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秋冬
字体: 16 + -

第九章 小城轶事(1)

    福华园a区有三四十栋房子,分为好几排,一排5-8栋不等,每栋就只一条楼梯,一梯两户。彭美珍的房子所在9栋就在边上,隔着围墙和高敬鸿所在的雅居苑为邻。

    进得这个宽敞明亮的两居室来,高敬鸿多少有点感慨:这个房子实在太好了!采光无限好,每个房间都可以开两面窗,而且可利用面积也是充分的多:且不说一个长厅串着两个房间没有一寸废地,就是客厅的大阳台也叫人羡慕,而且和客厅同向的主人房也有个面积差不多的阳台;而且,厨房出去还有个和客厅齐宽的长阳台!

    看着他欣赏的样子,彭美珍宽慰地笑了。她烧了水,拿出两浅口篮子的干果坚果和各式包装小点心,砌了茶,娓娓道来自己对这些房子的认识。

    福华园a区是这个楼盘最早开发的小片区,在整个县城都算得上是最早的商品房,还在上个世纪末就住满人了。也是因为开发得早吧,所以设计上都是比较保守:全是步梯房,而且才建为7层,顶楼就也是老老实实的单层,都不敢做复式,而且都是小户型,基本都是两房的格局,只有拐角的某些单元才是三房。最开始开盘可能在90年代中早期——大家知道那时候有单位的人是不需要自己花钱买房子的,人家单位讲的是福利房,是“分”,不是买,所以有单位的人自然都不会自己掏钱买,而外来人口或者本地农民入城的也都是租住附近村庄的农民房子,没有买房的实力,那么买这些房子的就只剩下一类人——没错,就是像彭美珍他们那样的没有单位的本地人或者说是已经在小城安家多年的类本地人、且是做生意多少发了点财手上拿得出钱的。所以,福华园a区就基本集中了当时所有小城做生意做开了的有钱人。不过那样的人在当时还是那么小小的只有一条主街的小县城并不多,所以那时候,尽管价格是现在的1/3,这个楼盘的开盘也并不顺利,一直卖到跨世纪了才终于卖完。然后,福华园才敢开发b区,但是也还是卖了好几年。

    小城的房地产开始有春回大地的迹象那已经是新世纪开始好几年之后了。那时候,有单位的“分房”的等待好像已经过久,或者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所以不少年轻人成家都选择了买房。小城里举全家之力买套房给年轻人成家还是比较轻而易举的,大部分都可以一次性付清全款,因为那时候大家对银行按揭什么的还很怀疑,都不怎么感冒,反正有钱,就付了踏实。然后呢,好像只有像人民医院那样牛轰轰的单位才还有福利分房一说,又加上政府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和引进不少珠三角淘汰下来的这样那样的加工厂,小城的经济似乎一夜间就活跃起来了,楼盘

    也似乎是一夜间冒出了许多,而且还很奇怪的是,那些楼盘好像都是一开盘就卖完了!于是,就越开越多,越开越贵,越开越高端,到目前大小楼盘不下百家,高端的都集中在源江河两岸,已经是在标榜什么“欧洲风格”、“纵览国际”之类了,把那属于县城路段的河沿两岸是挤了个满满当当。其中最顶级的要数蓝湾宾馆下首的那个蓝岸国际,竟然在小小县城卖到市区碧桂园的价格!

    高敬鸿想起有次在店里听跟朋友搞承包跑城乡线班车的堂弟阿斌说起,说蓝岸国际的房子有90%以上都是空置的,说县城里近几年才做起的那些贵的要死的楼盘基本都没有卖出去,又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中心市场楼上那家国庆前才开业的百货商店就在搞结业清仓了,可见小城人民的购买力并不怎么大,对这些都有疑问,就拿来问彭美珍了。

    彭美珍一边开着盐焗核桃,挑了肉递给他,一边想了想,说:“一下子,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好。我就按着思路说去,看你能不能理解啊。那个百货结业我也知道,还去扫了些货。最记得的是平时卖四五十的一张方形毛毯,给小孩用的,清仓那几天标价才28,还打7.8折,才21块多。我想到家里亲戚朋友多,经常都要送人啊喝小孩的满月酒什么的,就一下子买了10条回来屯起用。但是即便这么低的价格,大家都没有上赶着去抢,都没有人要!关门的时候还是一大堆堆在那。而且才开业不到两个月就结业,可见市场也确实萎靡。这也说明,小城人民的购买力真的不怎么高。——全城目前还有五个超市,有三家是同一个公司的,一家市区开来的连锁,一家是本地人开的百货性质的,平时都是只有一个收银员上班,还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剪指甲,你说——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啊。

    “但你说小城人民就真的很穷吗?好像也不是。城里的饭店,随便吃一顿都要好几百,这些价格都比市区还要高;住宿就更不用说。可能是有旅游开发的因素,但是除了节假日游客比较多,平时还是老百姓自己过日子多的。所以我们山外山楼下出租去的那些做早餐的小店,那些老板都不讳言地说,他们的早餐都不是给本地人吃的!一个早餐动不动七八块,哪是给平民百姓吃的呀。所以他们平时闲得很,就蒸两笼包子煮锅茶叶蛋卖着,饭市基本不做,就节假日才全做!——一月下来,他们就节假日几天的开张就够了!我们小区门口那些肠粉店两条肠粉三块钱才会门庭若市,或者一笼小笼包两块五,一个包子或馒头五毛,一块钱三个,那才合乎普通工薪阶层的消费,毕竟大家一个月也就三两千元的收入,甚至一千多的大有人在,

    能大手大脚到哪里去。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是他们的收入决定了小城的日常生活市场。但是也要知道,像房子这样的东西,或者车子,那并不是属于日常生活范围的吧?而小城人们有钱人还是有地!举个例子你应该就明白了,或者你也听说过。整个县的范围,因为地势的原因和水资源的丰富,发展起来的水电站不下500家。这些电站,除了早年开发的是政府全资的少数几个外,基本都是私人集资或者私人和政府合股开办起来的。就以每家需要5个投资人算——我这个是概数,就以中等规模的8个装机容量算,那500家就有2500个投资人,去掉重合的,少说也还有2000人或者说2000家人。这些人家,就算是没有单位、没有固定收入,就靠这些电站的投资收成,他们在小城都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反映出来就是,满小城大大小小多少麻将馆啊!多少娱乐室啊!几乎每条街每条巷都有,且不下一家!还有整条街都是麻将馆的,你知道吧?就中心市场和老政府广场之间的那两条横街,全都是麻将馆和娱乐室。天天那么多人坐镇,他们就是不用上班,不用干活,他们还是有那么多钱来赌,有那么多钱来吃喝消费,而且他们的日常采购基本不在县里,都是自己开车到市区去买的,反正不过半个多小时车程,节假日走免费的高速公路更是还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家基本上都是一家人不止一套房,不止一辆车——所以大街上这么多的小车是这样来的!而小城的房子卖得这样好,也是这样来的!尤其是收回的钱,现在没有电站可以投资了,放着就贬值,买什么股票基金,很多人都不懂,所以干脆就买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住,或者出租!买早了肯定升值,就算不升值也全家人一人一套,连刚上幼儿园的小孩的婚房都准备好了,想得远吧?而且,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我们这里基本都不是独生子女,一家两个小孩是最普遍的,甚至三个四个都不少见——没办法,少数民族的地方嘛。不过这也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小城的房产都不好做了,毕竟一个县他确实就只这么多人,还拉了不少可以拉的别处来的消费群体,包括基本所有的已经外出的适婚年轻人,现在还透支消费了20年都不止,未来10年20年还怎么卖房子,卖给谁?所以你看得到的,上头政府一打压,光靠那些贪官诓骗的房子买卖一下子没了劲,现在的房子都跌价了嘛。”

    看她说得轻松,好像都不用怎么思索,话就像打开的水龙头哗哗而流,高敬鸿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尽管他十几年前也在这个小城朝朝暮暮地在大街小巷地穿

    梭,但是他毕竟只是走在街上,没有深入到这个城市的门洞里边,且因为他是从乡下来的,压根就没有进入主流阶层的生活圈,所以这些什么的投资电站、到市区去采购什么的,都是前所未知的;况且呢他满打满算在小城就生活了不到4年,三年高中生活和半年的复读时间,之后到广州上大学,然后就只是节假日偶尔回来住三两天,没再回来长住了——除了今年的隐居式的小半年。眼前这个和自己已经走在一起的微微有点发福了的一直微笑看着自己的同龄女人不经意的闲谈里就给他展开了一幅他全然没有见过的小城的另一面的画卷。要不是已经和她生活在一起了,要不是知道她十几二十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他真有点不敢相信她口里所说的竟然就是所处的小县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