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农业模式
有句话这么说,官字两张口。
可孟川跟李长华相处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发现李长华在公事方面对他从来都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公事公办。
不过就李长华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孟川其实是很乐意的。
对于孟川来说,他不怕公事公办。自己本身行得正坐得直,他做生意不想找什么关系,也不需要谁来做他暗中的金钱利益后台。
他唯一需要的就是光明正大,商场的事情商场解决,孟川唯一需要的就是公平。
而李长华的存在对孟川来说,就是给了他一个最公平的经商环境。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李长华背后站着的是华国权利核心的成员。作为李家的优秀后辈,谁敢给李长华使绊子,那就是在捋李家这个燕京数一数二的大家族的虎须。
而孟川作为李长华政绩的最大期望所在,也是在李家的密切保护范围之内。
通过官场权利打压孟川?
只要有李长华在,那干脆想都别想!
所以,李长华可以说是孟川的保护伞。
只是这个保护伞和那些灰暗的贪赃枉法不同,他只是给孟川一个公平环境,保护孟川利益不被权势的潜规则破坏。
在私交朋友之外,孟川一直对他跟李长华的定位都很清晰。所以他从未找李长华给他开后门走捷径,李长华也从未动用任何关系来帮孟川擢取不正当利益。
但是,今天早上。
孟川觉得他可能是起来太晚,睡多了,脑子有点不清醒,听力也可能出了问题。
“我去,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孟川坐在李长华办公桌的对面,毫无形象的跷着二郎腿,一页纸一页纸的翻看着李长华刚刚拿给他的一份文件。
“翟国发都有承包田补贴,我比他还符合条件,可到现在都没申请下来……一亩地才三十块钱,其实我也不太在意。我就是好奇,农田补贴上头都批不下来,这份也是一亩地三十的什么新农业模式经济补贴文件是怎么来的?还有这都什么名字,我咋看不懂呢?”
孟川越看手中文件,越觉得李长华是在逗他玩。可是孟川回想着,李长华却又从未开过涉及公事的玩笑。
“我说,你不会是看没法给我申请农田补贴,特地找关系弄了这么一份文件找补我的吧?”
李长华笑而不语,他就静静的看孟川能脑洞开到哪个地步。
这份文件对他来说其实也是来得有些意外,他当时将孟川创业过程资料与自己的报告提交上去,只是抱着一个试试看的态度。可谁成想,他们这边市很快就回复了一个大胆实践,勇步向前的肯定批准。
孟川仍在边看文件边猜想。
“你不用因为承包农田的补贴没帮我申请到而愧疚,你知道的,我不差钱!这文件你肯定是走关系了吧,你是人民公仆,不能违法乱纪啊!”
孟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你说你这要是进了局子,我这以后到哪找人一起双排上分?”
“而且兄弟,下次违法违纪你得学星爷先留后啊!不然百年之后香火不继,你会变成孤魂野鬼的!”
“你要信我!”
孟川起身,紧紧抓住李长华的手,眼眶中竟似饱含感泪水。
“一定要信我!”
孟川握李长华的手抓得更紧,再次强调。
“滚!”
看孟川越说越离谱,直接扯到他百年之后。李长华也是忍不住,再不敢放任孟川开脑洞了。
孟川瞬间坐回原位,“好了,说说吧,这补贴文件什么意思?什么来路?”
对于孟川这种能在疯癫和一本正经之间瞬秒切换的独特本领,李长华表示他不想做任何评价。
“这与兴扬村民签的长期用工合同有关……”
有关孟川手中的补贴文件来历,李长华一一道来。
这里的新农业经济,指的就是孟川当前在兴扬村所进行的包田赚钱再包田的滚雪球扩张模式。
不过,在孟川手中的文件中,对这个模式的着眼点并不是孟川不断赚钱包田扩张。
而是着眼于孟川包田给兴扬村这个村子带来的影响。
李长华亲自走访兴扬村调查到的数据表明,随着孟川不断扩张承包兴扬村农田,兴扬村的总体收入在稳步上升。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具体到个人后,因为孟川提出的长期用工合同,兴扬村所有包括家中无人在外打工的家庭在内,至今没有一个人因农田被承包而收入下降。
这与其它村子农田被承包后,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完全相反。
包田带动所有村民收入一起提高。
这便是李长华提出的,补贴文件名所写的新农业经济模式。
孟川听了解释后,却是有点傻眼。
“华哥你等会,你知不知道,你所定义的新模式是有漏洞经不起逻辑推敲的。你说因为我包田而达到了让每个兴扬村民收入都提高或至少不降低?这不可能的!你这因果关系随着我的发展是错误的呀!”
“而且不是我说大话,这模式目前只有我能做,其他人很难也不会傻不拉几的复制的。”
没让李长华费心思猜测,孟川紧接就开始解释。
孟川所说的漏洞其实也跟曹兴大伯也就是兴扬村长探讨过。
这会看似随着孟川包田兴扬村人人受益。
但这只是因为尚未涉及全村。
目前孟川承包农田对应的农户,都是主动找到孟川的。这些人本就想出去打工,以前是因为舍不得荒废农田又有些不愿背井离乡才没出去。
而现在有孟川来承包土地,自己种田与将田包给别人相比也就一年三千多块收入的差距,连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这算是在村民外出打工的选择天平上,压上了好多根最后稻草。
这类村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的将农田甩给了孟川,只为了,出去打工提高收入。
包田给孟川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谓的优先他们签长工合同自然也就没了可能。
目前与孟川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农田尚在的兴扬村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并且还是以老农为绝对主力。
所以在眼下孟川包田量还不多的情况来看,的确是每个兴扬村民都收入未降低且一部分人有提高。
但如果随着孟川继续扩张,这个现象就不可能存在了。
用具体数据来说。
如今孟川承包兴扬村共计七百八十三亩农田,涉及一百四十二个家庭。但刨去管理者金婶总共才二十份长期合同,二十相比一百四十二,是将近一比七的比例。
兴扬村共二千六百亩农田,对应五百多户人家。
按一比七的比例换算,孟川只需要签订七十份左右的长期用工合同,就能保证自己田里不会出现用工荒,不会耽误农时。
甚至孟川要是做得绝一点,来个过河抽桥,以后长期用工合同都可以取消。
因为这本是用于应对夏秋农忙时节用工荒的。
可一旦将来孟川承包了所有兴扬村农田,农民没了农田,那他们就没了农忙,因农忙导致的用工荒就不复存在。而且有很多农用机械,虽现在不能用,但等后期农田面积大到能平摊成本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那时,孟川自然不需要再抬高报酬再吸引兴扬村民来为他打工。
虽然孟川没准备也不可能这么做,但的确是这个理。
而兴扬村官方数据目前是五百一十一户人家,总共一千五百三十八人。一旦村中所有土地被承包,那都不用算的,就可以知道被解放劳动力的老农和家庭妇女,绝对要远远超过七十人。
所以,孟川到兴扬村承包农田,说村民总体收入提高那是对的。
毕竟打工比种田要挣钱太多,全村平均一下,自然是总体收入提高。
但李长华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中所说,具体到每个兴扬村民都会收入提高?
随着孟川扩张这根本不可能!
这也是孟川相对的财大气粗,所以才提出了长期用工合同。但也只是使一部分老农和留守妇女收入相比之前种田收入提高,并不能顾及兴扬村全部。
而没有与孟川签订合同的人,只能和其它被承包农田的村子里的老农和留守妇女一样,打打零工或干脆悠闲在家。
所以,这类人收入不是如新模式所说,随孟川包了他们的田会提高,反而会是,降低!
这便是孟川所说的新模式漏洞。
或者说错误!
而这个漏洞对新模式来说,是致命的。
可以说如果不填补这个漏洞,那李长华提出的所谓新农业经济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根本就无法立足、无法存在。
孟川来回解释了十几分钟,才让李长华这个大少爷弄清了其中情况。
这下子,李长华的眉头彻底皱成了一个川字。
孟川看见李长华这样子,就知道李长华在定义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时,根本没能想到他提出的这个漏洞问题。
“大少爷终究是大少爷,太想当然。基层下得不深,水平有待提高啊。”
孟川喟叹着摇摇头。
可孟川跟李长华相处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发现李长华在公事方面对他从来都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公事公办。
不过就李长华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孟川其实是很乐意的。
对于孟川来说,他不怕公事公办。自己本身行得正坐得直,他做生意不想找什么关系,也不需要谁来做他暗中的金钱利益后台。
他唯一需要的就是光明正大,商场的事情商场解决,孟川唯一需要的就是公平。
而李长华的存在对孟川来说,就是给了他一个最公平的经商环境。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李长华背后站着的是华国权利核心的成员。作为李家的优秀后辈,谁敢给李长华使绊子,那就是在捋李家这个燕京数一数二的大家族的虎须。
而孟川作为李长华政绩的最大期望所在,也是在李家的密切保护范围之内。
通过官场权利打压孟川?
只要有李长华在,那干脆想都别想!
所以,李长华可以说是孟川的保护伞。
只是这个保护伞和那些灰暗的贪赃枉法不同,他只是给孟川一个公平环境,保护孟川利益不被权势的潜规则破坏。
在私交朋友之外,孟川一直对他跟李长华的定位都很清晰。所以他从未找李长华给他开后门走捷径,李长华也从未动用任何关系来帮孟川擢取不正当利益。
但是,今天早上。
孟川觉得他可能是起来太晚,睡多了,脑子有点不清醒,听力也可能出了问题。
“我去,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孟川坐在李长华办公桌的对面,毫无形象的跷着二郎腿,一页纸一页纸的翻看着李长华刚刚拿给他的一份文件。
“翟国发都有承包田补贴,我比他还符合条件,可到现在都没申请下来……一亩地才三十块钱,其实我也不太在意。我就是好奇,农田补贴上头都批不下来,这份也是一亩地三十的什么新农业模式经济补贴文件是怎么来的?还有这都什么名字,我咋看不懂呢?”
孟川越看手中文件,越觉得李长华是在逗他玩。可是孟川回想着,李长华却又从未开过涉及公事的玩笑。
“我说,你不会是看没法给我申请农田补贴,特地找关系弄了这么一份文件找补我的吧?”
李长华笑而不语,他就静静的看孟川能脑洞开到哪个地步。
这份文件对他来说其实也是来得有些意外,他当时将孟川创业过程资料与自己的报告提交上去,只是抱着一个试试看的态度。可谁成想,他们这边市很快就回复了一个大胆实践,勇步向前的肯定批准。
孟川仍在边看文件边猜想。
“你不用因为承包农田的补贴没帮我申请到而愧疚,你知道的,我不差钱!这文件你肯定是走关系了吧,你是人民公仆,不能违法乱纪啊!”
孟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你说你这要是进了局子,我这以后到哪找人一起双排上分?”
“而且兄弟,下次违法违纪你得学星爷先留后啊!不然百年之后香火不继,你会变成孤魂野鬼的!”
“你要信我!”
孟川起身,紧紧抓住李长华的手,眼眶中竟似饱含感泪水。
“一定要信我!”
孟川握李长华的手抓得更紧,再次强调。
“滚!”
看孟川越说越离谱,直接扯到他百年之后。李长华也是忍不住,再不敢放任孟川开脑洞了。
孟川瞬间坐回原位,“好了,说说吧,这补贴文件什么意思?什么来路?”
对于孟川这种能在疯癫和一本正经之间瞬秒切换的独特本领,李长华表示他不想做任何评价。
“这与兴扬村民签的长期用工合同有关……”
有关孟川手中的补贴文件来历,李长华一一道来。
这里的新农业经济,指的就是孟川当前在兴扬村所进行的包田赚钱再包田的滚雪球扩张模式。
不过,在孟川手中的文件中,对这个模式的着眼点并不是孟川不断赚钱包田扩张。
而是着眼于孟川包田给兴扬村这个村子带来的影响。
李长华亲自走访兴扬村调查到的数据表明,随着孟川不断扩张承包兴扬村农田,兴扬村的总体收入在稳步上升。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具体到个人后,因为孟川提出的长期用工合同,兴扬村所有包括家中无人在外打工的家庭在内,至今没有一个人因农田被承包而收入下降。
这与其它村子农田被承包后,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完全相反。
包田带动所有村民收入一起提高。
这便是李长华提出的,补贴文件名所写的新农业经济模式。
孟川听了解释后,却是有点傻眼。
“华哥你等会,你知不知道,你所定义的新模式是有漏洞经不起逻辑推敲的。你说因为我包田而达到了让每个兴扬村民收入都提高或至少不降低?这不可能的!你这因果关系随着我的发展是错误的呀!”
“而且不是我说大话,这模式目前只有我能做,其他人很难也不会傻不拉几的复制的。”
没让李长华费心思猜测,孟川紧接就开始解释。
孟川所说的漏洞其实也跟曹兴大伯也就是兴扬村长探讨过。
这会看似随着孟川包田兴扬村人人受益。
但这只是因为尚未涉及全村。
目前孟川承包农田对应的农户,都是主动找到孟川的。这些人本就想出去打工,以前是因为舍不得荒废农田又有些不愿背井离乡才没出去。
而现在有孟川来承包土地,自己种田与将田包给别人相比也就一年三千多块收入的差距,连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这算是在村民外出打工的选择天平上,压上了好多根最后稻草。
这类村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的将农田甩给了孟川,只为了,出去打工提高收入。
包田给孟川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谓的优先他们签长工合同自然也就没了可能。
目前与孟川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农田尚在的兴扬村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并且还是以老农为绝对主力。
所以在眼下孟川包田量还不多的情况来看,的确是每个兴扬村民都收入未降低且一部分人有提高。
但如果随着孟川继续扩张,这个现象就不可能存在了。
用具体数据来说。
如今孟川承包兴扬村共计七百八十三亩农田,涉及一百四十二个家庭。但刨去管理者金婶总共才二十份长期合同,二十相比一百四十二,是将近一比七的比例。
兴扬村共二千六百亩农田,对应五百多户人家。
按一比七的比例换算,孟川只需要签订七十份左右的长期用工合同,就能保证自己田里不会出现用工荒,不会耽误农时。
甚至孟川要是做得绝一点,来个过河抽桥,以后长期用工合同都可以取消。
因为这本是用于应对夏秋农忙时节用工荒的。
可一旦将来孟川承包了所有兴扬村农田,农民没了农田,那他们就没了农忙,因农忙导致的用工荒就不复存在。而且有很多农用机械,虽现在不能用,但等后期农田面积大到能平摊成本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那时,孟川自然不需要再抬高报酬再吸引兴扬村民来为他打工。
虽然孟川没准备也不可能这么做,但的确是这个理。
而兴扬村官方数据目前是五百一十一户人家,总共一千五百三十八人。一旦村中所有土地被承包,那都不用算的,就可以知道被解放劳动力的老农和家庭妇女,绝对要远远超过七十人。
所以,孟川到兴扬村承包农田,说村民总体收入提高那是对的。
毕竟打工比种田要挣钱太多,全村平均一下,自然是总体收入提高。
但李长华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中所说,具体到每个兴扬村民都会收入提高?
随着孟川扩张这根本不可能!
这也是孟川相对的财大气粗,所以才提出了长期用工合同。但也只是使一部分老农和留守妇女收入相比之前种田收入提高,并不能顾及兴扬村全部。
而没有与孟川签订合同的人,只能和其它被承包农田的村子里的老农和留守妇女一样,打打零工或干脆悠闲在家。
所以,这类人收入不是如新模式所说,随孟川包了他们的田会提高,反而会是,降低!
这便是孟川所说的新模式漏洞。
或者说错误!
而这个漏洞对新模式来说,是致命的。
可以说如果不填补这个漏洞,那李长华提出的所谓新农业经济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根本就无法立足、无法存在。
孟川来回解释了十几分钟,才让李长华这个大少爷弄清了其中情况。
这下子,李长华的眉头彻底皱成了一个川字。
孟川看见李长华这样子,就知道李长华在定义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时,根本没能想到他提出的这个漏洞问题。
“大少爷终究是大少爷,太想当然。基层下得不深,水平有待提高啊。”
孟川喟叹着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