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工业
字体: 16 + -

第46章 猜不透

    赵电生回到南架山后,并没有去三合镇陶瓷厂,虽然三合镇陶瓷厂就建在赵家湾的边上,三合镇陶瓷厂依山而建,在厂的背后,还有一个小的山谷,四周都悬崖,下面是个倒着喇叭口,上小下大,山顶是看不清,谷底的情况,赵三按赵电生的安排,沿着悬崖下,修了几排房子,对外宣称是,赵式烧制培训徒弟的场所。实际上是赵电生,在这里秘秘设立的实验室。

    赵电生刚重生那会,在这山谷里,牵着狗,撵过兔子,发现谷底,很大不说,还有几处天然的石洞,这些石洞又让赵三收拾了下,最近添加了不少,赵电生从港城和江城秘秘运回的实验设备,真好遇到三合镇陶瓷厂修建,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叔,我叫你搞的护厂队,人都选好了吧?”赵电生电问。

    “好了,都是挑咱们赵家湾的人,知根知底,你放心好了,这几天马东没少训练他们,手上虽没什么功夫,不过队列气势,还是有模有样的,一般人能吓唬得住。”赵三道。

    “那就好,以后这个山谷,一定要看好了,没有你我的允许,就不要放人进来了。”赵电生认真道。

    其实这里也没什么秘密,就怕就人进来看了以后,乱传谣言,尤其是南架山村这种比较闭塞的地方,有些无聊的人,没事都能给你,编出点什么瞎话来,赵电生不得不防。

    “好的,这个一定反复叮嘱护厂队的人。”赵三小心道。

    现在赵电生的说话的气势,比以前更有压迫感了,他生怕出什么纰漏。

    赵电生问完话后,又把二峰玻璃厂给的彩绘原料款,给了赵三。赵电生就跟着赵三进了,来到山谷外的一排房子里。

    赵电生时了房子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长达25米的长槽,由10段宽1.5米的钢制构建,组装而成,由湖西向阳塑料厂生产,湖西向阳塑料厂,听着是一家塑料厂,但其实它的机械加工能力,一点不差,赵电生也挺佩服,这个厂领导的想法,机械加工竞争大,他就开了一塑料厂,产品供不应求,本身的机械加工也继续对外营业,还能给自己做配套的模具。

    湖西向阳塑料厂,是赵电生上次在金城,由自己二舅妈介绍的,那个宋厂长还与赵电生吃过饭。前段时间,因为电子手表的塑料外壳的事,赵电生亲自去了一趟湖西。

    他发现湖西向阳塑料厂,居然有很强的机械加工实力,但厂里做模具的实力有点差,便向刘厂透露,可以帮他搞一两台,二手的数控机床,虽然赵电生说的这数控机床,已经是国外淘汰品,可刘厂长那是两眼冒光,当场表示,再多的钱,也要买。

    后来,赵电生说自己有点产品,想让刘厂长帮忙,也就是,赵电生今天看到的这个大家伙。刘厂长既做赵电生的塑料外壳生意,又想让赵电生帮忙搞机床,自然对赵电生的产品,特别地上心,加上这个产品本身难度不太,就是太笨重了一点,据说为了赶时间,直接二班倒,只用了20来天就加工好了,刘厂长亲自带着人,上门来安装,名义上是打着安装三合镇陶瓷厂的机械。

    眼前这个装置,是赵电生的又一个赚钱项目,平板玻璃,此时国内的平板玻璃,主要是垂直上引法,大一点厂由于资金雄厚,使用大型机械,采用延压法生产平板玻璃。可在国际上,主流的生产方式,早已经采浮法方式制造玻璃。

    其实浮法玻璃,在国内也有研究,从58年日不落国研制出浮法玻璃,5年之后,国内也展开了浮法玻璃的实验室研究,到71年进行工业试验。

    这也是为什么,赵电生让李向明去打听,参加那次工业实验的老师傅,虽71年完成工业试验,但生实际的生产中,还存在很多细节没有完成,据说,一条生产线一人月,都生产不出几片玻璃,所以到目前浮法玻璃还未得到推广。

    赵电生推测,应该在未来这几年,浮法玻璃的技术就要走向成熟。因为电子产品上用到不少的玻璃,赵电生前世对玻璃有点研究,他想提前搞出浮法玻璃,打个时间差,赚点快钱。

    “三叔,陶瓷厂点火的时间,还有南架山水库的小水电站二期,供电的时间也要抓紧。”赵电生道。

    他看着眼前的设备,只能干着急,没有火炉和电,玻璃槽的锡与玻璃都不能融化,他就不能用,试制浮法玻璃。

    三合镇陶瓷厂的工期已经一赶再赶了,赵电生虽然心急,可毕竟不能改变,又跟赵三聊了几句,便去了师傅张平凡那里,自从赵电生给他推荐了一个,非晶态半导体的研究方向后,张平凡算是再次唤起了他的雄心壮志,后来赵电生通过港城搞到了不少的资料。

    “师母,师傅呢?”赵电生问。

    他每次来这,都会带些自己做的零食。

    “电生,你少带点,这些炒货,师母都长胖了。”江一水道。

    “没办法啊,谁叫我有一颗孝敬你的心呢!”赵电生笑道。

    “有你这分孝心就够了,电生你给你师傅搞的什么书啊,我看他最近就像着了迷一样,今天要不是你姐姐们来补习,他就不想出来了。”江一水问。

    “我前段时间,不是去了一次江城吗,跟师傅的同事聊天时,打听了些这行的热点,就搞了些资料,这不师傅就要回江城了,我想给也预一下热,不要回到学校,一时不适应。”赵电生道。

    “你有心了,你师姐最近来信提到,最近通过江城进出口公司,报关的货物量增加了不少。”江一水道。

    “那是好事啊,师母那电视机还好用吧!”赵电生问。

    “效果还可以,就是信号不好,一天有节目的时间不多。”江一水道。

    又跟江一水聊了几句,赵电生就进屋找去张平凡了。

    得利益于,三合镇陶瓷厂的开办,南架山村,这个就靠在,南架山水库的电站边的小村,终于用上了电灯,要不张平凡在屋里看书,肯定要点油灯。

    赵电生在供电这事上,可是有点私心的,本来镇里是先考虑三合镇陶瓷厂,但赵电生却反其道行之,结果就是,让赵三的声威,从赵家湾扩大到整个南架山村。

    “电生,你来了啊,快来帮师傅看看,你脑子里对商用反应快,你说一说这个非晶态半导体,能用到什么产品上。”张平凡问。

    赵电生一听张平凡这句话,一时差点没反应来,这还是之前那个,一心只想着做研究的师傅吗?

    他一时有点语塞,

    “师傅,你,你这是……”

    接下来,张平凡做了另一件,让赵电生惊讶的事。

    “电生,来喝点咖啡,这可你送的,味道不错。”张平凡笑道。

    接踵而至的两件事,让赵电生心里在打鼓,

    “先是关心起,研究的用途,最后还知道给他冲个咖啡,自己倒个茶,这变化有点大啊!自己前段时间怎么没发现呢?”

    就在赵电生还没想明白的时候,江一水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两个杯子。

    “老张,可以啊,都知道给电生冲咖啡了,还知道给自己倒茶,早知道我就不进来,打扰你们了。”江一水道。

    她把杯子放下后,便出去了,临出门前,还说了一句。

    “电生,上次你给你师傅送的人参茶,他现在自己也学会泡了,精神头比以前好多了。”

    本就有点糊涂的赵电生,听了师母江一水的话后,就更加的糊涂了。

    “电生,别听你师母瞎说,你前段时间不是说,身体好,休息好才能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吗,我觉得这话有理,才试着这样做。”张平凡道。

    “那是好事啊,师傅你现在,脸色确实红润多了。”赵电生关心道。

    “好了,好了,别扯这些没用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这个非晶态半导体,能用到什么产品上。”张平凡认真问。

    “太阳能电池啊,这个应用范围广,很有前景,这东西50年代就在应用卫星上了使用了,可是你也知道,卫星上的东西那得多贵啊,民用要考虑成本,现有的技术肯定行不通。

    73年石油危机的时候,国外可是花了大力气,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民用上,这可是个热门行业,虽然国内还没有能源危机,但你这研究可算是未雨绸缪了。”赵电生道。

    “你商用的路子听着还可以,可我怎么感觉太超前了,你都说了,人家国外也就7年前才起步,到现在也没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我要是研究这个,虽说在前景上听着高大上,又占在利国利民的大意上,可我回去了后,光有个口头上,预测的好前景,可用这个,来申请经费,有点站不住脚啊?”张平凡反问道。

    张平凡这一问,还真把赵电生给问住了,他心里在想,

    “师傅这张口闭口就是实用,连商用这样的词,都从他嘴里冒了出来,这还是我那个一心,只会做研究的师傅吗?”

    赵电生想不明白就问,

    “师傅,你这变化有点大,像商用这些词,你那里听来的啊?”

    “怎么,背地里没少说,你师傅是老顽固吧?”张平凡笑道。

    他看赵电生眼神怪怪地,就知道自己这个滑头的徒弟,在想啥了。

    “我那敢啊?只是……”赵电生道。

    张平凡居然跟他开起了玩笑,难得,难得啊。

    赵电生就更好奇了,

    他心里在想,

    “师傅老人家这段时间,到底遇上了什么事,居然变得,自己都猜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