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玥
字体: 16 + -

第3章 黄埔军校

    第三章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成立于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由当时的开国大元帅,被开国高祖陛下称为恶胆长在腰间的朱春元帅设立,一生戎马的朱春功成之后并没有继续留任兵马大元帅一职,不顾高祖再三挽留,执意选择卸甲归田,高祖只好退而求其次,恳请朱春担任举全国文教之力而建的黄埔军校校长,朱春无奈,只好答应。

    黄埔军校设立之初,面对蜂拥而至的豪门之后,朱春便预感到以后会出现依靠裙带镀金的不学无术之人,因此说出了:“我拦不住你进来,但我可以挡着不让你出去”的话。这句话也成为了黄埔军校坚持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办学方针,那就是,每一个从黄浦走出去的毕业生,都不是只会高谈论阔的赵括,从皇室守备队最精锐的指挥官到乡镇最平凡的治安官,只要是黄浦军校的毕业生,都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职责。

    此时万俟郎就站在黄浦军校的门口,看着由高祖亲笔提名的黄埔军校四个大字,在看看由朱春写的:“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还有门口挺拔的哨兵,熙熙攘攘的新生,老生,不由得,心中生出唯有此地,方荣得下我之慷慨。

    其实万俟郎早该来这里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就该来这里了,可惜,他没有十六岁。一生最璀璨的十年,他是在战俘营中渡过的。

    在万俟郎晚年所著的个人回忆录《我是怎样一路打到克里姆林宫的》当中,对于这十年,万俟郎并没有过多的提及,仅仅用“现在看来,战俘营的日子于我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带给我的,并不全是苦难和折磨,还有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和顽强,毕竟,连那个害怕知道同伴名字的日子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糟糕的吗?”这不难理解,随时都有人死去,你不可能有长久的朋友,他们随时会死,包括你,熟知相识唯一带来的,就是当他死后你的痛苦,而你又偏偏无法改变这一切,久而久之,你也会放弃希望,走向自我毁灭一途。

    但那些都过去了,现在,万俟郎终于能昂着头走进这里了,族人的血债,沦落的家乡,还等着自己呢。

    黄埔军校并不限制新生的年龄和出身,只要能通过入学考核就可以,至于考核的标准,随考核官的心情而定,这样做未免太过儿戏,但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这项灵活的规定,黄埔军校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至于陷入到教条迂腐的深坑里去。因此,大唐帝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离黄埔军校的距离就是你到黄埔军校的距离。

    当万俟郎见到考核官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天快黑了,他是今天最后一个批次的参与者了,和他一起参与考核的还有四个人。当他们五个走进考场的时候,一个相貌平平,眼角皱纹堆得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几乎看不到的精瘦男子就坐在考场中唯一的一把椅子上。

    “你们的考题是,你们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会被淘汰,让你选,你会选择淘汰哪一个?这个人不能是自己。”看着四仰八叉双手抱在胸前的考官,万俟郎五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这算什么考题?互相对视一眼,五人之前素不相识,个人品行,能力,底细全然不知,这该如何选择?

    “可以做出回答了,你们回答的时候,其他人会受到静默法术的影响,听不到你们说的,我相信,他们也不敢扭头去看你嘴型,所以,你们可以放心作答。”

    很不幸,万俟郎是第一个回答者。沉思半刻,万俟郎没有做出回答,反而发问道:“我为什么要做出选择呢?”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你站在这里,因为你想进入黄埔军校。”

    “也就是说,是你要让我做出这个选择,对吗?”低头审视着自己手中的猎弓,万俟郎用平静的语调说道:“那没有你,我就不用做出选择了,对吗?”

    话音未落,一只羽箭直奔考官面门而去。

    轻轻扭头,考官便躲开了,尽管这一箭,已经是一个四级游侠的巅峰,但面对6级的守护者来说,连威胁都算不上。

    万俟郎也没有妄想通过这一箭伤到考官,盛名之下无虚士,黄埔军校卧虎藏龙之辈数不胜数,更合论能做考官,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这就是我的回答,考官,当没有我心仪的选项,要么我创造选项,要么我不会选择,而会解决掉这个难题。”

    “很有趣的回答。”用右手食指摸着下巴的考官盯着万俟郎,似笑非笑:“你也很有趣。”

    其他四人因为受到了静默法术的影响,并不知道万俟郎的回答,只是看到了那一箭。随后,他们也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考核完成后半个时辰,万俟郎便收到了考核通过的通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份科目选择建议,有三个考官建议科目,分别是游侠进阶,情报收集,作战谋略。

    黄埔军校没有如同其他学院那样设立不同的科系,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科目学习,你可以随时增加自己的所学科目,但不得减少,最少要六科成绩合格,你才会被准许毕业。其他例如基本军事操课等十二项课程属于必修科目。

    这些科目,你可以自己利用学院内的资源自学,也可以去听导师的课,一切由你自己做主。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有人一年毕业,还有十年的老学长。

    毕竟黄埔军校俨然一座小城,因为国家的大力扶持,生活在这里的开销,远远小于出去自谋生路。

    按照万俟郎的计划,自己会在这里学习两年,充实自己,并且要有自己的人脉,和沙俄帝国有血海深仇的可不仅仅只是自己,单靠自己一个人,或许能杀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沙俄鬼子,但收复失地,单靠自己一人可做不到。

    万俟郎的考核情况不久后就摆在了李玥的书桌上。皇帝陛下的书记官可不敢忘记皇上“此人讯息,第一时间呈于寡人”的吩咐。

    这份考核情况除了有万俟郎所说之言,所行之事,还包括现场考官的评语:“该生不拘泥于现有情形,思维跳脱,能够另辟蹊径,只是手段单一,考虑欠全。”

    “你认为这个万俟郎如何啊?”书案前的韩正听了此问,也摸不透李玥心中究竟如何打算,就算此人是万俟后人,但万俟家族已经消失了十年之久,该平反的平反了,该追封的追封了,该歌颂的也歌颂了,十年了,早已物是人非,此人却是万俟之后不假,但皇帝真想彰显自己的仁德,给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赏赐一个爵位,先观察观察再说才是帝王的驭下之道,如此重视此人,难道皇上对万俟家的香火情还没有断?

    不应该啊,掌权以来,陛下一直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甚至做的,比历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会在如此浅显的事情上如此大费周章?

    “陛下,此人来历尚未查清,再者,消失了十年之久的万俟后人为何偏偏在横刀计划准备实施的关键时刻出现,还有,万俟家族已经覆灭,仅仅一个万俟幼子,恐难以成事啊,依末将所看,先密切监视,假使此人真有大志大才,未尝不可一用。”

    “横刀计划推迟发动,至于何时再启,再议。”

    韩正不曾想一向谋定而动,行事缜密的李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由得愣了一瞬:“陛下,不可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此时停止,各项异变恐怕会有泄密的风险啊。”

    “准备了几十年的横刀计划要是会这样夭折,那也就不用进行了,不如趁早让我麻衣跪俯,纳城而降。”

    知道李玥生气,但“陛下三思”这样的言语,韩正还是要说的。对于万俟郎此人,韩正也不由得多上了几分心,他不是在黄埔军校里嘛,正好,让自己去会会这个推迟横刀计划的罪魁祸首,谁让我是校长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