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字体: 16 + -

第3章 《》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第二章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诗曰:

    宇宙人类我和你,一爱相忘表与里;王母挥河难阻断,鹊桥牛郎会织女。

    小时候喜欢捉迷藏,远处不敢去,黑烟咕咚的怕踩谁尾巴上,否则嗷的一声,心里就得腾腾半天;可是近地方一会儿就晒完了,索然无味后,常常幻想,如果我就站在你的对面,你就是找不到我,那我该有多少粉丝呀?可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回该怅然若失了。

    其实困惑应该不是单单吾辈,列位,有谁见过只有一面的纸张吗?有谁见过只有手心没有手背的手吗?世间最大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他们永远都要背靠背,即便换了位置,也要誓死相对。

    对于这种局面,尽管同情,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解决他们两地分居的政策,只好先做一些思想安抚工作。要教育他们,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更要认识到事物普遍具有的两面性,你们看,来回,黑白,长短,曲直等等一大批骨干分子,他们的问题也同样没有解决嘛;是不是,啊——,这个——,所以,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留待聪慧的后人慢慢想办法。况且,老天爷是不是只叫你们买了一张单程车票啊?好好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啊——所以,要考虑全局,不要让鸡毛蒜皮干扰了大方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许,事物的两面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宇宙当然也应该有她的两面性。只不过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下的眼光来看,这种两面性是非常特殊的,而不像一张纸那样,可以很轻易的分出ab面。

    其实,世上本来就不可能找出两颗一模一样的核桃。即便是外貌的相像,内在也是根本的区别。因为我们都是同一的裂变,一个变成了多个,还能一样吗?克隆、复制、三d打印也不行,因为克隆、复制本身已经打上了山寨的标签,还要煞费心机追究其肚里的品质吗?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宇宙固然伟大,但在自认为更加伟大的人类的百科全书里,她被安置在了事物的条目。既然是事物,就不会只有前脸儿,而没有背影。况且,人类自己也划分为正面和背影,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宇宙概莫能外,宇宙也是两面的,只不过宇宙是和人类构成了两面性,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或者也可以说,宇宙是人类的另一面。

    接受新事物总是要费些周折的;同时,说服别人接受新事物也是要费些口舌的。比如媒妁时代,新婚夫妇从未谋面,当洞房花烛的激情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酒也醒了,人也醒了,一回头,身边有个他(她)?二位不也得癔症半天吗?所以,我们首先要来讨论关于事物存在的意义。

    应该说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已经存在了,还没有意义吗?至于说谁喜欢,谁不喜欢;合谁心意,不合谁的心意,那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个别的谁们或是因为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或者并不是因为那个谁们。

    当然,这种意义是各自认定,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很难分得清楚,究竟是它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它的存在意义?还是它的存在意义决定了它的存在方式。

    如果想一想,也许原因可能很简单。比如,仅仅就是为了显摆,或者叫炫耀式存在。孤独寂寞,无声无息,自娱自乐,自作自受,也许很快就厌烦了。于是,衣锦还乡,沿街夸官,便不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了。这当然是我们冒昧揣度的狂妄,以宇宙的宽广厚重,定当别有情愫。

    所以,唯物主义哲学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也就是说,宇宙是物质的,不管有没有人类,宇宙都是自由自在的存在的。唉!“实”者漫天光影,一“唯”剑走偏锋。将物质和意识强行拆散,看来棒打鸳鸯无处不在,所以,《化蝶》冲破了地理和族群的障碍,这里叫《梁山伯与祝英台》,那里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认为:当无奈发生的时候,艺术或能够编排生活,但却不一定能够驾驭生活。

    或许,这种认知局限性还将人类定格为:我等们现在的这个模样及有限延展部分。这一定是混淆了集合和个体概念的区别,割裂了片面和整体的关系,容当后话。眼下,我们还是循着追星的热望,继续爆料宇宙的聪慧与多情。

    我们只能说,宇宙是宇宙间唯一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他或她自带了心上热恋的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从来就准备演绎一场不离不弃,不媚不俗,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环幕实景的、连续爱情大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人类在这场大戏中注定会扮演男一号或者女一号。因为,这是制片人和导演的特殊关系。

    也就是说,物质的产生和存在,就如同前来拜访的客人,都是带着盖了钢印的介绍信的,而且那个时候的老物件儿都是真格儿的。不像眼下的某些地方,骗子满天飞,名片就是明着骗,专害同胞与亲人。宇宙其实并不允许不法分子,否则运行将会失调,大戏又得从头再来一次,反复重拍,浪费许多情绪。所以,中国人民常说:“天理昭彰,善恶分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定要报”。

    所以,我们应该说,所有的存在都是已知的,而没有未知的存在。只不过被谁知的问题,怎么知的问题,或者,什么是知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知者,反映也。不同的看法就是不同的反映,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仁者乐水,智者乐山”。

    当然存在也有存在的丰富性,至少可以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一定时空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某种感知的就是显性存在,否则就是隐性存在。比如宇宙就可以被理解为显性存在,反映就可以被理解为隐性存在。这是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站在反映的角度,也可以理解反映是显性存在,宇宙是隐性存在。

    觉得费解吗?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对于人类来说,水是显性存在,而对于鱼来说,没有水才是显性存在,因为那里站着阎王爷。所以,地震的时候,为什们其他动物跑得比兔子还快?因为它们能看到的,我们人类现在还看不到。它们能感觉到的,我们人类现在还感觉不到。所以,善待动物,也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既然讨论有意义论,那么一定是因为存在无意义论的问题。好在我们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既然说到这里,我们的感觉是,讨论存在的有、无意义论,比讨论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第二性问题,也就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问题有意义的多,而且有意思的多。因为,我们必须时刻满怀真诚,给任何存在者以同等的反映,只是反应可能会有些区别。

    所以,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我们有时替换为存在和反映,只不过这种反映也可以称为自映并无不可,雌雄同体又怎么了?玉米和花儿们,是可爱呢?还是可笑呢?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关于存在多样性的表达。

    为人类找个伴儿的行为,似乎由来已久。“杞国本无事,何必忧天倾”。我们认为,人类并非孤独,宇宙也不是孤立的。只是被相似性观念局限了视野,从而形成了丛林意识。于是,多重宇宙论指手画脚,甚嚣尘上;不找个跟我们模样差不多的家伙怼一架,怎么着也不甘心。所以,弱肉强食的故事,似乎说到了人类的心坎儿里,凡是有好处的地方,总是弹痕遍地,一片狼藉。

    其实,人类的伴侣就是宇宙,宇宙的伴侣就是人类,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荒地老,恩恩爱爱,想分也分不开。他们拥抱着来到我们的意识中,他们的暂时被分开,只是永恒乐章的休止符;这是音的休止,而非乐的停顿,仅为增添华彩而已,别无他意。换言之,互为表里的问题,或是观察的角度问题。现在,我们的好些衣装已经不分内外,正反都可以穿,这也是进步。

    这里,我们其实是在讨论宇宙和人类——物质和意识——存在和反映的一致性和不可分性。只不过在这场戏里,我们暂且让宇宙扮演了物质,而让人类扮演了意识。

    此前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唯心主义的台词是:一切都是我心的幻象;如果一巴掌扇在脸上,台词则是:幻觉,幻觉。唯物主义的台词是:桥归桥,路归路,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路人甲问:汝钱何来?答曰:或天帝赠乎?

    所以,这是一部至今没有结局的肥皂剧,要想把这场大戏继续演下去,至少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说宇宙有它的另一面?

    首先,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也不会孤立的存在,宇宙也概莫能外。这是由事物的意义论所决定的,这种意义从本质上讲不是实用性的,而是指它的可知性。

    其次,所谓不孤立,也并非单指数量上的多寡,本身能够解决问题的复合体,也可以看做多样事物的特殊存在形式。比如生物的两性复合、自我交配、自我繁育种类等。那么,什么是孤立的存在呢?那个著名的、关于物质概念的、耳熟能详的一般解释,就是杰出的孤立表现的代表。

    那么他们如何能够如此斩钉截铁的武断呢?他们凭什么拒绝了在物质存在中人类意识的美意呢?仅仅是因为实证主义——这部人类自我编纂的经书。错处,定理也迷信。

    如果科学是纯洁的,那么科学本来就是接受和怀疑的化身,并不是先入为主的泥胎。而实证主义则有《姊妹易嫁》之嫌,是科学之树的荒枝,永远不要指望它能够开花结果。其经典咒语是:存在本来存在,不管你来是不来;存在还会存在,不管你在还是不在。颇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大无畏气概。

    当信仰仍然停留在乞讨的时代,雕刻的、塑造的神像往往被顶礼膜拜,时间长了,便“信则灵”。这就是当代的某些逻辑。然而,逻辑与推理本来就是意识的东西,你可以用,他也可以用,以一种意识反对另一种意识其实毫无意义。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何以能够大行其道,纵横江湖无其右呢?只能有一种解释:霸权红利。

    所以,我们说,既然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是条件存在,那么,明显的脉络应该是:条件有,证明有。也就是说,这个事物有存在的条件,而且有它存在的证据。存在是像,证明是映。二者不是一实一虚,而都是实在的,只是关于实在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对实在的认识不能固化,同时,对反映的认识也不能固化;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背诵识字课本,本本主义害死人。

    我们的意思是:宇宙是唯一的,如果要她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似乎找不到旁证,只能自证。当然,这种自证只是人类的类推,而从宇宙的眼光来看,其实应该是常识。汽车靠左行或者靠右行本身说明不了什么,但在实行不同规则的地区,期初或者会引起惊诧和疑问,但是时间久了,也许就习以为常了。

    所以,宇宙的一面是:我存在;另一面是:我有我存在的证据。

    第二个方面,看来,我们有必要必须进一步认识关于存在的多种表现形式的问题。

    大家知道,任何语言表达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更别说偷换概念技巧的卖弄,所以往往误入词汇混淆的歧途。我们只好一再声明:我们的讨论里,“物质、存在、实在”可能被混用。一方水土一方人,咱这儿就是允许一把酒壶配三个茶杯,您受累。

    强势的好处就是可以争得发言机会,所以,曾经被认为不是物质的实在,有可能就此登上存在的大雅之堂,如果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倒也可喜可贺。

    比如,意识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是物质的延伸。如果说思想产生于人类,人类是物质的,物质产生的东西似乎也应该是物质的,这就是物质的延展性特点。比如液化气是物质,但它是其他可燃物的延伸;然后火就是天然气的延伸,进而热又是更进一步的延伸,动力又是热的延伸。如此,可视物一步步转化成了可感物,但是,我们一般不会因为看不到它们就否定它们的存在性。只不过,关于意识的理解更具有挑战性而已。

    如果我们谦虚,那么我们应该承认,宇宙是莫名其妙的,意识也是莫名其妙的。所以,我们只好认为,我们存在了,我们存在于一个时空,这个时空我们定义为宇宙。

    我们认为它是存在的,我们也是存在的。时间代表了长度,空间代表了宽度,但空间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只是一般的自我存在,它是具体的存在载体。时间和空间是并存的,是不可分割的,这个一般存在就是时间。当我们认为是空,是无的时候,它以时间的方式存在;当具体存在发生的时候,时间在延续,一般存在也在延续。一般与具体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物质和意识一样,它们的分开,只是为了提供证明它们分不开的证据。

    宇宙是存在的,如果叫作物质,或许名词性更加强烈一些。那么怎么证明她的存在呢?一般认为,我们感知到了,所以它存在。当然,这样看起来还是唯心了些,或者很不科学。于是,有了宇宙学,天文学,考古学,光谱学,有了射电望远镜,有了粒子分析,有了碳测定等等。按科学的说法,逻辑链条证明了宇宙的存在。那没有证明的时候呢?宇宙是否存在呢?科学说,当然存在,你看,我已经给你证明了,如果你不坚持蒙昧,如果你相信科学的话。

    当然,我们没有否定这种结论的办法。问题是,目前人类不就是因为唯物还是唯心不能下定论吗?唯物者坚持物质的客观性,而且证明给你看;唯心者坚持物在我心,有我有物,无我无物,他们也能证明给你看。他们说,我说世界上有龙凤,你看不见,就说没有;元素周期表中还有几个是空着的,虚位以待这是几个意思?你给我拿出来看看?于是,嘴仗不休。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或在我们对于人类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恐怕这才是关键,是我们下面要着重讨论的。

    第三个方面,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是宇宙的另一面呢?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关于人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们说,人类首先是个集合概念,而且是个历史概念;他不是个别的反映,不是你我的反映,而是人类这个概念的整体性一般反映。其次,他是意识的载体。意识就是反映,就是镜像,就是证明,就是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意识其实并不是人类意识,而是宇宙意识,只不过,它用人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既然这个人类不是简单的你我,不是简单的过去、未来、现在的人类,那就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也不能是物理的解释,或者文化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自己,我们是否觉得我们就包括在宇宙之内?或者说我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呢?但同时我们又能感知宇宙,而且觉得自己有区别于宇宙,似乎宇宙是一部分,我们是另外一部分。所以,我们觉得现在的我们和宇宙是共存的,是现实的,是客观实在的存在;那么,没有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时候呢?这个宇宙还存在吗?我们在哪里呢?原来没有我们吗?以后的我们永远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吗?

    也许,开天辟地并不存在,大家看,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混沌了?当然,一种现象有一种现象的存在的道理,一种说法也有一种说法的道理。比如,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必须暂时的把我们与宇宙区别开来,以求说明另外的问题。

    然而,歧义就此发生,走了岔道,越分越远,以至于迷了路:第一,我们或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否则,我们是谁?第二,迷惑是因为某些讨论把个体的人类和作为集合概念的人类混为一谈了,这就是偷换概念;第三,某些讨论把人类和人类的意识割裂开来,否认或者说漠视了意识是人类的延展部分,进而否认意识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所以,第四,是教条主义者自己唯心主义了,凭空弄出个自称是虚无的意识来。况且,如果真有这种东西存在,那么,它从哪里来呢?它又存在在哪里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死胡同钻不过去了,另一条光明大道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在眼前,那就是:第一。宇宙和人类本来就是一体的,同生共死;第二,宇宙和人类是互为条件产生和存在的;第三,宇宙和人类是互为证明的,或者是互为反映的;第四,宇宙和人类也许可以相互转化;第五,所谓宇宙,不是人类以外的宇宙,不是单纯的宇宙,是包括人类在内,以及人类的延伸物——意识在内的宇宙;甚至可以说,人类也是宇宙的延伸物;同时,所谓人类,也不是宇宙以外的人类,不是孤立的人类,更不是你我个体的人类,是包括宇宙在内的人类。

    所以,这个人类不存在过去没有,将来消失的问题,他们与宇宙休戚与共,共有共无,只不过,与我们当前认知的存在形式有所差别而已。

    所以,作为宇宙另一面或者说反映者的这个人类,其实就是以人类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物质存在,它与宇宙与生俱来,为宇宙生,为宇宙死,反之亦然。它没有自己单独的目的,它与宇宙是一体的,它们的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诞生——存在——证明存在。至于说这种目的性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或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即便是这样,即便是被反映,以人类的精悍与短暂,岂能覆盖宇宙的全部?恐怕需要其他反映吧?说人类是另一面恐怕还是太唯心了吧?

    我们想说的是,第一,似乎已经不能再唯心的伤感人类的短暂,难道现在还不能明白人类的多种存在方式吗?是否真的有人会对自己所处的这种存在方式产生偏执的喜好吗?况且这也由不得你我;第二,从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原理出发,我们既然被定义成了人类,我们就姑且把这种反映的存在形式之金,贴在我们自己脸上好了;如果有人非要替换一个其他概念,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他去吧,别告诉我原委。

    好了,人类作为宇宙的另一面,只是天作地和的必然选择。因为人类本来就是宇宙的一部分,选择谁来执行这个功能,也许有随机成分。正如杜鹃和牡丹的名字,如果当初反过来叫,阁下觉得呢?

    物质——实在——存在,认识宇宙的递进概念,或可解决众多的哲学和世俗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