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
字体: 16 + -

第一卷 新政 第七十一章 论政宽猛

    陈大受心里热乎乎的,要知道皇上一般时都是直接称呼大臣名或者是某大人,叫大臣字的时候很少,能够被皇上以字想称,必是皇上亲近之臣,陈大受想自己与皇上初次见面,就得到皇上如此厚爱,真是难得的好运,也是天大的福气。

    乾隆对于这个不苟言笑的陈大受有份特别的好感,他相貌平平,也不善于阿谀奉承,可他身上有种让人信赖的气息,跟他说话聊天感到很是舒服和放松,这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在这诺大的紫禁城里,能够像个老友似聊天说话的人真是难找,都端着架子,生怕被皇上轻视,这样反而令乾隆感到很累很不舒服,如今遇到的这个翰林院八品小官,不但博学,还很沉稳,有种波澜不惊的气概和平易近人的风范。

    “占咸啊,最近在读什么书?”乾隆问道,他开始聊起来闲天来。

    “皇上这么一叫臣,臣还有些不习惯。”陈大受说道,他感到有些别扭。

    “呵呵,习惯就好了,名字名字嘛,都是给别人叫的。”乾隆说道,他语气和蔼,完全像跟老友在聊天一样。

    “也是,习惯成自然嘛,回皇上刚才的问话,臣最近又读了遍《左传》。”陈大受回答道。

    “哦,读《左传》不错啊,读到哪里了?”乾隆问道。

    “臣读到《昭公》了。”陈大受回答道。

    “说来听听,听你说个又字,想必是很有心得。”乾隆身子靠到椅背上,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那臣就说说?”陈大受请示道。

    “说嘛,客气啥。”乾隆随意地说道。

    “臣读《左传》尤喜子产,认为他才是春秋时期中流砥柱的人物,他不但是郑国的国卿,更是当时一众国的表率,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连儒家的孔子和法家的韩非子都是受他影响,他俩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他,子产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人物。”陈大受说道。

    “你是说那个曾经说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公孙桥?”乾隆问道。

    “对,就是子产,他姓公孙名桥,子产是他的字,后人一般都以字称呼他,知道他名字的不多,皇上好学问。”陈大受禁不住夸赞道。

    “

    呵呵,以前师傅张廷玉给我讲过,所以一直记得。”乾隆说道。

    “原来皇上早就知道子产啊,臣这不是班门弄斧嘛。”陈大受不好意思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学问哪有高低的,都是各有见地,说吧。”乾隆鼓励道。

    “子产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两朝国公,属于劳苦功高的人物,那个时期,天下分了很多小国,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纷争,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子产所在的郑国挨着晋国,晋国当时比郑国强大很多,经常以各种借口想要欺压郑国,子产每每都据理力争,每次都让晋国无功而返。

    比如有一次,子产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晋国接待怠慢,给他们安排了一间很小的客馆,院里连使团的车马都装不下,郑简公本来想忍气吞声,可子产不同意,他令人拆除晋国招待他们客馆的围墙,并以此安置郑国使团的车马。

    晋国大夫士文伯对子产加以责备,子产从容应对,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误在晋国一方,最终得到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这就是有名的‘子产坏馆垣’。

    子产还比较有名的故事是‘子产不毁乡校’,乡校本来是郑国设立的供郑国人学习和聚会的地方,经常聚集很多人在这议论朝政,有大臣就害怕这些人非议朝政,给国家抹黑,所以就建议子产把乡校取消了。

    可子产却反对,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足见他心胸开阔,亲政爱民,孔子也赞扬他‘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产论尹何为邑’也很有名,说的是郑国上卿子皮想派年轻而忠厚的尹何任邑大夫,子产不同意,认为应该先让尹何学习政事,然后再来治理政事。

    他说‘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又告诫子皮‘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意思是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而要多看他内心和人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这些都是施政的一个方面,臣觉得子产提出的‘论政宽猛’是最为经典的,是后世各朝代特别是本朝借鉴的。”陈大受说了一大通。

    “你仔细说说这

    ‘论政宽猛’”乾隆来了兴趣,本来他是悠闲的靠在椅背上的,此刻是坐直了身子,聚精会神地看着陈大受,认真听讲的样子像名求学的学子。

    “子产临终时交代继任者子大叔说‘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子大叔性格有些弱,不忍心对国民施以猛政,结果是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子大叔懊悔不已,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听子产的话,没有实行宽猛相济的朝政。

    孔子最是欣赏子产的‘论政宽猛’论,他曾经说过:善哉,政宽而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而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纵观雍正一朝,世宗殚精竭虑劳苦一生,为本朝留下了巨大财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可毕竟是猛大于宽,很多政令太过严苛,这样反而令很多人反感和抵抗。

    臣觉得皇上您亲政就应该实行新政,要实行宽严相济的政策,那样才能做到天下太平,四海升平,人心安平。”陈大受用了三个平字结束了这段大论。

    “好,好,好,好个宽猛相济,占咸啊,朕真的得高眼相看你了。”乾隆连说了四个好字,作为对陈大受的夸奖。

    “皇上过奖了,这些只是臣的粗论陋言,皇上不要当真。”陈大受谦虚道。

    “你说说具体做法。”乾隆站起身,他来了精神头。

    “我想问问皇上,世宗猛政在哪里?”陈大受看着站起来的乾隆问道。

    “这...”乾隆迟疑了。

    “臣知道皇上的难处,让我说吧,世宗猛政在于兄弟,在于身边人,您说是不?”陈大受问道。

    “嗯。”乾隆简单地答应道。

    “臣觉得皇上目前最应该做一件事情。”陈大受说道。

    “什么事?”乾隆问道。

    “皇上,您看。”陈大受说着沾着桌上的茶水,在书案上写了个字。

    乾隆走过去,仔细观看,只见是一个大大的“赦”字。

    乾隆看后一怔了,抬头看了看陈大受,只见陈大受一脸严肃,正目光平静地看着自己呢,乾隆感觉身上一股热血在流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