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夫子
字体: 16 + -

第一部 两地巡抚 第二十八章 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

    天放晴了几天,于谦也终于轻松了下来,他在几案上仔细的整理和写作卷宗。百无聊赖在堂前发呆的朱骥突然对于谦说道:“大人啊,你和夫人是怎么认识的啊?小的可是好奇得很呐。”朱骥支愣着耳朵就好整以暇听着。此时埋头苦干的于谦听到此话,突然停下了笔,脸上浮现了笑容,他怔怔的望着前方的光明。仿佛跌入回忆之中。

    这一年的春天,丁祭的时候,为了尊崇万世师表孔子,当地书院的学生,夫子甚至督学都要去当地的孔子庙进行丁祭。这下杭州城可热闹了,学子们,小商小贩看热闹的,都挤在孔子庙前。原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丁祭日子,但今天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就是这位督学佥事。这个人啊,人称胖督学,站在学生后面,在学生们都在前面丁祭完之后,人群开始往后退。说巧不巧,这位胖督学后面正好有一个大池子,哎呀,这虽然已然春天,可才农历二月,料峭春寒。可这位胖督学实在太讨人厌了,对各书院的学子十分苛刻,在众人纷纷往后退的时候,人群就开始躁动起来,‘一不注意’就把这位胖督学挤落水里,水花四溅。谁知道这群学生哄然散开,假装是人群骚动的原因。

    谁也不敢往后看,心虚啊。就在这时,于谦穿着个小棉袄,蹲在池子旁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他看了一小会儿,觉得这个胖督学似乎起不来,本来个子高,身子颀长,一把手就把胖督学抓到池子旁,然后再用力把胖督学拽回岸上,就拍拍手准备离开。这个胖督学惹人厌不是没有道理了,他此时脸红筋胀,当众出了这么个大丑,恨不得掘地三尺挖他坟墓。他厉声叫住于谦,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差不多天地君亲师都要骂出来了。谁知道穿着小棉袄的于谦乖巧的站在一旁听完督学的训话之后淡定的说道:“你这家伙,把你推下去的人跑了,拉你上岸的人还在这,这明明白白的。你不去骂那些推你下去的人,反而骂救你的人,你这是什么道理啊。孔夫子有这样教过吗?”他向孔子的雕像行礼之后说到。

    “你!”这位胖督学更气了,想自己平时哪个学生敢薅本督学头上的毛,这家伙怎么回事儿啊?就在督学发愣得时候,于谦一个帅气的转身,双手负于身后,潇洒得就离开了,留下一身湿透的胖督学和一群围观的百姓。

    就在这时啊,惹得那五百年前的孽缘呐,于谦转身看见了一个掩面轻笑的女子,他不知道被什么羁绊住了脚步,他不由得顿了一下,顿时有了些许脸红,他加快步伐,假装无事发生从那位女子的身旁路过,还听见了女子咯咯清脆的笑声,这位在杭州城内鼎鼎大名的刺儿头竟破天荒的有些羞涩,于谦日后回想起那日的场景,如是形容到。

    此后的于谦每日都刻意的打那里路过,实在无心读书。终于有一天,他从那里路过的时候,终于看到当日那位女子正牵着其他女子的手要从那处路过。只是当时于谦正在无聊的踢着脚上的石头,正在发闷的时候,猝不及防的看见这位五百年前的孽缘,慌忙地把书放在眼前大声朗读着。脸红彤彤的,又希望这位女子能注意到自己,确实,于谦被这位姑娘注意到了,于谦后来说到这一段事儿的时候用了四个字来形容:神人无救!

    “公子,你的书拿反了。”这位女子轻轻对于谦说到。

    “啊!”于谦和这位女子第一次的对话就已于谦的狼狈离去而结束,可于谦毕竟是个小年轻,这情感萌动,压制不住,就存着心思再遇一面。这一等就是等了好久好久,等到于谦的心思都已经有些淡化的时候,他不禁安然感叹,这杭州城也太大了。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于谦这一日突然有了些许游山的兴致,早早的出门向城外走去,归来的时候已几近中午,早上性情突然,这家伙连粮食都没带足,鞋子又掉落了泥坑里,可把于谦给气得哟,他蹲在一条小河旁默默清洗着鞋子,就在他碎碎念之时,他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他不由得内心一怔,轻轻抬头向下游不远处看去,却看见又是那位女子,于谦的鞋子不注意滑落入水,激起一片水滴,于谦却犹未发觉,只得怔怔看着,突然他回过头觉得有些失礼,立马低下头默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嘴巴仿佛借来的一般嘀咕个不停。

    “公子?”

    “啊!”就在于谦低头默念之时,一声在他心中魂牵梦绕了许久的声音响起,她不由得下意识的叫到。

    “呵呵,这可是公子的鞋?”只见他面前的姑娘捧着一只鞋,于谦此刻觉得诗经上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不够形容他面前的女子,曹子建的洛神来了也不行。他呆呆的回道:“正是在下的,正是在下的,谢谢姑娘,谢谢姑娘。”于谦接过鞋子不住的感谢到。

    “公子真是有趣,小女子就要走了,天色也不早了,公子也早些回家。”这位姑娘轻声说到。

    此时于谦慌忙套上鞋子,他仿佛想通了什么,他鼓足勇气对这位女子叫道:“在下于谦,敢问姑娘芳名?”

    那位女子诧异的回过头,嫣然一笑,是于谦见过的最美风景。唇齿亲启说道:“小女子董婉。”然后就和同伴有说有笑的离去了。

    留下于谦在原地默默暗恋,回到家后才发现自己饥饿无比,狠狠吃了许久,惹得于父于母诧异不已,连忙问近日发声了何事,于谦高兴的说道:“孩儿修身有成,故近日胃口大开。”这于谦,还真是卖了个关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有成,岂不是要齐家了?可找谁来组成个家呢?于谦觉得他可能找到了。

    于谦是个读书人,他从书中找到了许多鼓励之词去激励自己,又找到了许多描写女性内心的诗词去为这个董婉姑娘做准备。在他打探到这位姑娘所在之处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每日都给这个姑娘偷偷写信,偶尔会给她,偶尔又觉得要有文人的坚持就不给。总地来说,于谦觉得他们相遇得很美好,也希望能够一直美好下去。当于谦和董婉在杭州的油菜花地里追逐虫子,捕捉蝴蝶快乐不已的时候,功名这个爱情的敌人悄然而至,他通过于父这个家长对于谦发出最后的通牒。于谦对董婉十分的眷恋,他舍不得董婉,可老天啊,就是这么的愿意让有的人得到一个美好的妻子。董婉鼓励他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造就一番男子汉大丈夫的工业,于谦于是背上行囊,在父亲母亲师

    生亲友以及即将被成为自己夫人的董婉的鼓励下,毅然踏上路途,山高水长,心急如火。所幸,老天就是这么的仁慈,于谦考取了功名,还顺利的回到了家乡,将董婉变成了自己的妻子,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齐家之旅。

    于谦觉得很美好,只是最近这些年,齐家还没弄好,就开始治国,常年奔波在外,倒也冷落了不少,不知道夫人她在京师有没有给自己加点衣服,饿了的时候加点餐饭,一直有咳嗽病。也不住最近好了些没有。想到这里,坐在几案前的于谦顿时有些怅惘,他轻轻的靠在身后的椅子上,朱骥内心竟有些向往,他脑海里浮现了一位女子的身影,也许和当时于谦看见董婉烙印在脑海的身影一般神情。

    于谦在给朱骥说完这些之后,他把面前的一沓一沓的文案卷宗放在一笔,拿出了纸笔认认真真的抛开了公务为自己好久不见的夫人写信,末尾还附上了一首小诗: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想必都在杭州那片油菜花里埋了起来,自从离开那片油菜花地之后,我还从未带过你去更加美好的地方,第一次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你说:你听私塾里的夫子说,塞北的风光很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这些年,竟有些忘却。等我回去之后,再带你去看看。你的咳嗽要自己多多注意,朝廷的俸禄你也不要太担心,拿去买药好好的对自己,不要老是让冕儿向我隐瞒你的病情,那样不好……

    于谦在心里轻轻的想着,这时候的河南很应景,阳光明媚,有些花儿从洪水洗刷过的大地冒了出来,若个炎夏,竟有些初春的味道,于谦也发现,其实自己也有很久没有这样停下来看看这人世间了。他走出府衙,骑上高马,走上高山,他从山上采下了一朵不知名的花朵,他摘下花瓣,将它们轻轻的放在信封里,也许送到夫人手里的时候已经枯败了,但打开信封的那一刻,想必会有这花的芬芳围绕在她的身旁。他想把所有的风景装进自己的眼里,等回去之后,要给自己的夫人好好看看,塞外塞内,里里外外我都想让你看个够,我见草木皆如你,料你应如是。

    想必此时在京师的董氏心有所感,她在午休中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在床边嬉戏的于冕有些疑问:“为何今日母亲没有咳嗽了,还在笑。母亲肯定在梦里偷吃了好吃的东西。”

    小冕儿啊,你的母亲偷吃的是这世界上最好吃最甜蜜的东西,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这可能就叫爱情。

    (这一章推督学直到看见董婉之间的故事。主要采取了百家讲坛郦波老师的说法,也有文献所记载。后面的文字也许比较繁琐,但想必也是本人内心最近的体验,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