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安南失守

    翌日,十七年没有上朝的大乾皇帝,终于上朝了。

    今日朝堂上,梁皇后因为兄长梁肃的原因,被判禁闭待罪,这和打入冷宫已无区别。大皇子李存道也被牵连,交出手中所有权利,被罚闭门思过。

    而因为有两位尚书被打入天牢,六部也迎来了大换血,朝中大部分官员被换,今日过后的六部说是丞相杨辅的六部也毫不为过。

    之前一直和杨辅争权的魏清平,梁肃等人也基本被定义为欺君,是否杀头只等会审后的最终判决。至于孔有德,舌头被拔出没多久后,就因失血过多死在了天牢里。

    最难处理的是冯天恩,冯天恩也参与了昨日寿宴逼宫之事,但皇上不想判他有罪,相党也没穷追猛打。所以让他和皇后,大皇子一样,在兵部安排的住宅里闭门思过。至于最后是削官去职,还是再回安南统领黑旗军,李基没有说,也没人敢问。

    将昨日进谏的众人定性为欺君之罪后,李基就准备宣布退朝,这么多年不上朝的他早就坐不住了。这时,殿外却传来了紧急军情。

    “边境急报,南蛮五万大军夜袭安南城。急报,南蛮夜袭安南城,安南城可能已失,急报。”

    这一声声急报让整个太和殿都安静了,四海升平二十载的大乾,发生战争了?所有人都怀疑刚才是不是听错了。当年太宗把南蛮四国打成了一个国家,赶去了海边苟延残喘,这才几年,只能偏安一隅的南蛮居然敢主动进攻比当年更强大的大乾了?

    不光大臣们不相信,李基更不相信,或者说他不敢相信。他觉得自己就是史书中的圣君,虽然自己没有开疆扩土的功绩,可他让大乾无比的富庶。这让他足以和打下这诺大江山的爷爷还有父亲并立,同样成为史书上的圣君。

    所以他即便不上朝,也不怕史官们的非议。因为自己都不上朝了,大乾还能如此富有,只能更加证明自己的圣明。

    可如今南蛮很有可能从大乾的边境线上夺走了一座城池,虽然只是大乾广袤国土上的一座边城,可那也是大乾的国土,他成了大乾第一个丢失国土的皇帝。这让他如何敢相信?

    听见消息,一阵失神后,李基好像想起了什么,着急喊道“快告诉冯天恩,让他速回黔南,统帅剩余黑旗军将入侵之敌斩杀殆尽后,进攻南蛮,把他们南蛮王族全给我捉来,我要亲自杀了这些贼子,快。”

    “陛下不可。”杨辅拦住了就要去找冯天恩通传的太监说道“陛下,昨日众多大臣逼宫,冯天恩可也参与的了啊。陛下今日又让他重新领兵,恐怕不妥。”

    李基并没听进去,反驳道“我相信冯天恩绝无反叛之心,昨日他肯定是受了孔有德他们的蛊惑。如今安南城可能已经失守,整个黔南再无重城,我得让他尽快赶回安南稳住军心民心。”

    “陛下,您想想,为什么冯天恩一离开安南城,南蛮人就不宣而战,主动进攻?而且为何选在陛下寿辰这个时候进攻大乾?陛下就没想过这可能是冯天恩保命的后招?”

    “杨辅,你和冯天恩当年跟着父皇一起征战四方,相识多年。你何时见过他会拿自己手下将士的性命去保自己的命?你真信他会反?不用多说了,马上传冯天恩上殿,让他从

    附近三州再抽调十万兵马前往安南扫平南蛮。”

    这时一直站在大殿没说话的古安国开口了。

    “陛下,稍安勿躁。目前南蛮入侵之敌只有五万,可除了安南城里的五千黑旗军,其余四万余黑旗军也都驻扎在黔南各地,加上黔南州府兵,黔南州内的兵马不会低于八万人。黔南知府孙一虎也是跟着先帝爷南征北战过来的老臣,如今安南虽危,但整个黔南州还是在孙知府的掌控之中。臣虽然也不信大将军会反,但军国大事,陛下还是慎重为好。”

    听完古安国的分析,李基也平复了一些,语气放缓道“古将军所言不错,既然这样,古将军可有什么建议?”

    古安国回道“只要陛下信得过末将,末将即刻赶往黔南,保证黔南无失。”

    李基听完古安国的自荐后,语带犹豫道“古将军,你不要误会,我知道大将军也是我大乾名将,不过北元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北境那边还是需要你去主持大局。”

    “陛下放心,臣向兵部汇报时已经说清楚了北元的情况,北境如今虽然和北元偶有冲突,但规模都不大,北境三十万边军将领足以应付。如今当务之急是安南,平定安南后。即便北境有变,我们也能集中力量全力对付北元。”

    李基听完,觉得古安国所说确实不错,于是下令道“那朕就命你即刻前往黔南,全歼南蛮入侵之敌收复安南。之后再长驱直入,彻底消灭南蛮。”

    古安国当即跪下领命

    “臣领命,但臣还有两个不情之请。首先,请陛下派出一名皇子与臣同往,待全歼敌军收复安南后,由皇子殿下代释天恩,安抚军心民心,这样黔南很快就会稳定下来。其次,南蛮当年退入的南湖半岛易守难攻,所以先帝并没有赶尽杀绝。如今北元那边休养生息二十余年,早已蠢蠢欲动,全面进攻南蛮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李基想想,确如古安国所说,拿下南蛮非是一朝一夕,便接受了古安国的提议。

    “古将军果然老成持重,就依古将军所言,先稳定黔南之后再图南蛮,只是不知道古将军觉得派哪位皇子一同前往比较好?”

    “臣建议由三殿下与臣同去。”

    其实李基早就有立三子李平为太子的打算,只不过因为李存道不但是长子,这些年打理朝政也是井井有条,在朝臣和民间很有声望,支持李存道当太子的人不少。这让李基没有立李平为太子的借口,这也是大乾太子之位一直悬空的原因。

    这次安南城失守,虽然是大乾的一次危机,可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三儿子李平的一次机会。若能快速收复安南,稳住黔南。有了这份功劳,自己立他为太子也就多了一分底气。

    想到这,李基欣然答应“李平跟在我身旁时间最久,对治国理政也颇有见解,这次让他跟着古将军一起上阵杀敌,也是一种锻炼。那就听将军的,让李平随同古将军前去吧。”

    李基又转头对兴奋之色已经溢于言表的李平说道。

    “你毕竟从未经历战阵,这次前去收复安南,一切都得听从古将军的调配,忘记自己皇子的身份。你可记住了?”

    “儿臣领命,儿臣定当不负父皇信任。”

    李平跪下大声回道。

    这时,冷静下来后的李基也觉得自己刚才失态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南蛮小国,别说占了安南,就算把本属于他们的整个黔南重新夺回,他们又能守住多久?

    重新恢复九五至尊气势的李基,开始宣布皇命。

    “封古安国为征南大将军,统帅西南三州兵马,明日前往收复安南。三皇子李平同往从旁协助。丞相杨辅统领六部给予古安国最大协助。朕要让南蛮付出血的代价。”

    看来李基虽然不再强求这次一定要把南蛮灭国,但还是准备出口恶气的。南蛮让重回太和殿临朝的李基很不开心。

    而此时的冯天恩比李基的心情也好不了多少。顾大海来找他了,还带来了安南城失守的消息,并且顾大海收到的消息比朝廷更多。

    “因为皇帝要犒赏三军,半个月前,一支朝廷犒赏的队伍进入了安南。犒赏之事是真的,领队的太监也是真的,但运送犒赏物资的人里却混入了大量南蛮秘谍。他们用混在车队物资里的炸药,炸开了安南城门,黑旗军的军营也埋放了大量炸药。”顾大海对冯天恩说道。

    “也不知道安南城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不知道雷鹏他们可有护着安南城中百姓安全撤离,城门被破,五千骑军想守住五万人攻城,几乎不可能。”

    “这消息是书生在事发时第一时间送出来的,后续的消息,至少还有几天才会传来,现在我也只知道这些。不止运送犒赏的人,我们天龙帮的七当家冯文才也已经投靠南蛮,他毒死了老三和老五。书生因为在感悟自己的天地大道,所以没在帮内躲过一劫,才能及时送出这些消息。”

    “虽然我俩早就感觉到了会有事情发生,但却一直没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看来背后操控这件事情的人很不简单,而且从动手的时机来看,目的可能也不单单是安南,他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可毕竟目前掌握的消息有限,冯天恩也猜不出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于是抱拳对着顾大海说道。

    “在这等消息瞎猜也不是办法,如今雷鹏不知生死,我又无法离开这间小院。所幸昨日顾兄保住了冯宸,恳请顾兄即刻带他前往安南,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

    “你就放心吧,我天龙帮也死了不少兄弟,我今天本就是过来告诉你大致消息后就启程赶回安南。冯宸那小子在哪?”

    “冯宸回来后一直在生你的气,整天闷在屋里喝酒。”说完,冯天恩就对屋内喊到“滚出来,跟着你顾叔赶快回安南城去。”

    一直躲在门后偷听二人说话的冯宸一个箭步跨出,对二人说道。

    “先是皇上寿宴再是安南失守,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就能明白肯定和杨辅都脱不了关系。顾叔,我们这就走。若能找出杨辅勾结南蛮的证据,就能翻盘。”

    “那我们现在就启程吧。大将军,你在这京城也是凶险非常,大皇子那边已经自顾不暇,你一定不要再冲动行事。切记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多谢顾兄关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当晚,顾大海和冯宸一人双马出城,以便路上换骑,全速赶往安南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