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夫子
字体: 16 + -

第一部 两地巡抚 第二十二章 崔权的心思

    话说这日在崔权大人的府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衣冠华丽,满脸慈祥。一身便服的崔权起身相迎打趣道:“不知今日这开封府刮了什么风,把我们这位崔半府吹到我这小破宅子来了?”

    崔老爷看着起身相迎且也是满脸笑容的崔权笑了笑说道 :“崔大人真是折煞我崔敬了,我崔敬可是受不起啊。”

    “哈哈,不知崔老爷诸事缠身,今日到崔某府上有何贵干?”崔权带着崔敬入座,让下人备茶之后就侧靠着半面桌子对崔敬说到。

    崔敬喝了喝茶,声音略带苍老的说道:“崔大人你也知晓,崔某年轻时置办了些许家业,在那黄河边上有几亩地,全府上下就靠着那几亩地吃喝,今年汛期较往年稍晚一些,不知大人有何预备措施。崔某小家小业当不起这个折磨。”

    崔权听闻崔敬此语,不由得心里暗自腹诽:你真以为我崔权叫你崔半府是瞎叫的?整个河南谁不知你崔敬大名。兴许比天王老子还响亮。但心里这样想,崔权可不会这么说。他轻轻叩了一下茶杯说道:“崔老爷你也知道,本官早已向朝廷上书申请汛期救济粮,想必不日便有回复。若是崔老爷府上倒是揭不开锅了,倒是可以向府衙申请,普天之下,皆为大明江河,朝廷不会见死不救的。是吧,崔老爷。”

    “哈哈哈,那崔某倒是要提前为开封的百姓感谢一下大人。只不过,按往年的常例来看,这朝廷的赈济粮往往入不敷出,且不论家家吃饱,但凡能使这百姓能吊着那半条命也不能做到,每年路边都有饿死骨,老夫望着那些死去的人实在难过,常常情难自禁。”说到此处,崔敬竟然伸出袖袍擦了擦眼角。崔权看了看崔敬那张枯根杂绕的老脸上的几滴眼泪,不由得心烦意乱,但毕竟仕宦多年,他喝了喝茶不露声色的说道:“崔老爷今日看来有备而来啊,不知崔老爷这黄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崔敬仿佛变脸一般灿烂浮上脸上,一张老脸仿佛长出了一朵花笑着说道:“崔大人果然慧眼如炬,我崔敬虽然平生没甚么大志,不过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我想了想。这次汛期我崔府可以为开封百姓提供赈济粮食,和此地百姓一齐共渡难关!”说到激动处,崔敬还用手在桌上点上几点。在黑漆漆的桌上留下片刻即消的纹印。

    崔权听闻此话心里迷惑,他思考片刻说道:“崔老爷,若是本官记得不错的话,你应该是个商人,商人自古以利为先,这黄河万一决堤了,朝廷赈济粮确实不够用,不过每年都过来了,要是崔老爷没什么具有诱惑性的条件的话,那本官就不知此举有何意义。”崔权底气十足。

    “哈哈哈哈,崔大人真是聪明,难怪我等五百年前是一家。没错,我崔敬是个商人,自然是有利可图才去做,毕竟我崔氏的粮食也是一点点攒积下来的,俗话说细水长流嘛。我崔氏可以先拿出这笔粮,只要你们要,我崔氏能拿出多少就拿多少。只不过,洪水过去了的话,谁领了多少粮食,就要按我崔氏标准做多少工,换完就可以了,岂不是美哉,只要做点工就可以活下去。”崔敬面貌柔和,眼神此时却犀利无比,表情几经转换,他紧盯着崔权说到。崔

    权端着茶水继续说道:“怎么个借法?这个洪水过了又是怎地个过法?若是还不上怎么办?崔老爷,你这长着一张嘴在本官面画个饼,实在无趣呐。“

    “就知道崔大人有此疑惑!”崔敬仿佛奸计得逞一般说到。“来,这是我崔氏此前就已拟好的各项章程,请大人过目。”崔权示意了一下下人,下人从怀中掏出一纸文凭,然后递给崔权,让其过目。只见得崔权接过白纸黑字的文凭然后仔细观看,越看便双手便越颤抖,表情便越狰狞,到最后实在按捺不住将文凭丢至崔敬面前,拍案而起说道:“崔敬!你这是在吃人血馒头,借你一斗米就要为你劳工三年!一斗米能干吗?还不完还要每年涨利息!你那土里的大米是金子做的吗?一斗米给你带来无数的劳力,你这算盘也太过分精明了!你这是把我开封府的万万百姓当作刍狗,此封协议,我崔权,就是丢了这顶乌纱帽,我也不会答应的!来人,送客!”暴怒的崔权直接下达了逐客令。

    只见崔敬接过文凭递给下人小心放好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崔大人,崔大人。你在开封这么多年,你太仁慈了!我等着你来府上求我,文凭不变,还是如此。”说完之后头也不回的带着下人就离开了崔权府上。暴怒之中的崔权见到崔敬离开崔府之后,突然平静了下来,将桌上的茶杯放正之后,从旁走出崔夫人为他倒了一杯茶然后说道:“夫君息怒,切勿伤身。”

    “夫人放心,我此番暴怒是给此人看的。此人已摸清我的性情,刚才数语之间便将我带入他的陷阱里面。若再不把他赶走,不知会有甚么幺蛾子会出现。”崔权喝了茶水平复了心情说到,说是演戏,可心里还是盛怒不已,此番协议,就是一张开封卖身契,还是极其廉价无比的。“夫人啊,昨日汜水县令孙原贞加急呈上来的册子你且拿给我看一下。”

    他夫人知晓自家夫君办公之处,片刻之后便将册子给了崔权。崔权打开看了片刻,然后负手在大堂里来回踱步之后说道:“来人!将此本册子誊抄数封,分别发往荥阳,兰阳等处在黄河边上的县城,令他们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按照此本册子所述,建造工事。加急,若是有怠慢消极者,从重处置。快去!”崔权将册子递给下人之后自言自语的说道:“孙原贞啊,孙原贞,要是于谦不到你地界上,你这还要藏掖多久?于谦啊。于谦,你又是个什么人啊。希望这个工事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我崔权确实太仁慈了,唉。”

    这时,此前为崔权去打探于谦情况的下人回来了,然后崔权示意他去了书房,不知道此人打探了一些什么消息,只见得崔权走出书房之时,满面春风,在用晚膳之时,还多吃了一条河鲜。倒把崔夫人吓了一跳,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失心疯,毕竟自年前,自家丈夫就一直闷闷不乐,一直操心官职之事。得知崔权心中所想,崔夫人也知晓为何了:原来是找到伴儿了呀。

    于谦这几日也乐得清闲,他领着朱骥走遍了周围数个县城,对于河南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和语言特点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这些河南人无比淳朴,无比浑厚的黄河水滋养出来一群厚重的人,当然黄河水的浑浊也孕育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无

    耻,他们如地皮浑浊,也代表了河南最污浊的另一面。但更多是的淳朴的民生,父慈子孝,阡陌之中,鸡犬相闻,村民们互帮互助,不做攀比,路不拾遗,沉痛的苦难却让这个黄土大地有了一丝‘大同’的味道。于谦实在羡慕,只不过他目前并没有心情去享受这一些,他一路沿着黄河来回奔波,只是为了监察沿河县城是否在为此次黄河泛滥做出的准备。他此次内心实在没底,他毕竟第一次即将面对这个历朝历代都为之头痛的黄河决堤,他着急无比,但他目前着实没有好的想法去实施,只得按照孙原贞的草案加以实施在具体完善。他记得两嘴都上火了起了水泡,朱骥于心不忍,趁于谦休息的时候特地出去找了一些去火的草药磨制成汁然后给于谦喝,于谦走走停停半个月,衣衫褴褛,翻山越岭的赶路,鞋子都磨破了数双。这一日他又再次回到了汜水县的地界,一脸黢黑,仿佛落难的流民。孙原贞看到于谦这个样子不由得失声发笑:“哈哈哈,于大人这是被大山里的野人也拐了去了吗?怎地如此模样,后院有烧好的热水,于大人可先行前去清洗。”于谦朱骥二人疲倦无比,主仆二人纷纷走向后院一头扎进水里,畅快无比。沐浴完毕之后,于谦一身轻松,身体舒畅。于谦换上官服,揣上官印,带着一份图卷来找孙原贞。孙原贞早就在堂外恭候多时,他知道,此次于大人回来定然有所收获。

    只见得于谦吩咐朱骥搬过一张桌子,然后将图卷摆在桌上,只见得,这时一张黄河水域图,虽然只包含了周围四五个县城的黄河水域,而且做工极其粗糙,明显为赶制而成。只见得于谦说道:“孙县令,此前半月,本官特意去往这几个县城的黄河边界探查情况,得出此副水域图,只不过时间短,路途遥远,没得更好的细细绘制。不过本官此番绘制颇有心得,本官发现,黄河泛滥之处其河岸皆不高,还疏松无比,轻一跺脚便垮塌大量石土,想必河岸日趋降低,这河下的淤泥日趋增加才是黄河决堤的重要原因。还有其他的就是黄河每每在转弯迂回处皆会改道去往他处,导致其他县城遭受无妄之灾,于某心想,是否可以在此弯道做些许文章。此外还有诸多诸多因素构成黄河决堤,此番本官遍寻四县能人绘制此图,你且寻你县里懂堪舆图之人重新绘制一遍然后交给于某书写一封奏折呈往朝廷,询问朝廷水利之能人,而你现在能做的就是按照我此前所说的,能把岸边加固得越密实越好,能把弯道改小就改小,初次治理黄河,我等都要好生加油。”于谦大气不带喘的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孙原贞脑瓜子不由得嗡嗡的,但他看着这副水域图,于谦焦急的心情和于谦脸上的黢黑,他明白了。他卷起图纸说:“河南有大人,真是河南之幸,下官定不辱使命!”

    于谦挥挥手让孙原贞速速前去处理此事之后,他叫过朱骥说道:“你且快马加鞭前去杨桥山,将张继他们带下山来,来此汜水,后面我们还有更多的苦难要面对。”

    “大人,是黄河泛滥的困难吗?”朱骥关忧的问道。

    于谦走到庭院中间的天井处,他负手站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下抬头仰望着光明轻声说:“不,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