此刻天气正好,但毕竟处在正月初一,冷冷的寒风也并非寻常人可以忍受的。
白夜目光落在近处那座破败的不成样子的石桥上,口中回答道:“若不是您在旁边,我还以为自己误入了鬼城。”
太子闻言,先是一怔,继而露出了苦笑。
他不得不对儿子解释道:“这里原本是照搬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之景,堪称洛阳诸景之首,为父就曾有幸见过这里的美景,只不过…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白夜闻言,面露好奇之色。
他很想知道,这里究竟发
生了什么变故,才导致会破落至此。
而太子也并未藏着掖着,带有几分唏嘘的语气感慨道:“为父现在住着的太子府,乃是先帝为他那没出生的儿子基于原东宫扩建而来,而这太子府最后一次的修缮,则是在先帝驾崩的半个月前。”
白夜闻言,先是暗暗思索,继而恍然大悟。
太子口中的先帝指的乃是当今陛下的兄长,至死也没能有儿子的大周钦宗皇帝,白瑛。
而钦宗皇帝驾崩的时间,正是洛阳之围爆发之时,也就是距今十八年前。
换句话说,这太子府竟然有十八年未曾再修缮过了?!
若这里仍是风景如画,那才叫活见鬼了!
白夜看了眼在冷风中强撑着的太子,暗暗猜测其带自己来此处的目的。
他忽然想起来,从前在小道观时听路人提起过,说当今大周皇帝不喜欢太子。
白夜对此本是不信的。
这世上哪有当爹的不疼爱儿子的?
不过,当结合此情此景时,白夜却突然觉得此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所以,自己这生身父亲是在向儿子卖惨吗?
可这不应该啊!
普天之下,当父亲的在儿子面前,就算是装,不也得装出个如山一般的坚强模样吗?
白夜想不通太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不过,他既已成功入品,又有道门重宝摘星石护体,自是感觉不到什么冷意。
可太子不过一介凡躯,又长年费心劳神,疲于各种明枪暗箭,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上不止五岁。
因此,白夜在听完太子的解释后,并没再开口说什么,而是如先前在梅院那般,一言不发地立于原地。
时间在两人的沉默中不断流逝着。
太子低头,看着眼前这默然不语的儿子,唇边虽仍是微笑着,但这笑意已然僵硬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此刻是透心凉,但心却丝毫都飞扬不起来。
良久之后,在察觉到白夜丝毫没有离开之意时,太子便浑身不自觉地发抖了几下,对白夜开口问道:
“要不…你可愿随为父去书房暖暖
身子?”
“儿臣遵命。”
“……”
……
先前那处梅院后面,便是太子会客的书房所在。
而当白夜身处狭小密闭的书房中之时,才终于明白这里为何被称作是太子府,而并非是东宫——
这他娘的住的甚至都不如乡下的土财主,若真要以东宫称之,也不怕有损国朝颜面!
白夜双脚离地的坐在乌黑色的太师椅上,看向双手捧着茶杯取暖的生父,心想对方这太子当得也真是够惨的。
而太子默默感受着从手心传至全身的暖意,蜡黄的脸色渐渐浮现出了淡淡的红润。
他屏退了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监,只余自己和白夜独处在这书房之内。
窗外耀眼的阳光透过了窗棂,半洒在太子过分成熟的脸上,形成了一种明暗不定的视觉效果。
“夜儿,为父有一件事需要告知与你。”
太子自顾自地开了口,脸色渐渐变得认真严肃了起来。
只见他一边抿着茶水,一边略显忐忑地对白夜说道:
“关于你和晨儿被追杀的事情,为父早上得知大理寺已查明了此案…
乃是金吾卫的校尉庄志对我们皇族心怀不满,在偶然得知了你的身份后,勾结了金雕门的七品高手,做出这十恶不赦之事…
不过,好在你和晨儿最终化险为夷,并且这两个真凶也已经伏法…”
太子停顿了一下,捏着茶盖的指尖微微颤抖着。
“所以,这案子已经是真相大白,等你回宫后记得要告知你皇祖父与师父。”
白夜闻言,不由冷笑连连。
他丝毫没掩饰小脸上的冷漠之意,也没再回答那句‘儿臣遵命’,而是直言不讳地对太子反问道:
“儿臣请问父亲,大理寺将所有事情推到两个死人身上,这是当所有人都与儿臣一样,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七岁孩子吗?”
太子闻言,浑身一震,不由放下了茶杯,缓缓偏过头去。
他整张脸也因此陷入了阴影之中。
书房中的气氛也在白夜开口反问后,逐渐变得肃然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