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素颜
字体: 16 + -

第31章 攀岩舞者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黄河”,世代沿黄河流域而居的炎黄子孙自诩为“龙”的传人。

    这让西方人感到不安。

    因为在西方世界里,龙是一种侵略性动物,守护着宝藏,会喷火,会掠走少女。

    其实在中国文化里,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九不像”形象。

    中国人传说中的龙,原是树神的化身。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是树神崇拜的曲折反映,龙是树神,是植物之神。龙的原型是四季常青的松、柏一类乔木,松与龙不仅在外部形象上惊人地相似,而且龙的其它属性,与松也同样惊人的相似。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无论古今中外,被描述的龙的多数特质都与蛇和蜥蜴有关,比如莽山烙铁头被称为“小青龙”;很多蜥蜴被称为“龙”,比如飞龙、变色龙、水龙和科莫多龙等。

    不过,人类对待爬行动物没有中立态度,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人们要么对蛇和蜥蜴痴迷不已,要么对它们恐惧万分。亚洲人喜欢龙,而又害怕它。“叶公好龙”的成语也出自龙的传人,而且,在中国最出名的不是龙,而是猴子。这不是龙的国度,而是一个盛产猴子的地方。在中国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里,保护的多是猴子,而不是龙。其实中国人也不像龙,反而更像猴子。

    大圣就是一只猴子,但它不是一般的猴子。

    它是一只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猴子。白头叶猴别名花叶猴,是中国特有种叶猴。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之一。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金丝猴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同时由于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态,白头叶猴的研究的价值并不亚于大熊猫。在第六届国际灵长类保护大会上,白头叶猴首次被列入世界上二十五种最濒危、最需要保护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大圣之所以叫白头叶猴,看看它的头就知道了。活生生的一个高龄老爷爷坐在那里一样,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就像戴一顶白色风帽;而它的尾部上半段是黑色的,另一半的尾巴尖也是白色的,所以叫做白头叶猴。白头叶猴非常苗条,身材修长,天生的美人胚子,只不过大圣不是美女,而是一只年迈的公猴。它还有尾巴,而且尾特别长,比七十公分的身高还长出二十厘米。

    虽然大圣像个老头子一样,但它生下来并不是这样的。瞧瞧它的小儿子丁丁的模样,就知道大圣年轻时有多酷了!通体金黄的丁丁偎依在妈妈怀中,它将粉红色的小脸紧紧贴在妈妈黑乎乎的怀中,眼神真是萌翻了!观众难免不被“秒”到。白头叶猴一般生下来的时候非常漂亮,全身的毛发是金黄色的,亮闪闪的。谁会相信一个全身是金黄色的猴子能够长成头是白的,肩是白的,然后全身是黑的这么一个猴子呢!但的的确确金黄色的猴子幼仔丁丁,就是大圣的小儿子,而不是一只小金丝猴或是一只小黄猴。

    丁丁是在春天出生的,现在才半岁大。所有的猴子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对小猴的溺爱,成天带着小猴子。但当母亲饿了的时候,它就会留下幼小的丁丁,自己去找吃的。但丁丁独特的金黄色很鲜艳,周围有掠食者,这种颜色是危险的招摇,但小猴正是以这种颜色彰显自己的无助,获得家人的关注。对猴子群体而言,这种颜色意味着,“我很小很脆弱,帮助我,照顾我!”小猴显示出如此脆弱的信号,大多数成年猴子会更加担心,花更多时间在小猴身上,所以小猴有较长的婴儿期。

    婴儿期的丁丁不仅长身体,也长见识。丁丁的大脑慢慢地寻找知识,伸出手,了解树枝的韧性和弹力,以及怎么才能在树枝上蹦跶。小猴慢慢地了解周围环境和同伴,身体成长速度变慢后,它才有时间慢慢发展智力。

    实际上,白头叶猴的总数量全球不足七百只,仅栖息在广西南部扶绥、崇左、宁明和龙州等四县境内,明江以北,左江以东南的喀斯特石山地区,面积约为二百平方公里的三个保护区。其中一个是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两个分别是崇左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保护区内的石山通常很高,在石山和石山群山之间通常会有一个平地,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平地叫做弄,岗就是石山,“弄岗”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石灰岩不能储存水分,因此干旱贫瘠,很少有动物能在其中生存,因为这里潮湿多雨,所以白头叶猴选择这这样的贫瘠土地上生活。但这些黑白相间的小精灵,已经在广西和贵州喀斯特地形的石峰上生活了三百多万年。

    在白头叶猴栖息地外围是黑叶猴分布区,两者分布完全分开,因此明江和左江成为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分布的天然交界线。虽然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在分布上存在着地理隔离,然而,从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以及分子进化等方面来看,它还只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左江上游龙州县境内,群峰嵯峨,景色秀丽。在这些似笋如林的山峰之中,经过大自然千万年的冲刷淋溶形成了许多景观奇特的溶洞,水量丰富的地下河则隐没其中,成为中国热带北缘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保存最好的地区。虽然地表水极其缺乏,但降雨量丰富,林木在陡崖上、石缝中顽强地生长起来,形成稠密的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绿阔叶林。蚬木是热带石灰岩山地特有的树种,其坚硬和沉重程度几乎可列为树种之冠,保护区内有一株最大的千年巨蚬,已有2300年历史,树高48米50公分,直径近3米,仅树干体积就有107立方米,树冠面积达800平米。因为质地坚硬,“入水即沉、刀枪不入”,久享盛名的蚬木砧板,曾畅销中外;而生长在林缘、路旁的常绿灌木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之一。但这里最出名的还是猴子。

    太阳落山,半弯月亮挂在山头,披着夕云的余辉,穿过青纱帐一样的甘蔗林掩映在暮色中。甘蔗林后方岗的山崖是静悄悄的,只有树木隐约的轮廓和光滑的岩壁。但大圣一家正在这山崖上旅行。山崖陡如刀削斧凿,要住在上面,恐怕得像鸟一样拥有翅膀才行。不过,白头叶猴一个个都是攀岩高手,这些猴子自打会走路起就是卓越的攀岩专家。一百多米,甚至三百米高的悬崖绝壁,无论岩壁多么陡峭都,对于白头叶猴来说都不在话下,它们在岩壁上上下纵横,蹦跳自如,从来没有一只叶猴因为在悬崖上失足。因为在这样的悬崖绝壁失手,就意味着死亡,绝无生还的可能。白头叶猴在长期适应喀斯特峰林这种环境的过程中,就练就出了一身攀岩的绝技,就像是在表演攀岩芭蕾。

    虽然攀岩是一项极限运动,但是人类的攀岩绝对无法跟白头叶猴相比,因为人类没法在这么陡峭的悬崖石壁上面攀岩,即使借助一些工具也不行,但是白头叶猴从来都是驾轻就熟,如履平地。

    大圣一家爬上了被数代猴族磨蚀光润的石壁岩洞,它们晚上就住在这些岩洞里。如今弄岗保护区已鲜有危及猴宝宝的捕食者,然而,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国南部的这个地区是豹子、巨蟒,甚至老虎的家。为了在暗夜潜行者的利爪下存活,叶猴们前往绝处躲避,用它们高超的攀爬技巧爬到洞穴上方寻找庇护所,这使得最激进的捕食者都束手无策。每当冬日寒冷来袭,这些岩洞也能保持温暖。而且,峭壁一侧分泌的水是富含矿物质的泉水,这对猴子们而言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清晨,大圣带头从山洞中走出来。太阳有些刺眼,大圣用手在额前遮挡了一下光线,让自己的眼睛适应这明亮的早晨。在它身下的崖壁上有长条形的褐色痕迹,看似大师级的山水画家的泼墨作品。每天早晨醒来,白头叶猴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洞口排泄宿便,年深日久就留下这里些“墨宝”。现在,大圣又在这墨宝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天气还不算太冷,大圣不需要到山岗上暖和身子。它的毛发很长,背部的长毛有二十厘米。也就是说,白头叶猴身上披着一层很厚的毛皮大氅,相当于自带了一个吸热器,在冬天这有很保暖的效果。

    表演的时间到了,大圣左右腾挪几下,飞身攀上树枝,从一棵树跳到另外一棵树上,双臂灵活而舒展。它静静地蹲着半山腰的一棵孤树上,居高临下,久久不动,像是在侦查什么。周围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没有机车的声响,也不见恼人的人类。大圣发出哨音之后,陆陆续续又跳出了十几只叶猴,在树上荡来荡去。猴宝宝丁丁虎钳般的爪子,帮助它附着在妈妈身上以保证安全。每只猴子都顶着白色的小白头,拖着长长的半截白尾巴,如同在华山之巅论剑的侠客一样,飞檐走壁,轻巧地游走于山崖间的树枝上。转眼之间就下到山崖下的树丛,消失在树顶,只留下惊鸿一瞥。

    在山下的树丛中,大圣和家人又变成了平衡大师。除了叶猴,没有那个灵长类动物能出现在树梢顶端,即使在摇摇晃晃的树梢顶端,也能照常觅食。白头叶猴顾名思义,它是吃树叶的,因此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八、九成的主食是嫩芽、嫩叶,花花果果则是季节性的餐点。不过,吃素总会缺乏营养,叶猴偶然也会取食土粘和舔食岩壁,摄取矿物质用作保健。在大圣生活的领地里面,有各种各样树叶,它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吃什么样的树叶。现在还是秋季,不仅嫩叶和嫩芽较多,也有不少果子,因此觅食并不费工夫。

    它们一大家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一边东张西望,一边用手拉扯树叶树牙,扒拉下来了就送进嘴里,手脚都在不停地动。如果一群猴子都在树顶拉扯树叶的话,晃动会比较大,它们就像在一个藤蔓编成的摇床上忙乎。在石灰岩地上植被不是太好,有些树木没有藤蔓攀附,也没有两棵树相邻相依,孤树晃动很剧烈。

    虽然树梢晃动的厉害,但它们还不忘了嬉戏和打斗,这有助于小猴子练就平衡性和攀爬本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猴丁丁也越发胆大和不安分,并开始尝试更多的刺激,试图远离妈妈的身体。它周围的成年叶猴是经历诸多冒险后的幸存者,它们经验丰富,深知该怎么保护幼儿。

    但仅靠吃营养成分不高的树叶来活命,就要靠多劳多得来弥补营养不足,因此丁丁的妈妈将白天时间的70%都用来觅食了,生活真辛苦,养育儿女更辛苦!尤其是周围都是甘蔗田,还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将白头叶猴孤立在一个个犹若孤岛的石山上。幸好,它们肚子里面的胃与众不同,它们和所有黑叶猴一样,有一个高度特化的胃,胃里有分隔,具复胃性质。第一胃室里面生活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分解植物中的粗纤维,并且有解毒作用;第二胃室和第三胃室进一步充分混合和研磨食物。有一个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这么一个室,所以它吃的树叶下去就能够很快就能够分解了。

    正如大多数猴子一样,它们喜欢以家族群聚方式生活,在酒足饭饱之后,它们乐于耗费大把时间为彼此整理仪容。

    白头叶猴就这样,比较有规律地活动于树上、崖壁和山洞中,有着井然有序的社会成员关系和家庭组织方式。叶猴族群是母系社会,并且当家母猴是举家觅食和搬迁的领队人物。

    但要生活在弄岗这样石灰岩环境里面,必须有足够的食物,也没有人类来干扰。不幸的是,当地老百姓把石山岗与石山中间的弄开垦了,种上了甘蔗、黄麻和豆子。贪心的人类开垦了弄还不算,甚至开垦到岗的山顶,直到无法再开垦的地方。于是,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就被无限制地侵占了。它们需要安宁和静谧的生活,但人类的活动,人为的破坏和干扰,极大影响了它们的一切,包括玩耍和取食,甚至是交配和生殖,所以白头叶猴濒临灭绝。在白头叶猴分布的这些范围内,总数量只有六百多只,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比大熊猫更稀少,比大熊猫还珍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