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素颜
字体: 16 + -

第40章 马丘比丘

    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

    300多年间,探险家们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直到1911年7月24日,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汉姆在安第斯的森林中有了石破天惊的发现。他来到一座古老的山顶,发现树丛间有一座废弃的古城,这就是马丘比丘——被遗忘的印加古城。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于1440年左右建立古城,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此后这座古城被废弃了。西班牙统治者从未发现这里,所以500年来在宾勒姆重新发现它之前,它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境内库斯科西北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印加人崇拜自然界的众神。

    在印加神话里,山的地位及其显赫,因为山最接近太阳,而且是水的源头,因此它也是生命的摇篮。连绵起伏的山峦不仅象征众神的驾临,而山本身就是神。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这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最著名的作品,是受马丘比丘启发的“马丘比丘之巅”:“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考古发现,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类似于罗马庄园。

    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则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每个阶梯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

    城内规划井然,按照考古学家的划分,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即神圣区;南边的作坊和公共场所,即通俗区;还有祭司和贵族的居住区。

    在神圣区里有献给最伟大的太阳神因蒂(inti)的“intiwatana”、“太阳庙”和“三窗之屋”。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还有雕刻。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他们将太阳视作“燃烧的火鹰”,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在这座古城关于太阳崇拜的建筑也随处可见。但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太阳神因蒂就是用圆形表现的,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

    在居住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这里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个缓坡上,其中智者们的住宅是红色的墙,而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

    在通俗区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而且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石块,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还不到一毫米宽,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但强大的帝国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空中城堡?

    建筑位置和难度都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承载的负担,而印加的统治者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建设城堡呢?是为了防御,为了最后的退守,还是为了生产?

    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对这个神奇的古城产生了众多的猜想。最有说服力的猜想是,“祭奠神灵。”

    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是他们最重要的神灵,印加王都自称为“太阳之子”。选择这样高的位置建设如此规模的一座城,为的只是和太阳更近一些。

    现代考古学者推断,马丘比丘并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个举行各种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平时有一些人居住在这里照料寺庙和祭坛,大部分人要到宗教节日才到这里来。

    考古学家在城中发现的头骨中,绝大多数是女人的头骨,他们推断这些都是为了敬献给太阳神的祭品。

    不过,也有人认为,古城和地震有关。秘鲁是一个地震不常发生的国家,而印加人建造马丘比丘的目的就是抵御地震。古城修建所使用的砖是经过非常精确的切割的,堆砌的非常紧密,这就是为什么马丘比丘和其他印加遗址到现在还屹立不倒的原因。但这个全用巨石建成的印加古城,见不到灰浆的痕迹,在那个荒蛮的时代,达到如此的工艺水平是一个谜。更重要的是那些20吨重巨石,古印加人从哪里用什么方法搬来的?在崎岖狭窄而危险的山脊上,把巨石运上山巅几乎没有可能!

    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但秘鲁科学家认为印加人并没有在悬崖峭壁上搬运巨石,而是在山巅就地取材的。他们在选定的山巅就地采集岩石制作砌块,在山顶开出了一片九万余平方米的开阔平地,垒筑古城。然后把剩余的石块、碎砾全部扔下了山崖,在山巅留下了这座奇迹般的古城。

    但逝去的印加古城实际上并不叫马丘比丘。事实上,宾汉姆当时是在寻找比尔卡班巴古城。比尔卡班巴古城是一个隐秘的首都,在1532年西班牙征服后被印加人当做避难所。宾汉姆用尽一生寻找比尔卡班巴古城,当他看到壮观的遗址后,考古学家无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但它就是那个逝去的印加古城。

    关于印加古城的悬案和猜想还有很多,比如他们为什么会消失?

    印加帝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几乎每个公民都以务农为主。他们精心打造梯田种植农作物,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为了满足食物供给,人们在山坡上逐层开辟新的梯田。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丘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

    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在短暂的时间内帝国消亡,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据口传历史记载的阴谋、谎言等卑鄙伎俩,让史学家推断部族之间自相残杀,势力削减,使偌大的帝国就此消亡。

    而真正的原因却一直是一个谜。

    不过,史学家还是大致拼凑出印加帝国失落的原因:1531年,法兰西斯克·皮泽洛和180名士兵在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登陆。他们带来了火枪、马,同时也带来了欧洲的疾病,而印加帝国的居民对此毫无抵抗力,在遭受了天花瘟疫、流感等疾病的沉重打击后,印加国王也死于瘟疫中。国王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挑起了内战。阿塔瓦尔帕是其中的一个儿子,他借着西班牙人皮泽洛的帮助,打败了另一方。之后,皮泽洛占领了库斯科,并把它作为首都。1535年,皮泽洛在利马建立了新的首都,并把它变成了西班牙的另一处殖民地,红极一时的印加帝国就此灭亡。

    印加帝国消失了,但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

    古印加国本名叫“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在当地的奎楚亚(quechua)方言中,“库斯科”的意思是“大地的肚脐”。“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印加人虽然祭拜被称为“印帝”(inti)的太阳神,但他们最崇敬的却是另一位神祗。这位神抵是“维拉科查”,他是印加人的创世之神,被奉为“众神之王”。印帝是他的儿子。印加人在库斯科为他建造一座大庙之前,大神维拉科查已经受到秘鲁漫长历史中的所有民族膜拜,以他为名的那个族群,据说就是纳斯卡线条的绘制者。

    维拉科查这个名字,意思是“大海的浪花”。巧合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也是在海中诞生,她被取名为阿芙萝黛,因为“她是浪花形成的”——这当然是纯粹的巧合。在安第斯山区居民心目中,维拉科查一直是百分之百的男性,而不是女神。

    “印加”一词本意有“大王”和“首领”的意思,但西班牙人到来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其居民,至今已是约定俗成。

    印加人原为印第安人中克丘亚人的一支,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以狩猎为生。的的喀喀湖坐落在高高的安第斯山脉上,海拔将近4000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公里。这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湖中有52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

    湛蓝、清澈的明亮湖水,这使得其周围辽阔的风景和天空显得格外苍凉和雄浑。高海拔地区透明的空气,连同秀丽的湖光水色及围绕在其周围的岛屿,共同构造了一种色彩浓烈、明快的调色板效应,一种属于自然的景观。

    的的喀喀湖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古印加人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均自的的喀喀湖内升起。在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它因此被印第安人视为圣地,他们认为有神灵隐藏域湖水的深处。

    生活在这里的人和生物,都已经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稀薄空气。湖里栖息着世界上最罕见最奇特的一些动物,有咸水蝇,还有火烈鸟。但适应性最强的生物之一,生活在的的喀喀湖的深水之下,的的喀喀湖蛙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蛙类,又名的的喀喀皱皮蟾蜍,其外貌很奇特,皮肤松弛下垂,就像老得不能再老的样子——它也因此被评为十大最丑动物之一。跟很多两栖动物一样,皱皮蟾蜍利用可透气的皮肤进行呼吸。这里海拔高达4000米,溶解在湖水中的氧气量很少,这种蛙奇特的皮瓣和皱褶增加了体表的面积,有助于它吸入更多氧气。为了增加流过身体表面和皱褶的水量,它还会做俯卧撑。蛙类每过几个星期,就会蜕一次皮,更新自己的皮肤,但的的喀喀湖蛙不会让这些废弃有机物沉落湖底,而是吃掉它们,一点也不浪费。

    印加人最早的统治者曼科·卡帕克于公元10(或12)世纪左右率领部落从的的喀喀湖逐步向北迁移,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的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占领整个库斯科河谷,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印加帝国最早期的扩张领土是由图帕克·尤庞基开始的,他将印加帝国从不到2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扩大到哥伦比亚的帕斯托,阿根廷的图库曼,以及智利的毛雷河边,从而出现了印加文明。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誉,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而闻名于世。这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用黄金来装饰宫殿。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然而,他的后嗣因争夺皇位引起了许多内战,导至印加帝国政治不安,提供了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挑拨离间的机会。

    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泽洛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其间共传12世13王。

    有木有人给投个票点个赞啥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