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与天争命
字体: 16 + -

第七十五章 杨仪服法

    “报,丞相,赵云将军携,携着魏延求见。”传令兵突然出现。

    孔明还不知道魏延战死的消息,只当魏延是来负荆请罪的,笑着说:“子龙见我还需禀报什么,我们出去见他吧。”

    赵云背着魏延一步一趋,缓缓走进汉军的大营,所有将士肃然起立,纷纷让出一条道来。

    魏延的双臂无力的垂着,脑袋倾斜,脸色和皮肤苍白的可怕,身体上一丝生机都没有,魏延战死了。

    赵云一句话也不说,将士们也不敢上前去问,整个场面一片安静。

    赵云走到距离孔明五步后,突然跪下说:“赵云携前征西大将军魏延拜见丞相。”

    荆云明显感觉到孔明的身子摇晃了一下,连忙搀扶住他,孔明快步上前,想要看清楚,那个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的人,不是魏延还能有谁?

    “文长?”触手冰凉,孔明的手颤抖不已,后退数步,一脸茫然和不信,“这怎么可能,文长,文长是怎么死的!”

    “丞相,子龙无能,两次涉险,文长以死相救,子龙方才幸免于难。可文长他,他血液流干而死,丞相,文长的血流干了!”赵云哭喊着,这个如钢铁一般的汉子竟然哭了。

    全军上下无不感伤,就算那些平日与魏延不和的人也低下头,魏延今日死状如此之悲壮,谁还敢说他脑后反骨?

    魏延对季汉的忠心,天地可证日月可鉴,孔明闻此噩耗直接晕死过去,众将急救,半晌方才清醒。

    费祎劝慰说:“丞相节哀,人死不能复生。”

    吴懿也说:“将者,为国事,马革裹尸,我辈夙愿。众将且需努力,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绝不能让魏将军白死。”

    “丞相,魏将军为国尽忠,杀身报国,应当上表陛下为其追封!”

    “赞同。”“我也赞同。”“附议。”……

    这些赞词是魏延梦寐以求的,只是现在,他再也听不到了。

    苏醒过来的孔明悲伤的说:“文长战死,北伐大计又失之一臂也,季汉命途多舛,天不怜我汉家啊!”

    赵云抱拳说:“丞相,文长临死前请求,希望能葬在先帝旁边。”

    “文长今日立下大功,我自当上表陛下,以全其志。”

    孔明治军严谨,败者勉之,亡者恤之,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

    不一会,自知有罪主动命人把自己绑起来的杨仪被送到孔明的帅帐中。

    “杨公威,你可知罪。”孔明看着跪在地上的杨仪,心情颇为复杂。

    魏延和杨仪是他北伐的左膀右臂,魏延的勇猛,杨仪的才干。

    孔明早就知道他俩有间隙,但是怜悯他们的才华不忍指责,常令费祎居中调度,试图让他们和解。结果两人险些酿出大祸,现在一个战死一个沦为阶下囚,怎能不令他心寒呢。

    杨仪低着头,不敢看孔明的眼睛,“属下,知罪。”

    “你为了夺得军权,密谋陷害忠良,为一己之私欲而弃国家利益于不顾,派人烧毁栈道数十里,嫁祸于魏延,这些罪,你都认吗?”

    “属下认罪,请丞相治臣死罪,速杀杨仪!”杨仪磕头谢罪,直将头磕破嗑出血来。

    在场无人为杨仪求情,魏延固然因性格孤傲被疏远,但众将对杨仪的厌恶程度无亚于魏延。

    魏延身死,杨

    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弄权误国,险些将季汉置入死地。不杀不足已平众愤,不杀不足已定军心,不杀不足已昭威仪。

    诸葛亮虽然怜悯杨仪的能力,但他犯此大错,已经是引起众怒,罪无可恕,正欲喝令推下斩首,杨仪也已闭上双眼认命。

    赵云上前说:“子龙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孔明看是赵云,表情有些缓和,说:“子龙且说。”

    赵云缓缓说:“丞相,文长战死前曾对我说过,他虽然看不起杨仪,却也承认杨仪立下大功,汉军能坚持到现在,是他临阵指挥大军防守有方。”

    “如果不是杨仪临阵指挥,打乱了魏军的部署,十万汉军将无一幸免。所以,子龙认为,杨仪有大罪,也有大功,有罪当罚,有功当赏,功过可相抵。但杨仪行为过于乖张,铸就大错,子龙建议,将杨仪削职为民以儆效尤。”

    杨仪睁开眼,他做梦也没想到,赵云会为他求情,不久前他可是下令要拿下赵云的,赵云竟然以德报怨。

    赵云盯着杨仪,说:“不要谢我,你该谢文长,他战死前曾说,‘杨公威虽是小人,但布阵调度还是有一套的,今日若不是他在,我们就危险了,如果他有命活下去,我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帮他求个情。’我心里恨不得杀了你呢。”

    “丞相,不能饶了他啊!”

    “此例一开,人人都会无视军规啊,当立刻将杨仪斩首,以明军威!”见赵云为其求情,数人立刻站出来反对。

    诸葛亮用目光扫过那几个人的眼睛,心中有了计较,孔明说:“杨仪弄权,罪无可恕,应当处死。”

    主张杀死杨仪的人松了一口气,结果孔明话锋一转,“但念其战场上立下大功,功过相抵,可免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赦,贬为草民,永不录用。”

    “杨公威,你与文长有私恨,文长为国身死,罚你为其守墓,在其家人宽恕你之前,你就一直守下去。杨公威,你可服气。”

    杨仪浑身一颤,杨仪平生最不服的就是魏延,让他为魏延守墓,比杀了他还难受。更何况魏习兄弟怎么可能原谅他呢,自己岂不是要为他守一辈子墓?

    但魏延生前的话却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平息,魏延那个莽夫都能有那么大的胸襟,他杨公威又有什么资格不满呢?

    “属下,谢丞相不杀之恩。”

    “正如子龙之言,如果要谢,就谢文长吧。”

    杨仪苦涩的对着魏延尸体跪下,一辈子与你斗,终究还是不如你啊,做人做事都太失败了。

    魏延死后是火葬的,据说是他临死时要求的,生则以匡扶汉室为任,死则以身为柴薪,以续炎汉不绝之火。

    十万汉军将士一起看着魏延的尸身在火焰中燃烧,不禁测然泪下。

    荆云与魏延相处时间不长,仅仅是一面之缘,却给荆云留下很深的印象。

    性格豪爽,粗犷,直来直去,将自己的喜怒全表现在脸上,看你不爽就说出来,从不憋在肚子里,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对他脾气的人,他会真心把你当朋友对待,为你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荆云骨子里对这种人有好感,在他身边,你可以感觉到安心。他不像小人一样表面一套,暗地里一套,嘴上说着好话,手中却拿好了刀子。

    如果可以,荆云还想

    与他多多接触一下的,仅仅时隔半日,却是生死两隔。

    荆云朝魏延的尸身一躬,叹息的说:“人的生命还真是脆弱呢。”

    “魏将军走的应该很安详吧。”一名汉将走过荆云身边时听到荆云说的话,也感叹道。

    此人不过三十余岁,英武不凡,沉默寡言,正是虎翼将军张苞,故车骑将军张飞长子。

    “荆兄弟,初次见面,在下张苞,字兴国,此次多亏你救了丞相,不然季汉就危险了。”张苞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全没有想象中的粗犷无礼,如果不是他身上的盔甲和剑圣实力,荆云很容易将他当成饱读诗书的儒家公子。

    “原来是兴国兄,小弟有礼了。”荆云礼貌的向其还礼。

    张苞显然有结交自己的意思,荆云初来乍到,对季汉的内部关系也不甚了解,自然是来者不拒。两人都是性情豪爽之人,很快,两人就打成一片。

    “怎么不见定国兄呢,你们俩不是形影不离吗?”荆云不见关兴的踪影,不禁有些奇怪。

    张苞解释说:“定国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希望能赶超父兄,重兴关氏家族。因为太想被人认可,对人都有些傲气,如果不能做些让他服气认可的事,他对谁都是一副避而远之的样子,其实别看他这个样子,私下里常常因自己朋友太少而苦恼呢。”

    傲娇吗?荆云心中好笑,却是忍住了。

    “其实,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运呢?”张苞突然冷不丁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荆云忙问:“兴国兄何出此言?”

    张苞说:“对于军人来说,从他们拿起手中的剑战斗的一刻,就应该有死的觉悟。与其病死榻上,还不如一刀一剑战死沙场来的痛快,对于某些人来说,战死,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张苞的话中有些伤感,荆云突然想起,历史上的张飞的结局,在东征前夕被部下暗杀。

    关羽虽然兵败,至少算是战死沙场,张飞没死在战场上,死于小人之手,张飞的死的确令人扼腕叹息。

    临别前张苞发出邀请,“荆兄弟,等回了成都,一定要去我府上聚上一聚。”

    “一定。”荆云欣然应允。

    与张苞的一番交谈后,荆云觉得他应该是真心想要结交自己。

    荆云和诸葛亮赵云关系匪浅,此战又立下大功,明眼人都知道,荆云回到成都一定会被奖赏重用。

    因此,在张苞之后,不少人都跑过来套荆云近乎。

    不是称赞其少年英杰就是说他前途无量,更有甚者直接推销起自己的女儿来了,说自己女儿‘年方二八,正要寻一佳婿,英雄配美人’,让荆云哭笑不得婉言拒之。

    这些人有些与张苞一样对自己心生好感想结交自己,也有借机拉拢自己的。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话里话外在旁敲侧击自己与孔明赵云的关系,对于这些人,荆云留了一个心眼,悄悄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样貌。

    荆云对这种万众瞩目的处境并不感冒,所有人都盯着自己,这种情况下,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看在眼中,想低调都不行。

    看来以后要谨言慎行,最好用什么方法让大家暂时淡忘自己,荆云万一做了什么惊世骇俗异于常人的举动,很容易让人心生怀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