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工业
字体: 16 + -

第45章 更美

    时间又过了三月,赵电生在二峰玻璃厂,与李向明合作生产的定制玻釉玻璃瓶,开始赚取大量收益,首先是,赵济向自己的上司,推荐了这种极具特色的摆件,被上司采纳后,设计师开始,大胆地引用玻釉玻璃这一设计元素,搞来不少的订单,前后追加了三批订单,本来这些产品利润就高,加上杨三生在港城开办的公司手续获批,连之前挂靠的贸易公司,也踢掉了,这利润就更高了。

    一个玻釉玻璃瓶,在二峰玻璃厂出厂价是30块,最后等,赵电生在港城的出手价,就达到120块,利润高得有点恐怖。不过产品主打高档定制,现在的订单数也在开始饱和了,赵电生不得不,开始与李向明开发新的玻釉玻璃产品。

    第二个就是电视机的组装,赵电生在完成了,第一批100台电视机的组装后,就突然地停住了。放弃扩大生产的想法。

    其实组装这些电视的核心配件,显像管是从港城搞来的,来路有点问题。

    “电生,咱们前期的100台电视机,效果很好啊,为什么不再扩大生产量呢?”李向明问。

    这几月二峰玻璃厂接到,赵电生给的近2000个玻釉玻璃瓶的订单,近6万的销售额,那就是近三分之一的利润,2万块已经是全厂职工近二年的工资,李向明现在觉得,没有资金上的压力了,他又开始,对他的老本行电子产品上心了。

    第一批电视机,赵电生要了50台,李向明留了50台,根本不用卖,都是提前给,有关系好的人预定了,钱没赚多少,一台定价450块,利润也就100来块,如果只是看在钱的分上,李向明还是觉得玻釉玻璃瓶来钱,可架不住他本人对电子产品的喜好。

    “李叔,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咱们组装这个电视机,只是练练手,可真要大规模生产,你敢卖吗?”赵电生严肃问。

    “好像有点……”李向明想了一下道。

    赵电生的话,犹如一盆凉水,把李向明心中刚升起的激情之火,给扑灭了。一来要是大量生产,他们没有牌照,二来赵电生搞来的有些配件,来路请不清。

    “这事先这样吧,我有要件要紧的事,就是我堂哥通知我说,他们设计使用玻釉玻璃瓶这个元素时,那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一样,要不停地变,李叔上次还听你说,为啥生产一个饮料瓶,最贵也才一毛钱,可这样一个瓶子就要卖30块,相差几百倍啊,咱们的优势就是定制,你说别花这么多钱来买,不就图咱们是定制的,与众不同啊!”赵电生道。

    “电生的意思,有人开始仿制咱们的玻釉玻璃瓶了?”李向明紧张问。

    他现在是看明白了,自己要重回电工所,还有很长的路,眼前这个玻釉玻璃项目,可不能有问题,自己前段时间,上交了一部利润后,得到了所里不少人的支持,要是项目黄了,出现上交利润断了,搞不好自己前段时间的表现,不仅会变成批评,反而还会受到进一步地排挤,搞不好有人还会看上,他的这个厂长位置,要真没厂长这位置,那再回电工所,就更难了,除非他老爸再次主出山,可那基本没有希望。

    李向明的老爸是,前任电工所的所长。当初李向明被排挤出电工所,还能当厂长的原因就是,他爸在所里还有些影响。

    “跟饮料瓶一样,肯定有人会跟风。”赵电生道。

    “那要不要降一点价格。”李向明有点怕了。

    “这和一般的东西不一样,价格便宜了,市场上到处都是,反而没得做了,我现在都觉得,当初定价有点低了。”赵电生道。

    “那怎么办?”李向明问。

    赵电生见李向明害怕了,自己就不用再,和他说玻釉玻璃的事了,李向明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还是不怎么习惯变化的市场,赵电生只能用点手段,逼他们去改变。见效果达到,赵电生就安排了,下一阶段的事了。

    “这样,你先把最近这批订单做好,我再想想怎么,搞点新花样,还有,我前段时间,说的关于平板玻璃的事,你打听的如何了?”赵电生问。

    “这个我打听到了,一个在三江玻璃厂干过的退休老师傅,参加过71年建材部牵头的浮法玻璃大会战,对当时的情况很了解。”李向明道。

    “三江玻璃厂,会不会太近了,要是咱们搞出点名堂出来,就二峰玻璃厂这小胳膊小腿,可干不过别人,到时候煮熟的鸭子,说不定就会飞了。”赵电生担心道。

    “这个我考虑过了,这们师傅并没有在三江玻璃厂退休,前几他换了个厂,在北风玻纤总厂退休的,他跟三江玻璃厂有矛盾,保密这方面应该问题不大。”李向明解释道。

    “那行吧,李叔,这事你可要上心,其实也不用保密很久,只要有一年时间,就算别人知道也没事,那你忙,我就先走了。”赵电生道。

    “这是上次上彩釉的原料钱,你带回去一下,路上小心点!”李向明道。

    他亲自把赵电生送到厂门口,看着赵电生坐上车,消逝在远处的公路上,这才回了厂里。

    赵电生现在也是,有车的人了,三合镇陶瓷厂已经正式成立了,是南架山村办的大集体,主要是以赵家湾为主体,赵三这几月来,当上了散财童子,跟大家的关系不错,还有赵电生的背后支持,正式当上厂长,村上和镇上有分别有5%和15%的干股。港城三合贸易公司,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占股份,不过却是三合镇陶瓷厂的最大债主。开厂的钱是向港城三合贸易公司借的。

    镇上占了干股做的第一件,就是把三合镇上以前的旧码头,连同仓房划给三合镇陶瓷厂,还出力审批了通往赵家湾的路,当然,钱还是港城三合贸易公司给的,路通以后,又在赵家湾附近建起了厂房,最后,赵电生还给三合镇提出一个长远的方案,就是如果明年三合镇陶瓷厂产值破十万,就要在南架山水库,修一个小水匣,那样从南架山村出去,就可以不用走陆路,而是直接开船,镇上的当家的立马就答应了,前提是镇上不出钱,只出力和地。

    而赵电生现在坐的这辆老解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挂在,三合镇陶瓷厂名下,车一共两辆,都是找关系,买的旧车,买新车三合镇没有指标。

    “电生,你每次接我们,都开三合镇陶瓷厂的车,不会有什么事吧?”赵文军问。

    “看这袋子没有,我是代表三合镇陶瓷厂,来二峰玻璃厂收账的,没事?”赵电生道。

    今天是周六,赵电生像往常一样接自己几位哥哥姐姐,到南架山补习,至于赵电生嘴上说的收账,就是用来扯蛋,消除赵文军的担忧。

    “二哥,怎么最近学习上瘾了,这会还看书。”赵电生道。

    他见以前最调皮的二哥赵忆北,居然变成了一个书呆子。

    “张教授回江城的时间定了,就在10月,算算时间没几个月了。”赵忆北叹道。

    “这你都知道,那二哥,你可要抓紧时间了。”赵电生道。

    一谈到张平凡要回江城,赵电生就知道与师傅分别的日子,不远了,多少有点伤感,自己都没什么兴趣,去调侃二哥赵忆北了。

    可就当赵电生不想说话的时候,赵忆北反而把书收了起来,他说,

    “电生,你再叫你依然师姐,发点江城大学的照片呗,太漂亮了,我以后也要到那,去上学。”赵忆北道。

    前些日子,张依然将赵电生,在江城那段时间拍的照片,邮寄到三合镇,回家补习的赵忆北看到这些照片后,深深地被江城大学给吸引了,有一次他向大姐赵桐雨打听过了,要想考上江城大学很难,就算在三江市都没几个能考上江城大学,更别说东望县了,从那以后,赵忆北就特别刻苦,因为他听赵文军说过,张平凡回江城后,就在江城大学教书。

    赵忆北就起了小心思,他想只要自己好好地跟张平凡学,再加上有赵电生一旁帮忙,就有机会上江城大学了。

    “几位,姐姐,哥哥们要不过几天放暑假了,我请你们去江城玩几天啊!”赵电生道。

    他见自己二哥,见了几张照片就开如拼命地学习,要是他们亲自去一次,那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会影响学习吧!”

    “张教授就要回去,他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电生,你去过江城,那里是不是,比照片上更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