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歌酒
字体: 16 + -

蜀道难 第一百四十三章:一桩旧事上心头

    白胡子老头出声,倒是对谢枝桃越看越顺眼了。

    “说得对极了。”

    他再次称赞出声,便又开始接着往下讲:

    “正如谢枝桃所讲,这个问题不知晓你们可曾想到过。”

    他问着其他人,夏漱摇了摇头,她重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毕竟,她能够得下空闲时间,心里向来是只想着一件事的,不,是两件。

    “那个时代的江湖人,可以说,是神了。”

    白胡子老头露出一脸向往的神色。

    “神?”

    底下的“学生”问出声。

    .

    “哦?”

    有人疑惑出声。

    “她去了太子城?”

    这人声音苍老,听上去倒像是个将死之人所发出的声音,但是细品,却又后劲绵长,一点儿也不像是个带病之人能发出的声音。

    声音由一间恢宏的卧室里传出,这卧室四侧皆着金与玉石,连着那九步台阶,也都是玉质做成的。

    当真是奢华至极,且不瞧其它的任何东西,单单是做成这九级台阶的玉石,便能够抵得上西蜀普通老百姓几辈子的吃喝玩乐的财富了。

    就再莫说在除去这九级台阶之外,这屋子里还有其它的东西,最注目的是八根柱子,柱子分列两侧,由中间空出一条四丈四宽的走道来,走道之上铺就着金黄色的毯子,由毯子上的皮毛瞧,倒有些像是由极北之地引进的金狐狸皮。

    金狐狸身子极小,若是当真由金狐狸也制成的这金毯子的话,可不知晓要用上多少只金狐狸的性命,这倒已经不能用奢华来形容了,而是残忍,残忍至极,简直残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此时这金毯子上现出两只脚来,那人小心而轻的走向里头,他每一步都像是量过似的,看上去每一步的隔离都走得差不多,若是有人将尺子使来量的话,倒是能够发现,他每走一步,总会多出那么一分,而这一分每一步相加之后,倒是令人觉得他每一步是走得差不多的,可若是叫人来只瞧,只记住他走第一步的步子迈了多大,再去瞧,记着他走最后一步的步子迈了多大,便能发现,他的步子已经不知不觉间,快到了如同跑起来一样。

    这倒也恰恰说明了这屋子的宽大,连他这样的人,都走了如此一阵,这屋子大小,倒由此可以想见一斑了。

    “是。”

    这人回话,他的声音倒是显得正常得多了,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再正常不过的中年男人,倒是有些温柔的男人,不过若是细听的话,却能听出来,这温柔的话语却是过于的温柔了,温柔得有些细,有些许的尖了。

    “那小子,又,咳咳!咳咳……”

    那将死之人……哦不,那声音听上去并不算得健康之人突然咳嗽起来,也许是想到了伤心难受的事情,有些生气。

    “哼。”

    他咳嗽得差不多了,便又讲道:

    “你可知道她去做什么?”

    “莫太医有陛下您的信物,倒是出入无阻,但是臣的下属却不能如此,倒是不能见着,他也只是如此告知臣下,说是见着莫太医进了太子城,再进了太子府,之后做了什么,便不知了,但是很快,莫太医便又由太子府出来,来往皆没有逼人耳目,倒是令臣下汗颜。臣下的下属如此告知臣下,臣下便如此告知陛下。”

    他向那人回话,听他所讲,此人身份,倒还是位堂堂正正的九五之尊了!?

    而这天底下大大小小的朝廷之中,能有叫得出名姓,值得人上心的莫太医,便只得一位了,所以,此

    处地方,此位人,便是西蜀天居,蜀皇帝——李正一了。

    这位李正一说起来倒也并没有多大的名气,就算是这西蜀的百姓里,也可能有许多不识得他的人,就连他的名字,也并不如其它皇帝那么响亮,在他年轻之时,江湖里有一句话,特别在蜀地流传,说是蜀人知燕帝,却不识蜀王。

    也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由燕地传来的,还是蜀地的江湖人自己说的,总之很明显的一件事情便是,这位蜀皇帝的存在感,并不如其他皇帝那么的响亮,那么的显眼。

    “嗯,。”

    蜀帝李正一回了一声,叫那位谈话之人坐下。

    “陪微说会儿话吧,卿家。”

    他的声音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太有气力,但是却威严犹存。

    “是,陛下。”

    那人出声答,便应声坐下了,但是他所指的坐下,却并不是真正的坐下,毕竟此间屋子里只有一张凳子,那便是李正一身边的那一张,那张椅子金玉交加,上边有九龙共舞,他如何敢去坐?

    便是由地下盘坐而已,倒也并不是全然坐于地面上,毕竟此地有蒲团三两个,他正坐于其中一个。

    “我快要死了。”

    李正一突然如此说道。

    这倒是将对面那人吓了一大跳,当即便由地面跳起身,再慌张地向李正一伏倒在地。

    “陛下天恩馈赠,万岁万岁万万岁!”

    久久不起,汗滴由额前往下滴。

    这是说说话么?

    若是平常人如此讲,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你要说自己的坏话,那便说嘛,说不得我也倒要附和上两句,但是眼前这人是哪个啊?他又是何等身份。

    附和,倒是不想活命了么?

    别人不知道,都只道他这位蜀国皇帝是位毫无 存在感,无所作为的皇帝,在位如此长的时候,却几乎没有做出过一件大事来,而且也没有多少关于李正一的其它消息,这位天下一方帝王,却平平常常得如同一户普通人家一样,但是这些,却也只是在平民百姓与其它不相关的人眼里看来而已。

    他久伴在君王身旁,对于这位民间少有消息的李正一,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不多说其它的,就说是蜀朝廷与西阳庐的关系,都知道,蜀朝廷与西阳庐,早在多年前便有了矛盾,虽然关于这矛盾出自何处,已经没有几人能说得清楚了,但是就说它两个的关系,以平常人来讲,早早便该大打出手了,而蜀国的朝堂之上,关于对西阳庐出兵一事的争端也常年在上演着,情况最为严重的那一年,当时的蜀皇帝已经下令,接回了在外的蜀国大将军,可是便在临行发兵之前,蜀皇帝又取消了那次发兵,这件事,一直是蜀国朝堂上的一件秘事,一件不解之秘,毕竟,皇帝不说,便无人知道那次不发兵的原因在哪里,是为何。

    但是他却是知晓的,身为皇侍,他自打由前任皇侍的手里接过这份权力与责任开始,便也接过来了一些消息,其中,便有关于那件秘闻的事。

    他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亦是大吃了一惊。

    那时候,蜀皇帝本是在发兵的,就在收兵的前一天,蜀皇帝甚至连御驾亲征的准备都做好了,那位皇侍如是跟他讲道:那天,一位尚才七岁的皇子跑到了陛下书房之前。

    一站便是一天。

    当天夜里,发生了什么,那父子两个又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世人都知道,在第二天,传出了陛下不发兵的消息,便又改成了迎大将军回国接风洗尘宴。

    而在前些年更是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

    的事情,蜀国的文节使,居然成了西阳庐的学子。

    如何能忍?

    但是这位皇帝陛下偏偏还就忍了下来。

    “学子又如何?微的西蜀不单要有他西阳庐的学子,只要是学到了知识,便是西阳庐的学子来做我西蜀的宰相又如何?!”

    那一次,便是这位蜀皇帝陛下最为威严的一次了。

    “呵呵……”

    蜀皇李正一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咳!咳……”

    他指着地上跪着一直说着万岁无忧的皇侍出声,再说道:

    “微说了,便与我来聊聊天么,又来这一套么。”

    皇帝陛下有些无奈。

    “再不起来,微便斩下你的头来,。”

    那皇侍愣了一下,倒还真不敢再跪了,这位皇帝虽然面上温柔,但却是位真正的说一不二的君主。

    “这才对。”

    蜀皇李正一笑道:

    “你我君臣多少年了?”

    “五十七年了,陛下。”

    一人问,一人答。

    “五十七年了啊……”

    蜀皇李正一感慨出声。

    “微的几个儿子,你如何看?”

    他望向皇侍。

    “不准多想,只答便是了,微赦你所说之话,一律无罪。”

    “臣下认为,太子尚在。”

    皇侍出声如是说,蜀皇哦的疑了一声,笑道:

    “没想到你也是如此想的,微本以为你却是会如同那位大将军一样呢,更看好三皇子。”

    “三皇子为人谦和,臣下一向敬仰。”

    皇侍如是回答道,

    “那你为何却支持太子?”

    “臣下只是认为太子已经立,当名正言顺,陛下如何,臣下便如何。”

    皇侍如此说道,李正一愣了愣,倒是哈哈大笑:

    “你啊你啊……”

    “倒真是没白老这么多年纪,官场那一套如今,却是也要对我说么。”

    蜀皇李正一瞧着这位与自己相陪多年的老伙计,皇侍亦是露出笑意。

    “陛下心中自有定数,臣下只是作个陪衬而已。”

    “哼!”

    李正一走回皇椅,坐了下去,面前是一张正好高低的书桌。

    “与其问你,微不如去问莫太医。”

    李正一提笔欲写,但却又顿下,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旁的奏折倒是堆起了一些。

    “卿家,你来帮我。”

    李正一将笔朝向皇侍,皇侍露出无奈的神色,但却也当真是接过了笔去,想来便也不是第一次如此行事了吧,不然的话,便是借他十个熊心与豹子胆,他便也是不敢如此去做的,替皇帝批改奏折,意欲为何啊?!莫不是想造反么!?

    皇侍第一次如此做事的时候,心里便已经做好了被问斩的准备,但是当他战战兢兢做完之后,倒是一直活到了现在,都说伴君如伴虎,这话倒是当真没有讲错,饶是他已经与李正一相识相伴了五十七年,他亦是对此心有戚戚焉。但他却也比一般人的胆子也更大了些,也更有些特权,比如,那位才新晋为太医的莫太医所有的信符,他便也是有一个的,但是他可是在四十年前才得到的啊……也就是说,身为皇侍的他,亦是在与皇帝相辅佐了十七年之后,才得到的那块信符,而莫太医……

    却只是区区几年时间。

    想到此,他心里倒又有些不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