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闯非洲
字体: 16 + -

第九章 初探市场

    田帆回到住处,在塔比姆的帮助下很快就准备好了三个大兵的早餐。

    随着田帆的一声“开饭了”的口令,郭睿和孟虎相继走出房间。他俩看着餐桌上丰盛的早点,都有点发懵。

    孟虎:“班长,这……这是弄哪儿来的?”

    郭睿:“班长,是你买的呀?”

    孟虎:“哎呀,班长,你咋不叫俺也去呢?”

    田帆:“放心,以后这些活儿都是你的。”

    塔比姆端着咖啡壶,为三个大兵斟满咖啡。

    孟虎:“塔比姆,来,坐下来一块吃吧。”

    郭睿操着半生不熟的斯语:“恰库拉奏替(斯语:一起吃)。”

    塔比姆一指厨房:“阿三忒,尼那库拉户口(斯语:谢谢,我在那边吃)。”

    三个大兵开始用餐。

    郭睿:“班长,咱们今天干点啥?”

    田帆:“按照预定计划,开始项目调查。”他呷口咖啡:“对了,昨天玛迪娜

    再三叮嘱,说咱们拿得是旅游签证,不是工作签证,所以千万不要在敏感地区多做停留,避免和移民局或者警察局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孟虎:“班长,啥叫敏感地区?”

    郭睿:“敏感地区应该是指那些非商业活动地点,比如,像建筑工地、商业

    公司、货场、码头什么的。对吧,班长?”

    田点点头。

    孟虎:“没事,这些地方跟俺们的项目挨不着边,大不了躲着点呗。”

    田帆:“身在异国,凡事都要谨慎。”从桌旁取来笔记本:“一会吃完饭,等

    马塔尔来了,咱们就开车进城。今天要做的事有这么以下四件:第一,到银行兑

    换先令;第二,到规模较大的超市调查商品的基本结构;第三,浏览市容,熟悉

    周边环境;第四,到卡利亚库(kariakoo)调查中国商品,包括……”

    孟虎:“哎哎,班长,那个卡里什么库是干嘛的?”

    田帆:“卡里亚库是个大市场,是坦桑尼亚和东非地区的商业中心。”

    郭睿:“市场里有中国人吗?”

    田帆:“不但有,而且还多着呢。”

    ……

    早饭后,三个大兵按照定好的计划,开始了第一天初探市场的工作。

    马塔尔建议他们首先选择考察卡利亚库——因为那里实在是太大了,要想考察清楚,需要占用很多时间。

    马塔尔告诉他们:大概从1923年开始,德国人在d市中心和临近港口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商圈,这就是卡利亚库商业区的由来。

    卡利亚库横跨数十条街区,成百上千家店铺,琳琅满目无所不有的商品,吸引着来自非洲各国的商人和消费者。

    三个大兵随着马塔尔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行,颇有些春节逛庙会的感觉。

    郭睿:“班长,我估算了一下,这里的商品,大到家用电器,还是小到纽扣,电池,85%都来自中国。”

    田帆:“对呀,要不怎么会人称‘小义乌’呢。”

    孟虎:“哎呀,这里到处都乱糟糟的,看得俺眼晕。”

    田帆:“马塔尔,你知道卡利亚库一天的营业额有多少?”

    马塔尔想了想:“《每日新闻》有过报道,说大概100亿先令……”

    郭睿惊讶的:“多少?100亿先令?合3000多万元人民币呀,怎么可能呢?”

    马塔尔:“也许更多?”

    田帆:“马塔尔,你看这些店铺的面积都不大,最多也就十几个平方米,怎么会一天卖出那么多商品呢?”

    马塔尔:“政府规定,外国人包括你们中国人在这里只能做批发,不可以零售。这些店铺只是摆放一些样品,不零售,成交以后到仓库里取货。”

    田帆:“哦……”

    郭睿指着一间中国人开设的商铺:“班长,咱们要不要进去跟老板谈谈?”

    田帆:“可以呀,不过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千万别触碰人家的商业秘密。”

    ……

    三个大兵随机走进一家销售鞋子的中国店铺。

    郭睿一进门便拱手问候:“老板,恭喜发财,恭喜发财。”

    店老板是个40岁上下的南方人。他警觉的:“你们是上货,还是看货?”

    郭睿:“我们就是随便看看。”

    老板:“听口音,你们是北方人?”

    孟虎:“大别山的。”

    老板耸耸肩:“大别山?没去过。”

    田帆:“老板,您在这儿经营几年了?”

    老板:“八年。”

    田帆:“生意还好吧?”

    老板:“马马虎虎,对付着养家糊口。”

    郭睿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拖鞋:“老板,你这拖鞋卖得够便宜了,900先令一双,才合两块钱多人民币,比国内价格还低嘛。”

    老板:“没办法,中国人在这里只能搞批发,不能零售,他们黑人零售要比这个价钱贵上一倍还多呢。”

    田帆:“这些拖鞋,您都是从国内进的货吗?”

    老板摇摇头:“以前是,后来觉得太麻烦,进口出口的,要办很多手续,就自己办了个加工厂。坦桑政府鼓励投资建厂,原材料免关税,加工机械也免关税。怎么?你们也想做拖鞋生意?”

    郭睿:“不不不,我们刚到坦桑,只是想先了解了解市场行情。”

    老板:“看你们三个挺本分,挺厚道的,给你们一句忠告: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大家都在走的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田帆:“您的意思是……”

    老板:“现在有十几万中国人在坦桑创业,竞争得相当激烈。记住喽,在国外经商千万别跟风,别随大溜,要量体裁衣,发挥自己的特长。你们是从大山里来的,那就在种植呀,养殖呀,农副产品呀,瓜果梨桃上下功夫嘛。最简单的,就是把这里的腰果、咖啡、剑麻什么的倒腾回去,也是不错的生意嘛。”

    孟虎:“可是俺们……”

    田帆急忙抢过话题:“谢谢您的指点。”

    老板叹口气:“有人看着我一年1000多万的营业额眼气,可是他们知道我付出了多大代价吗?一家四口,撇家舍业的,再加上近百万的投资;还有这个店面,十几个平方,一年一万多块钱的租金,容易吗?”

    田帆:“是啊,出门在外的,真的不容易。”

    老板:“你们行啊,年轻体壮地,这就是本钱嘛。别灰心,小伙子,只要看准一条路,坚持走下去,有个三年五载的磨炼,总会成功的。”

    ……

    离开拖鞋店,三个大兵失去了刚才的兴致。

    孟虎:“班长,俺们撤吧”

    郭睿:“超市也不用看了,大同小异,没啥看头。”

    田帆:“好吧,咱们撤。”

    ……

    下午时分,三个大兵从鱼市场买了些海鲜,便回到了驻地。

    客厅里,郭睿坐在沙发上喝茶。他的情绪并不高涨,似乎今天的考察不太符合他的意愿:“班长,卡利亚库对我的触动很大,看来要想实现咱们的创业计划,还真得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要看准、看清市场前景。”

    “说说你的想法。”

    “虎子在路上说得对,中国人都在做的项目,咱们绝对不能跟风,不能往里钻,往里挤;可中国人不做的,或者没想到的项目呢?咱们压根还没摸到门路呢。”

    田帆安慰道:“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去刻意寻找就能找得到。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心有灵犀,慧眼识图,才能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怎么抓呀?”

    田帆走近窗口,望着窗外摇动的树枝:“风,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只是空气在流动;但对于懂得利用它的人,就是动力,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免费能源。”他转过身:“从卡利亚库回来,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咱们还是向卡利亚库那样茫无目的地瞎子摸象,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是啊。你看刚才那个拖鞋老板凉水泼得,一盆盆的,瓦凉瓦凉的。”

    “这个也怪不得他。激烈的竞争之下,谁心里都得有个防范。”田帆又转身望着窗外:“咱们必须找到一个熟悉坦桑经济的关键人物来讨论此事。”

    “找谁呢?”

    塔比姆走来:“密斯特田,海里的动物煮好了。”

    郭睿:“动物?”

    塔比姆用手比划着:“动物……”

    ……

    菩提树下的凉亭里,地脚灯照耀着餐桌上满眼的非洲海鲜。

    孟虎端来刚蒸好的龙虾和海蟹:“来喽,闪开,闪开……烫着!”

    田帆挑着气氛:“来来,大口吃海鲜,烦恼丢一边。”

    郭睿附和着:“对,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日愁不愁。”

    孟虎:“班长,你说,俺们仨要是能天天吃龙虾,啃海蟹,是不是活得跟神仙似的?”

    郭睿:“差不多吧。人家大诗人苏东坡都能‘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真能天天有海鲜吃,就赖在坦桑尼亚不走了。海鲜比荔枝好吃多了。”

    田帆:“这里恐怕有个误区。”

    郭睿:“误区?啥误区?”

    田帆:“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57岁被贬至广东惠州,62岁又被发配到荒凉的海南岛的儋州。实际上是苏东坡因为南北方口音的差别,而听错了当地人的一句话。”

    郭睿:“什么话?”

    “岭南人吃荔枝的时候经常会告诫说,‘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说,荔枝虽然好吃,但是它高糖、高能量,吃多了容易上火。苏东坡错把‘三把火’听成了‘三百颗’。要知道,吃多了荔枝,就会心悸、恶心、头晕,四肢无力,甚至患上荔枝病。‘日啖荔枝三百颗’,他还想不想活了?”

    孟虎:“哇,一颗小荔枝还有这么多说道。”

    塔比姆拎着啤酒箱走来。

    郭睿指着啤酒,向塔比姆比划着:“塔比姆,来……”

    塔比姆把左手放在胸前:“阿三忒(斯语:谢谢)。”拿出两瓶啤酒。

    田帆取出一张10,000先令递给塔比姆:“塔比姆,今天的工资。”

    塔比姆礼貌地接过:“阿三忒。”

    孟虎拿起一条龙虾:“哎,塔比姆……库拉。(斯语:吃)”

    塔比姆摇摇头,再次把左手放在胸前:“阿三忒撒那(斯语:非常感谢)。”

    郭睿:“班长,咱们开吃吧。”

    田帆:“好哇,开吃。”

    孟虎:“等等,等俺拍完照再吃。”拿起手机拍照。

    田帆手机响起,他示意两人小点声,起身到一旁接电话:“喂,玛迪娜,有事吗?……好,太好了,明天几点……哈库那塔体佐。(斯语:没问题)不见不散。”

    郭睿:“班长,啥事?这么高兴?”

    田帆神秘的:“明天,玛迪娜将要给咱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孟虎:“啥好机会?”

    “猜猜看。”

    孟虎:“请俺们上海边坐游艇,吃烧烤?”

    田帆摇摇头。

    孟虎:“那就是……去爬乞力马扎罗雪山?”

    田帆还是摇摇头。

    郭睿:“我猜……应该跟咱们创业有关……考察?谈项目?”

    田帆点点头:“恰玛先生明天要接见咱们。”

    “嗐,俺还以为是啥好事呢?不就是去见个茶叶公司总经理嘛,不稀奇。”

    郭睿兴奋地:“班长,风,风要来了。”

    “风?”孟虎伸手试了试:“哪儿有风啊?”

    田帆:“你俩先吃着玩,我上楼准备一下。”说完,走向楼口。

    “哎,班长,先吃吧,一会凉了就不新鲜了……”

    “别等我,你们吃吧。”田帆的身影消失在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