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金牌主持
字体: 16 + -

第34章 万事开头难

    立台方针确定,三个人很受鼓舞。找到了跑道,就等听到发令枪一响,他们一定卯足了劲儿的往前冲。

    比起田莺莺跟刘利的轻松,张宇紧绷的神经未见松弛的迹象。他敲了敲桌子,视线落在笔记本儿上的第二部分,眉心又皱成一团。

    三大难题,三座高山,都在等他一一攻克。

    只能在心底默默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

    “对了,还有呐。会议主要分三部分,我们怎么能提前高唱凯歌呢。”刘利重新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长期目标有了,目前我们再确立一个短期目标。就是想把节目做成什么程度,再获得多少收视人群一类。我把这个短期目标初步定为三个月,算是一个季度。不是说说就算,而是一定要完成。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大家都要写检讨,一个都逃不掉!”

    一提到写检讨,刘利的额头就开始发涨。

    田莺莺则是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她自信能出色地完成目标。

    田莺莺与刘利的性格差异在此时此刻表现的尤为明显。

    “短期目标的话,我建议切实一些,不要搞得太大。到时候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刘利出言建议。

    田莺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建议短期目标定稍微大一点。人要练,马要骑。太容易的事情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刘利跟田莺莺对视一眼,在短期目标面前,好不容易达成的统一战线顷刻间冰消瓦解,重新回到对立面上。

    对于这一点,张宇内心更加赞同田莺莺的想法——太舒服了确实让人容易懈怠。

    “小张,你说吧。”刘利看向张宇,等着他做出决定。

    “我已经想好了,之前也说过。”这个短期目标,他一早就有准备。

    说话间,张宇将目光投向田莺莺。

    “之前就说过?”田莺莺细想了下,好在保有的印象比较深刻,一经提醒,不堪往事就有了回首的迹象。“你说的不会是上次……我那个老同学顾丽所说的新闻奖吧?”

    只要提起这个名字,甭管什么时候,田莺莺还是会咬牙切齿。

    “没错,就是那个省级的新闻奖评选。这是我的建议,就看你们两个是怎么选的了?”

    张宇从来不在空话上浪费口舌,说出来的,就是要做出来的。

    想象与不对付的老同学一争高下的情境,田莺莺兴奋地都有些坐不住了,“我同意,无条件支持!”

    代表相反观点的刘利,则垂下沉重不少的脑袋瓜子,忍不住唉声叹气,“再说什么都没用。已经二比一了,既然这样……支持吧,我也表示支持。”

    田莺莺不满地哧一声:“懒驴子驾辕,不打不走,就是你没跑儿了。”

    刘利不满了。

    他就奇了怪了,常年端庄地坐在主播台上的女主播,从哪儿学得这么多充满乡土气息的歇后语,一套一套的,还不带重复,往往噎得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都说我同意了,你田莺莺还想怎么样?”他的火气又上来了。

    眼看火药味儿又要起来,张宇赶紧拿手上的钢笔敲了敲桌子,“好了,既然大家都表示赞同,第二部分就算揭过去了。具体该怎么做,我们在第三部分讨论。”

    两人都偃旗息鼓,静静听他说话,可明显写字的手更用力了,好像在跟谁掰腕子一样。

    “会议的第三部分,短期目标达成一致之后。我们要有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就是该做什么,要怎么做?”

    这个问题又把两个人难住了——该拿什么去争这个省级的新闻奖呢,他们凭什么?

    “继续跑新闻,做报道更实际一些吧。单独哪一期做得好了,取得的群众反馈也不错,我们就拿出来往省里送。”

    虽然觉得自己思路是没错,可田莺莺也无法更细致地做出解答。跑什么样的新闻,她完全没概念。

    张宇看了看两人,斟酌了一下说:“这样做肯定没错。可新闻奖评选分为好几类。就黑石电视台目前的条件跟能力来说,可以圈定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还有评论类新闻等等。我先说我的观点,你们稍后可以补充。”

    他很快又继续说:“连续报道我们已经做过一期,有经验。然而,黑石是座边陲城市,发生的新闻事件辐射面积小,在全国不会产生巨大影响。连续报道评选肯定会选择新闻事件影响更广泛的。除非我们这儿发生什么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但是呢,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等着大事儿发生。守株待兔并不明智。”

    “再说专题报道,需要具备深入、全面、详细,跟理性几个要点。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能力不足。”

    “评论类的呢?首先一点,也是能力的原因。再者,以我们黑石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邀请不到合适的嘉宾。这就对节目的完成造成了非常大的限制。”

    听完分析,刘利缓缓点头。

    “还有呢,系列报道?”田莺莺机敏地发现了漏网之鱼,大眼睛里充满期待。

    张宇冲她笑笑,在笔记本儿上记录下“系列报道”四个字。

    “从概念上来说,系列报道是最适合我们的。它跟连续报道同属长篇消息类,但要少一个限制。在确立的主题上可以各自成篇,相对独立。”

    聚精会神的听了好一会儿,刘利不由慨叹张宇不愧是专业对口人才,懂得就是比他这个师范大学毕业的多多了。

    其实,虽然张宇刚毕业没几个月,可他毕竟是重生回来的,记忆中的大学已经非常遥远。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说多牢靠,只能保证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如果大家没意见的话,就框定在系列报道上了。”

    “我没意见。”田莺莺第一个表态。

    “我也没意见。”

    “好,我们主要攻克的奖项就是长篇消息类的系列报道,以民生立台为最根本!”

    最后敲定,张宇的心情终于彻底地轻松下来。

    “剩下就是选题的提交。我希望在一个星期之内,我们每个人至少提交三个或者以上的选题。”

    做好最后的安排,张宇痛快地阖上笔记本儿,“好了,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