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闯非洲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意外收获

    东方破晓,晨风轻抚。

    田帆接完孟虎的电话,已经睡意全无。他起身推开窗户,舒展双臂,贪婪地呼吸着山区略带潮湿的空气。

    田帆头脑中仍萦回着国内的两位战友:给孟虎做完思想工作,需要给他一点消化的时间;郭睿、戴娜带着马库提已经到达第一家包装机生产企业,正在参观洽谈。

    餐厅那边传出阵阵沁人心扉的咖啡和红茶的混合味。田帆知道,早餐提前供应一定是为了迎合神父恩古尼亚尼将要主持的望弥撒。果不其然,当他走进餐厅时,几位神职人员已经在就餐了。

    ……

    天主教的弥撒浓重而庄严,有讲究的仪式和完整的程序。

    教徒们从四面八方向教堂涌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穿戴整洁,怀着虔诚的心情排着队伍,悄无声息地走进教堂。

    教堂内的摆设有点像教室,空出半圆的一片地,类似讲坛;一架古旧的管风琴立在左前方。诵经堂十分宽敞,有很多又长又矮的板凳。正前面墙上挂着耶稣的画像。画像下面有一张桌子,桌子上的红绸布上绣着一个十字架。

    田帆坐在板凳上,不禁感叹教堂的神圣,神圣得让他感觉自己竟然如此渺小。此时,教堂很静,静得连头发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

    神父站在讲台上。天顶的彩色玻璃正好将光亮泼洒在他头顶,仿佛镀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

    田帆从未参加过这样的宗教活动。他事先在手机上搜索过望弥撒的简单流程:神父入堂--读圣经--神父讲道--奉献--祝福圣体--互祝平安--领受圣体--弥撒礼毕。此时,他心中默念着程序,看别人站他就站,看别人跪他就跪,看别人坐他就坐。

    神父全程都用斯语演讲,田帆压根就听不懂。

    赞美诗在管风琴伴奏下,音乐悠扬,和声协调,歌曲美妙得动人心魄。

    领受圣餐是弥撒最神圣的时刻。田帆见前面有的信徒在接受圣餐时向托盘里投放善款,他也跟着照办。

    神父走近,低声说道:“15分钟后,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

    田帆敲开神父办公室,只见神父已经脱去主持弥撒的圣装。他照例为田帆准备了一杯袋泡红茶:“田先生,请坐。”

    田帆为避免出现双方对敏感话题的唐突,便故意转移新的话题。他拎起袋茶的提线,打开翻译软件:“神父,请问,这是什么茶?”

    神父自豪的:“这是德国最有名气的罗纳菲特红茶。”

    田帆机械的复述着:“罗纳菲特红茶。”

    “这是罗纳菲特先生1832年创立的高端品牌红茶。现在德国排名前100的宾馆消费的红茶2/3都来自这个公司。”神父在田帆对面椅子上坐下:“怎么?田先生,你对红茶感兴趣?”

    田帆连连摆手:“别误会,我只是随便问问。”

    神父颇有兴致的:“我在英国神学院学习的时候,最喜欢喝的是‘唐宁’红茶。据说,这个1837年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皇室御用的红茶,跟你们中国还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呢。”

    田帆瞪大眼睛:“噢,请您说说。”

    神父从壁柜里取出一只标有“唐宁”商标的红色铁盒:“这个茶叶名字起源于19世纪曾任英国首相的格雷伯爵。当时唐宁先生为满足英国顾客的喜好,对茶叶进行了拼配。格雷伯爵被中国清朝使节团带来的武夷山红茶深深吸引,他便要求唐宁先生制出相同的红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最后通过在中国红茶里放入佛手柑油,为茶叶加香,才最终满足了格雷伯爵的愿望。”

    田帆赞叹的:“世界各国的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他呷口红茶,认真地品品滋味:“神父,坦桑尼亚就没有这样的好茶吗?”

    “有,当然有。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红茶都是从非洲进口的,他们只是进行深加工罢了。”神父叹口气:“可惜呀,我们国家加工设备落后,包装简单陈旧。有时候这种袋泡茶封包会自动破裂,满杯都是茶叶末。作为家庭使用还可以,要是拿来招待宾客就不可以了……”

    田帆神情一震,起身握住神父的手:“谢谢,谢谢您,神父。”

    “谢我?为了这杯茶?”

    “不只是这杯茶,而是您提供的商业信息。”

    神父彻底糊涂了:“商业信息?”

    田帆坦诚的:“实不相瞒,我们最近在和坦桑尼亚茶叶公司合作一个项目。就是从中国引进先进的茶叶和咖啡包装机,以提高坦桑尼亚茶叶公司现有茶叶、咖啡的包装质量和生产产量……之前,我们只是以为是单纯的机器设备改造,经过您的讲述,明白了其中还包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神父点点头:“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似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

    田帆:“刚才望弥撒之前,我给中国打过电话,我的两个战友和茶叶公司的工程师马库提先生,已经开始进行考察工作了。相信很快中国包装机就可以运到坦桑尼亚了。”

    神父真诚的:“祝福你们,祝福中国。”

    田帆:“神父,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如果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请提出来,我们将尽全力相助。”

    神父走到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田先生,我这里有一份十分紧急的物品采购订单。”

    “订单?”

    “是的,资金共计6万欧元。资金全部来自欧洲教会,是专项捐赠给你参观过的儿童救助中心完善建设的物品。”神父请田帆在他对面椅子上坐下:“田先生,这份订单上所涉及到的有家用电器、家具、服装、鞋帽、玩具、餐具、塑料制品等83种商品。我们调查过,中国是这些商品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也是向欧洲出口的第一大国。如果我们从欧洲采购,除了路途遥远之外,在价格和品种上也不会优势。因为这些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

    田帆:“神父,可以给我看看吗?”

    神父递过文件:“这份是订单的复印件,你可以带走。”

    田帆接过订单:“您需要我做什么?”

    “请你按照订单上的内容跟中国联系,看看规格、品种、质量,特别是价格,能不能成为这个订单的供应商?”

    田帆看了一眼订单:“好的。我回到d市后,立即根据订单上这83种商品全力搜集相关信息,并尽快将结果发到您电子邮箱里。”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神父递过一张名片:“田先生,我还有个私人要求,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神父,您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

    “中国那么强盛,我想去看看。”

    田帆真诚的:“您想去中国?神父,不管这份订单你我之间最终能否达成一致,我和我的战友团队都真诚地欢迎您能在方便的时间到中国参观访问。”

    神父补充道:“往返飞机票由教会承担,我每天的旅行补助……”

    田帆:“您在中国的费用由我们承担。”

    “亲那拉菲克(斯语:中国朋友)。”

    此时门外响起敲门声。神父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电子钟:“田先生,客人来了。”

    田帆一脸懵相:“客人?”

    房门开处,走进五个中年男子。他们礼貌地向田帆问候,然后规规矩矩地站在墙边。

    神父指着其中一个长着络腮胡子的中年人:“田先生,他叫木夏,是我们这个教区最有威望的木材经营者。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他询问。”

    田帆主动伸手:“你好,木夏先生,我姓田。”

    宾客们在神父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落座。

    木夏真诚的:“恩古尼亚尼神父生活的全部内容都和教堂、教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我们敬仰的神的化身……在你到来之前,曾经有中国木材商人来到我们教区。他们买走了很多木材。自从政府发布禁止木材和木炭出口令,他们就再也没来过……刚才望弥撒的时候,神父请我们过来见你。不知道田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助?”

    田帆:“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感谢。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做木材生意的,只是对当地的木材感兴趣。比如:这里的森林面积有多大?都有哪些木材品种?”

    木夏:“这里的森林几百年以来就是教会的领地,政府和军队没有教会的批准,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具体面积……”他看了一眼神父做了一个无奈的动作。

    神父不确定的:“大概有几百平方公里?对不起,准确数字我需要查阅资料。”

    田帆:“没关系。”

    木夏:“我们这里木材的品种主要有mahogany (桃花心木),光泽良好,有天然木香,适用于高级家具和地板;mninga(安哥拉紫檀),强度高,很耐腐,适用于车船内饰面板、乐器、运动器材;mkora(缅茄木)、panga-panga(非洲鸡翅木),是名贵的雕刻用材;mpingo(东非黑黄檀)、mufunjo (黑檀),都是制作豪华高档家具、雕刻家具、雕琢工艺品的上等原料……”

    田帆听得一头雾水:“对不起,木夏先生,我……我对木材是真的不懂。”

    木夏看看周围的同伴,耸耸肩,也是一头雾水:“那你想知道什么?是木材的价格?还是……”

    田帆急忙解释道:“木夏先生,请您别误会,我只想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檀香木?sandalwood?”

    神父解围道:“檀香木就是msalaka。”

    “msalaka?”木夏又和同伴们确认了一下:“哦,这种木材生长在林子深处,它很特殊,燃烧后有很浓很香的气味,教民们都用来生火驱赶蚊虫。”

    田帆震惊了:“啊?你们把它烧了熏蚊子?”

    木夏点点头:“是的。不单是蚊子,还有苍蝇、毒蛇、蝎子……”

    田帆心疼地一拍大腿:“哎呀,怎么能这样……”

    木夏不解的无所措手足:“神父,我们……”

    神父:“田先生,教堂旁边有一个属于木夏先生的木材加工厂。我建议,你可以跟他们一同去参观参观,再请他们给你准备一些我们当地木材的样品。”

    田帆起身道谢:“谢谢神父。”

    神父看一眼电子钟:“田先生,我现在去下面协调一个教民之间的纠纷。你参观木材厂结束后,可以先回d市,保持电话联系。”

    “好的,神父。”

    ……

    阿塔尔陪着田帆,跟随木夏来到属于他的木材加工厂。

    所谓的加工厂除了堆积如山的木料,遍地杂乱的碎木屑之外,其实就只有一间棚顶**露着天空的工棚;工棚下面有一台陈旧的带锯;带锯旁边连接着一辆要靠人工推动的木材跑车。

    几个工人正在拿着撬棍操纵着跑车和带锯工作。

    田帆好奇的问道:“木夏先生,这台机器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

    “塞马尼尼(斯语:你说什么)?”由于带锯的噪音实在太大了,木夏听不清田帆的问话。他朝工人们摆摆手:“阿恰阿恰(斯语:停止)。”

    带锯停止了噪音。

    田帆重复问道:“这台机器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

    木夏得意的:“木达迈夫,巴布阳谷阿里安扎(斯语:很久了,从我爷爷开始)。”

    田帆没太听明白。马塔尔用手势比划着:“他,爸爸的爸爸,阳谷嘎吉(斯语:爷爷工作)。”

    木夏指着带锯上的铜质标牌:“密斯特田,久,安嘎丽亚(斯语:来,看)。”

    田帆走近一看,愣住了——标牌上显示生产日期竟然是:1952年.德国。

    田帆服了……

    木夏意犹未尽地拍拍带锯,也用手势自豪的比划着:“也也飞达撒那(斯语:他很挣钱的),一锯3000先令。”

    马塔尔笑着竖起大拇指:“恩祖利萨那马欣(斯语:非常好的机器)。”

    田帆拍了拍马塔尔的肩膀,这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