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之不了情缘
字体: 16 + -

第2章 我是一个怪人

    我是一个怪人。最早这么说我的是我的奶奶,那时的我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她抱着我去村里的卫生室打预防针,当医生把那根细细的针头扎进孩子们的皮肤时,几乎所的孩子都疼的哇哇大哭。轮到我时,我只是呆呆看着针头扎进肉里,无动于衷。

    医生抬眼望了望我,说:“这孩子真奇怪,不怕疼。”

    于是,我奶奶后来逢人便说:“我家小星星是一个怪人,打针时一声不吭,好像针头扎的不是他。”

    在我能听懂话时,我奶奶还是这样说我。我觉得好奇,就偷偷用一根缝衣针扎进胳膊,但我疼的差一点跳了起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鬼故事,而我爷爷又最能讲鬼故事了。他除了看到过鬼,还多次看到过鬼火。他说,死去的人鬼火是白色的,透亮,有大有小,在坟地里不停的蹦跳,但不发光芒。将要死的人也有鬼火,是红色的,像团炭火,没有火苗,喜欢跟在走夜路的人身后。

    有一次,我爷爷在山外喝酒,半夜回来就被这种东西跟上了,距离他一丈开外,不紧不慢,跟了他几里地。我爷爷很纳闷,想,是谁呢?要死了还在跟他闹。

    没几天,躺在病床上的老李头咽了气,我爷爷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老酒鬼想喝酒了,生我爷爷的气,喝酒没有带上他。

    我爷爷说,那天晚上他怀里其实揣着喝剩的半瓶酒,早知道是他,回身丢给他算了,害得他跟了那么远的路。

    我爷爷说,遇到死去人的白鬼火不要紧,它不害人,有一次,他掂起一块石头砸中了它,鬼火一下子炸开了,白花花的,满地都是。

    但是,活人的鬼火轻易不要招惹它。有一天夜里,我爷爷就被活鬼火迷住了,自己走进一处泥潭里,糊了满身泥巴,一夜也没有爬上来。天亮了,赶早集的人发现他时,泥巴已经淹到他的脖子了,他奄奄一息,差点丢了命。

    我爷爷还说:前山涧的水潭里有一个女水鬼,她是村东头老张家的儿媳妇。那一年,老张家婆媳分家,为了一只生蛋的老母鸡闹翻了天。媳妇想要,说她刚生了孩子,想吃鸡蛋催奶;婆婆不给,说鸡生了蛋可以拿到集市卖钱零花。媳妇说婆婆心狠,连孙子也不心疼;婆婆说媳妇好吃,不知道持家过日子。最后,媳妇不但没有争到鸡,反而落下个好吃的骂名。媳妇想不开,就在一天深夜悄悄起床,一头扎进前山涧的水潭里淹死了。后来,走夜路的人经过那个水潭时,总能听到一个女人嘤嘤的哭声,很委屈,很凄惨,让人听见头发跟发麻……

    我爷爷讲了这个鬼故事后没几天,我们家平白无故的丢了一只生蛋老母鸡,我母亲认定是被谁偷去杀吃了,站在村头口吐白沫连骂了3早晨。

    她不知道,其实是我从鸡窝里捉住,偷偷扔到水潭里去了。

    我是一个怪人,我小时候喜欢一个人跑后山的书圣庙里玩。据说书圣庙原来不叫书圣庙,叫书生庙,是后来的人叫白了,才成书圣庙。书圣庙建在半山腰的小竹林旁,是个10多平方米面积的石屋,正中一条石头香案,无匾无字,十分简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朝代,我们这里有个姓武的员外,有一独子,名唤武鑫,武员外因为有钱没文化,员外郎的官职是花银子买来的,对此,乡亲们很是看他不起。

    有一次,武员外过60大寿,请乡里的一位先生写了一副寿联,先生想到这个员外平日的种种不是,想借机奚落他一番,脑筋一转,便在对联上写上:

    武姓员外好不晦气

    终年疾病少有长寿

    先生怕武员外看出破绽,这样念了一遍给他听:“武姓员外好,不晦气;终年疾病少,有长寿。”武员外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寿辰的那天,四里八乡的同党们都过来祝寿,一位和武员外一样大字不识几个的同党在宣读寿联时念成了:“武姓员外,好不晦气;终年疾病,少有长寿。”这下子好了,所有来祝寿的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久久也合不拢。武员外明白了先生写的对联是在骂他,脸色先是发白,然后发红,最后变得就像一块死猪肝。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武员外发誓一定要让他的独生儿子武鑫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光耀门庭。不想这孩子从小顽皮,不好好读书,是个十足的捣蛋鬼,气走了8位教他的私塾先生,眼见到了22岁,仍是劣性不改。武员外心生一计,就在后山的寂静处盖了一间石头书屋,让武鑫一个人住在里面,每日三餐让家中仆人按时送去,硬逼他苦读诗书,修研学问。

    一个月圆之夜,武员外偷偷溜到后山,想看看儿子是否坐在月下窗前,朗诵诗文。奇怪的是还没到石头书屋,却远远听见屋内传出琴声,伴有歌唱。武员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凑近窗户想看个究竟。

    这一看把他吓了一跳,只见屋内武鑫端坐在床上专注弹琴,另一妙龄女子着一袭白纱,正在屋内轻歌曼舞。她的肌肤洁白莹彻,如冰似雪。

    武员外纳闷,这荒山野岭、深更半夜怎么会有女子出现?莫非这女子是狐鬼之辈?想到这里,武员外惊出一身冷汗,带上仆人,连夜奔向玄清宫,向吊眉道长求助去了。

    吊眉道长是玄清宫的一位道士,长着两撸长长的白眉毛,向下都遮住了眼睛,他是捉妖降怪高人,方圆百里都有名气。听了武员外的描述,又问清楚了确切地点,吊眉道长哈哈大笑说:“你说的那座山上确实住有一只妖孽,5年前我云游到过那里,曾经在一片竹林里觅得她的踪迹,那时她还是一个修炼未满的小狐仙,我把她拿下后不忍心当即灭了她,就用铁链子把她锁了,想她也逃脱不了,只有等着饿死。不想这孽障命大,竟然活了过来,出来害人,看来如今是命该灭绝了。”

    武员外听罢忙问:“道长既然知道她的根底,请问如何灭那孽障,救我儿子?”

    吊眉道长说:“这孽障每逢十五的月圆之夜定会和你儿子会面,到时候你只需按我的吩咐如此这般去做,我自有办法。”

    武员外感激不尽,辞别道长,回家静候不提。

    话说道长说的小狐仙确实是武员外在儿子屋内看到的那个。

    一日,武鑫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发现一只被铁链锁住的小白狐狸,奄奄一息,发了善心,救下了它。

    这只白狐名叫小玉,修炼已近五百年,因为她的修炼期限还没到,平时还是一只可怜的白狐狸,只有在月圆之夜,吸纳满月之灵气才能幻化成人形,去相会恩人武鑫。这一切武鑫全然不知,他问过小玉,小玉只简单回答自己的家住在山林深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寄哥嫂篱下生活。

    小玉因为对武鑫隐瞒了身世,内心十分不安。好在再过一个月圆之夜,她的修炼期限就满了,那时她就可以完完整整地成为一个人了,就可以天天和恩人相守在一起了。当时小玉被那个臭道士用铁链锁住,奄奄一息的时候,在心里暗暗发过誓言:要是一位老人救了她,她就做他的女儿,赡养他一辈子;要是一个孩子救了她,她就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一生一世都荣华富贵;要是一位少年救了她,此生就以身相许,和他相亲相爱一辈子。

    一转眼又到了月圆之夜,吊眉道长如约而来,和武员外早早来到后山,潜伏在石屋外的草丛中,等待白狐精的到来。

    当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时,果然看见一只白色的狐狸悄无声息的从竹林深处走出。来到石屋前,白狐褪去狐皮,挂在竹枝上,摇身变成一个美女,年方二八,一身素衣,楚楚动人。这狐精径直走到石屋门前,不需开门,只一下子就隐身入内。

    道长低声命令武员外:“快去抱住狐皮,想办法把你儿子唤出,我只待你儿子出来,就封死门窗,放火烧死那孽障。”

    武员外依法照办,怀抱狐皮,走到门前:“儿啊,快开门。天气冷了,我来送件冬衣,以备御寒。”

    良久,武鑫打开屋门,武员外立即丢下狐皮,一把抱住儿子,拖出门外:“儿啊,快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这当口,吊眉道长飞快关死屋门,在门窗上左三右四的贴满了道符,然后点起松油火把,从窗口扔进屋内。那屋内本是放满了书纸,一遇到明火,顿时熊熊燃烧起来。

    这时,屋内传出女子凄厉的惨叫:“武鑫,你这个狼心狗肺之人!我虽是一只狐辈,也苦苦修炼数百年才成人形,此生本想和你结一世的情缘,你不念情意也罢,我可以离开你,为何要用计谋害于我?”

    武鑫被他父亲拖着,痛哭道:“小玉,你冤枉我了,我不知内情,一定是我父亲的主义。你快打开门,冲出来!”

    小玉哭诉:“门窗都被道符封死了,我没有办法出去啊!”

    武鑫听说,愤然道:“臭道士,你这个杀人魔头,快快揭去道符,放我的小玉出来!”

    道长仰天一声长笑:“哈……武公子此言差矣,除魔降妖乃是我道家的天职,自古人妖不能同立于世,人妖不分,岂不失去了天理,天下大乱?你休想让我再过放她!”

    武鑫转向父亲:“父亲,小玉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找这个臭道士来谋害与她?”

    武员外道:“你这个孽障!不好好读书,却与这妖魔厮混,辜负了我的厚望!我请尊道来为你除去妖狐,是救你于水火,你休要不明事理!”

    武鑫争辩:“小玉明明是个良家的女子,怎么就成了妖魔?你们无缘无故害她,你们才没有天理!”

    这时,屋内传出小玉的呼唤:“武鑫,我不行了,我去了。今生我两无缘再见了,如果来生还有缘分,我们再见吧……”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武鑫听了心如刀绞,他挣脱开父亲的手,绝望地大喊一声:“既然是这样,也罢了。小玉,你且慢走,等我一步,我就同你一起去吧!”喊罢,一头撞开屋门,扑进烈火之中。

    武员外见状,丢下手中的狐皮,心痛的一声大叫,昏死过去……

    这是个传说,但我去深深地相信了这个传说。

    因为,小的时候,每当我一个人到后山的书圣庙里玩。静静地坐在石凳上,似乎真的听到了竹林深处不断传来琴声和歌声。

    那琴声悠扬,歌声委婉……

    而传说中的小玉呢,却一直没有出现过。

    有时候我会循声寻找,可是那声音却一直离我很遥远,隐隐约约,漂浮不定。

    我终究没有寻觅到小玉,没有看见传说中小玉肌肤洁白莹彻,如冰似雪的模样……

    《红蜻蜓》

    飞过,在我眼前飞过一只红蜻蜒,晶莹的双翅阳光透明。红蜻蜒,我被你的丽影迷惑,你为何不在我故乡的枝头栖落?为何不轻掠碧水,点一圈涟漪,翩跹弄影?少时,你我都没有追梦的苦恼,那时我们共守一个家园。春天,我们在丁香花瓣上跳舞;夏天,我们在荷花尖上戏闹;秋天,我们在高粱穗上入眠;冬天,我们则围坐在火炉旁,将冬夜烤得很长,很长……

    飞过,在我眼前飞过一只红蜻蜒,你那如火的身躯,温暖了一个故人的眼睛!

    ——献给我亲爱的读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