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
字体: 16 + -

第一卷 新政 第一百零八章 贵客上门

    管家张福看见郑乙去厨房卸水了,方才放心地向前院走去,张福是张廷玉的远方亲戚,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张家长大,成年后被张廷玉委以管家的差事,想来也是值得张廷玉信赖之人。

    刚转过墙角,张福就看见张若霭正站在门廊里,伸着脖子看这边呢,

    他一脸的焦急样,看着很是急躁。

    张若霭字晴岚,他是张廷玉的大儿子,今年二十三岁,雍正十一年的进士,说起这个张若霭很是有故事,他自幼聪明好学,是出了名的神童。

    他在雍正十一年时参加了朝廷的进士考试,在殿试时他的试卷被雍正看好,当时就准备给他一甲状元了,可当拆开卷首密封,露出名字时,雍正看到这人竟然是张廷玉的大公子张若霭,雍正当场就对担任主考官的张廷玉表示祝贺,其他考官也都围过来祝贺张廷玉。

    按理说,张廷玉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跪在雍正帝面前,恳求雍正帝把张若霭的状元名次取消,雍正等人很是诧异,因为能够被钦点为状元可是很大的荣誉的,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目标。

    张廷玉的拒绝的理由有两点,其一是,张家两代在朝廷为相,已经得了朝廷的很大恩典了,不想让儿子再跟天下普通士子争功名了,其二是,张廷玉为那届的主考官,如果自己的儿子高中状元,毕定会招来非议,他这是为了避嫌。

    这两点理由都是大公无私的理由,张廷玉说得是义正言辞,而且态度很是坚决,就是要雍正收回圣命。

    雍正也很诧异,因为他最开始也不知道这考卷是张若霭的,当时钦点他为状元,也是看好了他的文章,雍正本想着按成绩来了,可看张廷玉这坚决的样子,他也只好放弃了,不过也给了张若霭二甲第一名的名次。

    二甲第一名被称为“传胪”,也是非常好的名次,不过比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差了太多,状元是一科之首,在这二百多人的进士里是第一名,被称为文魁,所受的荣誉很是高,能够直接进翰林院。

    张若霭就因为父亲的大公无私,而被剥夺了状元的头衔,想来也很少悲催,不过,父命难违,他也就只能安心接受了。

    不过,雍正也没亏待张若霭,让他入职翰林院,成为编修,后来又入职南书房,成为皇上的秘书,发展也是不错。

    “送水的来了吗?”张若霭看见张福走过来忙大声问道。

    “送来了,送来了。”张福快走几步上前回答道。

    “可

    算来了,急死我了,快点,去吩咐厨房,让他们沏一大壶龙井,要今年那罐新茶。”张若霭依旧大声吩咐道。

    “是,大公子。”张福答应后转身向厨房跑去。

    “若霭,进屋来。”屋里传出张廷玉的喊声。

    张若霭听见父亲喊自己,赶紧走进屋,只见张廷玉正坐在太师椅上,戴着老花镜看书呢。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睛早就花了,这与他经常晚上看公文有关,因为照明都是用的油灯,灯光很是昏暗,所以很伤眼睛,这副眼镜是水晶石的,是雍正特意吩咐内务府造办处,给张廷玉打造的,也算是对他勤劳工作的奖励吧。

    “父亲。”张若霭走进屋后,规规矩矩地站在张廷玉面前喊道。

    张廷玉家世代书香门第,对子孙的教育很是严格,所以张若霭得尊敬。

    “告诉你多少遍了,行事要稳重,不要急急燥燥的,更不要对下人大呼小叫的,得注重涵养才是。”张廷玉放下书本对张若霭世代。

    “是,父亲。”张若霭低头答应道。

    “你去大门口迎迎李卫吧,估计他快到了。”张廷玉吩咐道。

    “是,父亲。”张若霭答应后,转身向外走。

    “对了,等等,你顺便告诉张福,让他用大茶壶沏茶,记得拿只大海碗过来。”张廷玉叫住张若霭吩咐道。

    “要大海碗干嘛?”张若霭不解地问的。

    “李卫喝茶一向是用大海碗的,小茶杯盛茶水还不够他一口的呢。”张廷玉摘下眼镜对张若霭世代。

    “他是直隶总督,封疆大吏的,咋这么样?”张若霭问道,他把“粗鲁”两个字咽下去了,他怕父亲责备,因为张廷玉不准子女们说脏话,他家家教很是严格。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和癖好,就比如我,山珍海味的不喜欢,就是喜欢吃老咸菜,这能说粗鲁嘛。”张廷玉看着张若霭回答道。

    张廷玉祖籍是安徽桐城,但是他出生在京城,他虽然没在桐城老家待过,可却喜欢吃老家的咸菜,顿顿都离不开。

    “听说这个李卫是个字盲?”张若霭小声地问道。

    “休要这样说人,读书人要儒雅,不要背后嘀咕。”张廷玉教育张若霭道。

    “儿子没侮辱的意思,只是听坊间这么传呢。”张若霭红着脸解释道,他被父亲责怪,不好意思了。

    “识字咋了?不识字又咋了?官品如人品,人品不好,官品

    也不会好,识字多也只不过是个斯文败类罢了,李卫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人品最是高尚,他虽然不识字,可最是讲大义的人了,你啊,好好跟人家学学吧。”张廷玉教育张若霭道。

    “是,父亲,儿子记住了。”张若霭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张若霭说完赶紧转身离开,他知道弄不好老爷子又会喋喋不休起来,他从小就是在老爷子的喋喋不休中长大的,所以很是厌烦。

    张廷玉看儿子走出去了,他又戴上花镜,看起书来,他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看书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刚翻了一页,就听见院子里传来说话声,张廷玉赶紧放下书,向外走去。

    张廷玉不但岁数比李卫大,而且官职也比李卫高,他完全不用去屋外迎接,能够从太师椅上站起来一下,已经是对李卫的重视了,可他此刻却要去屋外迎接,可见对李卫到来很是重视。

    张廷玉与李卫都是雍正身边的红人,可俩人的交集却很少,这也是因为李卫长期在外任职,而张廷玉却是在京城没挪过地方,再加上俩人的文化差异,他俩还真聊不到一块。

    虽然他教育儿子不能轻视李卫的不识字,可他骨子里还真是很看轻这个目不识丁的李卫的,况且这个李卫性格大大咧咧,行事也很粗鲁,这些都令张廷玉对他很不看好。

    这些对李卫的认识和感觉都是以前的,或者说是雍正还活着时候的,现在可是不同了。

    雍正的突然暴毙,很令张廷玉和李卫猝不及防,也让他俩感到了孤立。

    因为新皇帝跟鄂尔泰交好,而他俩都与鄂尔泰不睦,这就是应了那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既然他俩都视鄂尔泰为敌人,那么他俩自然就成了朋友了,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所有的分歧也就烟消云散了,什么目不识丁,什么粗鲁,什么清高,这些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共同对付敌人才是王道。

    而促使张廷玉最终向李卫抛出橄榄枝的原因,还是这次李卫进京的“一哭成名”。

    虽然,李卫早就是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可在张廷玉眼里还是无所谓的。

    因为天下九大总督,哪个都对张廷玉尊敬有加,他是不需要对李卫这样重视的。

    可现在不同了,李卫已经是新皇帝眼中的红人了,别说张廷玉了,就是像庄亲王允禄,以及和亲王弘昼这样的王公,都对他另眼看待,可见李卫现在是多么的炙手可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