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夫子
字体: 16 + -

第一部 两地巡抚 第四十章 权勿用的念头

    权勿用觉得自己是有一点经世之才的,但他从来不向别人说起这件事儿。自从父亲葬在山岗上之后,他那颗科举入仕的念头也就慢慢淡去,要不是为了为父亲平冤,他可能早就带着他的母亲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俗话说‘老天有眼’,失去了什么东西就会在其他方面给你弥补回来。或者你多了什么东西老天就会找机会给你拿掉。权勿用在将于谦的推荐信呈交给崔权之后,受到了崔权的热情招待,嘘寒问暖,甚至还问到婚配与否,可把未经人事的权勿用臊得脸红。可毕竟自知有任务在身,再怎么样他还是一心和崔权悄悄的保持了距离,不让他察觉,只做自己的份内之事。而现在开封府皆知崔权崔知府与自己的亲信潘高不和,崔权就顺利成章将权勿用收为幕僚,倒也使得开封的百姓都疑惑新来的这位白面书生有何才能能使得崔知府刮目相看。

    这一日,权勿用带着张铁锤外出巡视,倒也好好体验了一把开封的风土人情,令权勿用有些唏嘘。这黄河边上的风景和长江边上的就是不一样,多了那么一丝的豪迈,少了那么一丝的温婉,街上满耳听见的都是小贩的吆喝和一些小曲儿,可见的也都是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一碗甘茶实在沁人心脾。权勿用排出几枚大钱,找了个人气稍旺的摊子要了两碗‘烩面’。权勿用在江西的时候可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东西,当他来到此地跟随张家三兄弟上山之后,倒也经常有机会吃上几口。只不过心情的好与坏就决定这个东西是好吃还是难吃。那段时间的权勿用悲伤至极,并无心情品尝美食,如今万事俱备朝廷已然开始着手处理权和的案子,权勿用心情好久没有这么愉悦过了,他安安静静的吃着烩面,细细品尝。不像张铁锤一般吃得响叮当,揩了一下嘴可怜巴巴的望着权勿用,权勿用会意的笑了笑,又要了一碗加量的烩面给张铁锤。铁锤大兄弟顿时眉开眼笑。

    “要说起这烩面啊。”突然权勿用听到邻桌操着河南口音的本地人氏仿佛在和外乡人介绍这个烩面,权勿用也耐心的听着。“俺们这烩面,可好吃极了,这不仅面条筋道有嚼劲,这汤汁儿那也是一绝啊。不信你尝尝。”本地人对面的外地人氏认真的抬起碗喝了一口,那本地人一拍桌子说道:“没骗你吧,俺跟你说说这烩面来历可不简单。”此人一脸高深的模样继续说道:“据说唐朝有个皇帝叫甚么李世民,打仗的时候落了难,还染了病。就跑到俺们河南地界来了,躲在一老汉家里,老汉一瞅给这位贵人饿慌了。他赶紧有俺们土里那小麦醒面准备做点吃了。这就巧了!追兵快来了,这老汉就赶紧把面急忙的丢锅里去,没想到这皇帝吃下之后,病好了腿脚也利索了,后来当了皇帝之后还专门找人学这门手艺,慢慢的也就成了俺们这里烩面。厉害吧。”对面两个脚商模样的人大呼惊奇,这下让那本地人更加的有了谈话的兴致,他说起了好多河南吃食的奇闻轶事,倒也惹得不明其中道理的行人们偶尔驻足听闻,本地人摇摇头就走了,这都家喻户晓的事情。外地人则不然,觉得惊奇不已,有点意思。有点书生模样还把这人说的事儿暗暗记在随身携带的纸张上面。

    权勿用也有些惊讶

    ,这玩意儿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好吃是好吃,但李世民都多少年前的人了,想必这玩意儿虚得很,不可信。但确实好吃,权勿用扒拉扒拉两口之后连说:“过瘾,过瘾!”权勿用心想:“若是此间事情有所缓解,就可以去江西将娘亲接来过些安稳日子,远离那个伤心之处,若是不愿意来这里,那我就把这玩意儿学会,做给娘亲尝尝,君子远庖厨?那估计是圣贤不会做饭,才这样说的。”

    权勿用吃完烩面之后就带着张铁锤四处闲逛着,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潘高的住宅,权勿用摩挲了一下下巴就敲开了门,打开门的一个眼神有些狠厉但却瘸着腿的汉子,权勿用心想这就是潘高吧,他表明来意,表示自己想和潘高谈一谈。潘高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关门,一瘸一拐的让出身形让权勿用进去,却阻拦张铁锤的步伐,惹得张铁锤作势就要动手。权勿用拦住张铁锤,示意他问题不大,让他好好的在外面等候。张铁锤这下才作罢,只不过狠狠的瞪了潘高一眼,潘高不为所动,慢慢的走进屋内。当天无人知道权勿用和潘高谈了什么,当时的街坊和周围的人只听见潘高的怒吼,仿佛在骂娘然后就看着潘高挥着棒子将权勿用打将出来。权勿用狼狈之极,连忙吩咐张铁锤拦住潘高,然后见好就收带着张铁锤飞快离去。“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跑得贼快。

    等权勿用气喘吁吁的跑远了,张铁锤大气不喘的如看傻子一般的看着权勿用,权勿用哈哈大笑,直不起腰然后抬头看见张铁锤这般模样说道:“铁锤,你见过腿瘸的人健步如飞吗?”张铁锤这下就觉得权勿用更傻了。他心想:“军师今天是怎么了,怎地比俺还傻,瘸了还怎么飞。”但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就不一定这么说了,他挠挠头谦虚的说道:“俺没见过啊。”权勿用突然停下笑容不知从哪里突然掏出一把折扇,轻轻扇了起来然后自顾自的说道:“崔知府不愧是崔知府,这么严密的水桶都能找个楔子插进去。这些官场老狐狸,都不简单呐。”张铁锤在一旁更吃惊了:“傻了,真傻了。刚刚说瘸腿,现在又突然说起了崔大人。回去俺可得跟大哥说道说道。”权勿用可不知道张铁锤脑子都在想什么玩意儿,他想起了之前刚进开封的时候。只见得崔氏的产业仿佛将开封城围了个水榭不通。东门的‘崔人醉’酒坊,西门的妓院,北门的盐店,就剩下一个南门,想必也有崔氏的产业在那边,只是目前还不知道在何处以何种身份。城内大大的小小的街头,也都有崔氏产业,在这么一个遮天蔽日的环境之下,权勿用自认若自己是崔权,可能这个知府做得会极为憋屈。

    可权勿用这么多天的细细观察,却发现崔权能够死死的站在自己底线和原则上,在原则之外他无能为力,在原则之内,竟未受到崔氏一丝一毫的浸染,比如说那个衙门,为了制造个内奸还得搭上自己的亲信,着实巧妙。但崔氏产业如此密集且明目张胆,是个略微读了点书的人都知道崔氏此举有些僭越之举的意味在里面,想必其中是有崔氏的缘由的,权勿用如此想到:“看来可有事情做了。”他“啪”的一生合上扇子然后叫上张铁锤就往府衙走去。而远处的潘高放下棍棒,一脸痛苦

    的靠着墙边坐了下来就在院外重新包扎了一下伤处,显得惨烈无比。

    崔权原本不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可在和崔敬的斗争之中败下阵来,显得颓丧无比。自身有没有那等吟诗写词作赋的才华,也没有泼墨就是一幅江山图卷的才能,他就提起了笔,成为了一名书法爱好者。他此刻握着笔,气定神闲的练着字,写的是什么?在旁碾墨的崔夫人轻轻念道:“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崔权接过话头自己吟咏到。然后放下笔轻轻拿起纸张怔怔的看着自己所写的这些字。历史就是无数的巧合形成的潮流,两个姓崔的老人对同一首诗的体会不同,所发的感受自然也不同,所做的事情自然也不同。崔权只觉得光明就快来了,他竟有些激动。他的夫人轻轻的接过纸张然后对崔权说道:“老爷,保重身体啊。”崔权洗了洗手,微笑的看了看他身旁这位也慢慢有银丝爬上鬓角的女人,他突然有些感觉:“自己这半生一直在盯着崔敬这片黑暗的天,好像有些忽略的自己身后的光明和美好了。”他温柔的“嗯”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夫人,今天且好好休息,为夫把今日公务处理完之后,回来给夫人做一下菜。这么多年都是夫人操持,今天就换我来吧。”屋外阳光正好,有鸟儿的鸣叫,有小贩的吆喝,有袅袅的烟,也许这就是秋叶的静美。

    崔权换上官服来到府衙,看到已经在堂下办公的权勿用,轻轻的微笑了一下然后就问今日可有重要之事,权勿用起身作揖说道:“禀大人,荥阳县令张春命人呈上来一份文宗,内容着实古怪,还请大人亲自过目。”崔权有些疑惑,他接过卷宗然后粗略的看了一下知道了权勿用所说的古怪在哪里,这是一份官员的‘自首’文书。他拿着卷宗做到堂上去然后慢慢查看,一页页的翻过去,崔权脸上并无波动。他仕宦多年,张春的这些问题在大明的官员里面,实属常态并非什么大破天的事情,只有当牵扯到高层人物或惹了百姓众怒之时这些罪状才有决定性的作用。崔权有些想不通,他在仔细思考,这是这么多年的收到的第一份‘自首’文书,有些拿不定主意。他轻轻敲着桌子然后问权勿用道:“勿用,若是于大人见此文书,会如何裁决?”

    权勿用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在下观巡抚大人为人,想必会按律奖惩。”崔权顿时有些心安他说道:“来,那就依你所说,按律奖惩。有功就奖,有错就罚。”崔权将文书递给权勿用说到,权勿用有些受宠若惊,这种事情怎地会容得了他来处决,还未等他发问,崔权便说:“数十年了,今天崔某要放个假。”然后就离开了,实在古怪无比。权勿用摸不着头脑,就认认真真的反着《大明律》一条条的寻找罪状依据,一直到深夜。

    灯火微明,数家不眠。灯火下的权勿用打着盹,灯火下的于谦不知在想些什么,灯火下的崔权正在和夫人品尝菜品,而崔敬在干嘛呢?仿佛在收拾行李。只有张宝在依红偎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