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闯非洲
字体: 16 + -

第一章 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

    阳光洒向军营,瞬间便把营区照耀得庄严而肃穆。

    北部战区某部高射机枪连俱乐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红底白字醒目的标语:“高机连欢送复员老兵联欢会”。联欢会正开得热火朝天。

    九位即将复员的老兵身披红花,坐在前排显眼的位置上。一名留队战士刚表演完独唱《送战友》,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快板《老兵啊,老兵》更是掀起一片欢呼的浪潮……

    台下的官兵们禁不住的欢声笑语,张张黝黑的脸庞上泛起红扑扑的亮光。

    指导员走上台:“同志们,刚才的节目好不好?”

    “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

    “要!”

    “好,下面我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个重头戏。”他卖关子地顿了顿,等全连官兵的目光都被他吸引到自己身上了,便提高嗓门发出第一道口令:“听我口令。指挥班班长田帆。”

    坐在前排的田帆起身应道:“到。”

    指导员发出第二道口令:“出列。”

    “是。”田帆向前跨出一步,站在了全连队形的最前面。

    指导员发出第三道口令:“向前一步走……向后转。”

    田帆标准的一令一动,由原来背冲着大家,变成了正面直对全连。

    紧接着指导员发出第四道口令:“下面,由即将离开军营,即将脱下军装的指挥班班班长田帆同志,朗诵自创诗歌《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大家欢迎。”

    “好!”战士们的欢呼声夹杂着掌声,直冲俱乐部的天棚。

    两年前,田帆高中毕业,因为没能考上心仪的一本大学,就在家边复读,边在父亲的远航进出口公司当了几天“信息观察员”。直到开始夏季征兵,在征得父母的勉强同意下,他报名参军,来到了现在这个有着红军传统的部队。

    虽说田帆两年的兵龄不算长,可他的进步和荣誉确是全连、全营,乃至全团有目共睹的——第一年,他因为发明高射机枪快速射击诸元,把命中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荣立三等功一次;第二年,他因为改造高射机枪战车快速移动装置,硬是把装机时间缩短25秒,再次荣立三等功一次。

    平心而论,一名出生在大别山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士兵,能在两年服兵役期间里连续获得两次三等功的佳绩,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原本摆在田帆面前人生之路应该的是留队、考军校、当军官的“三步曲”,可他却偏偏坚决要求今年复员,还一连上报了四次复员申请。

    负责全团士兵复员工作的参谋长得知后勃然大怒。他命令高机连的连长、指导员跑步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询问详情。可是连长、指导员除了解释田帆“态度坚决”,“想放飞自己新的梦想”之外,两位连队领导真的再也说不出什么过硬的理由。

    几番谈话,几番劝解,几番说服,几番诱导……眼见一棵好苗子即将拔根而去,部队领导们只剩下委婉和叹息。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也许这句民间俗语说得就是眼下这种情景?

    此时,田帆站在联欢会的横幅下。他整了整胸前的红花,目光掠过全连每位战友熟悉的脸庞,用浑厚的男中音开始朗诵:

    “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

    我会默默地回到心爱的战车旁,

    拿起洁白的毛巾,把高射机枪再次擦亮;

    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

    我会静静地走在营区的每条小路上,

    寻找那些我曾经的思念,曾经的理想。

    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

    战友啊,请笑着为我送别,不要让我看到你的眼泪和悲伤;

    当我离开军营的时候,

    战友啊,请为我祝福,博大的世界等着我们共同放飞新的梦想。

    军旅生涯,在我生命中将永远镌刻下军人音符的铿锵,

    绿色军装,在我生命中将永远支撑起军人铁骨的刚强。

    再见了,战友,再见了,首长,

    这一去,山高路远;

    这一去,永难相忘。”田帆用一个标准的军礼结束了朗诵。

    静场,静场……大约三十秒钟后,全连才爆发出掌声。

    连长起身,擦着眼角:“指挥班班长。”

    田帆转身:“到。”

    “一会把你刚才念的那首诗,给我……给我抄在墙报上。”

    田帆挺胸答道“是。”

    指导员起身:“同志们,正如刚才指挥班班长田帆同志所朗诵的那样,战友的情怀,是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怀。我们常说,战友是天,战友是地,有了战友就能顶天立地;战友是风,战友是雨,有了战友就会呼风唤雨。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我当过兵,我永远有当兵的情怀;我们当过兵,我们下半生依旧保存着这份割舍不断的战友情怀。”

    回应指导员的又是一片掌声。

    “好,欢送指挥班班长就坐。”

    田帆在战友的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指导员走到前台:“同志们,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全连议论纷纷:“社会主义新时代呗……信息化时代……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虚拟时代……知识大爆炸时代……”

    指导员:“同志们说得都没错,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部小小的电脑它可以连接全球所有的网络,可以把地球变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这里有房子,叫网站;有地址,叫网址;有银行,叫网上银行;有邮局,叫邮箱……”

    “还有学校,叫网上课堂……”

    “医院叫远程会诊……”

    “还有超市,叫网上商城……”

    指导员摆摆手:“所以呀,常听见有人说,20世纪是从土里挖金,21世纪是从脑袋里挖金;20世纪是经营有形产品,21世纪是经营无形产品;20世纪是动手动脚,靠勤劳致富,21世纪是动眼动脑,靠速度和智慧致富。”

    他顿了顿:“同志们,努力固然重要,懂得选择就更重要,因为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并准备接受机会的人。今天,我们这个复员老兵欢送会,就请各位即将离队的老兵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说他们退伍离队后,为自己规划得新生活。好不好?”

    全连鼓掌:“好……”

    连长:“我同意指导员这个建议。一来呢,给全连每位战友都留个念想;二来呢,也算是为建设军地两用人才出谋划策。对不对呀?

    “对!”

    指导员扫了一眼坐在前排的复员老兵:“好。下面,谁先讲?”

    复员兵甲举手起立:“我早就想好了,也跟爹妈商量好了。复员后,回老家开几亩菜园,搞个农家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嘛。”

    复员兵乙:“我准备回去先上个技术学校,学点实用技能,然后再图发展。”

    复员兵丙:“我……我有好几个选项,还没最后确定呢……得跟俺爹娘,还有媳妇商量商量。”

    台下一阵善意的哄笑。

    指导员指着田帆:“指挥班班长,你呢?”

    田帆支吾着:“我?……指导员,我能私下向您汇报吗?”

    没等指导员表态,连长插嘴道:“不行,就在这儿说。怕啥呀?又不是新媳妇头回上轿,不偷不抢的,说出来,对大家也是一个启发嘛。”

    田帆为难地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另外两个复员兵郭睿和孟虎。

    突然有人哄道:“说出来!说出来!”

    全连齐声响应:“……一二,快快快!”

    田帆见实在是挨不过去了,便转身朝大家摆摆手:“我说,我说……”

    全连静候下文。

    田帆命令道:“郭睿、孟虎。”

    “到。”二人同时起身答到。

    田帆:“听我口令。向前一步走……向后转。”三人一同面向大家。“向全连战友汇报,咱们三个复员以后要去哪儿?”

    三人异口同声:“非洲”。

    田帆:“干什么?”

    三人坚定地:“创业。”

    连长惊愕的大声问道:“什么?什么?你们要去哪儿?……闯什么?”

    三人:“闯非洲。”

    连长怀疑的:“闯非洲?”

    田帆:“我是班长,我负责全面指挥。”

    孟虎:“我是司机,我负责安保和具体行动。”

    郭睿:“我是卫生员,我负责信息处理。”

    全连一片哗然:“噢,完了完了,这三个人疯了……”

    “去非洲干啥,鸟不飞,兔子都不拉屎……”

    “我看好,去非洲就是去作死……”

    “他们脑袋被门缝挤了吧……被驴踢了吧……”

    指导员摆摆手:“大家静一静,听他们说。”

    田帆清了清嗓子:“刚才指导员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努力固然重要,懂得选择就更重要。战友们,你们说,金子珍贵吧,它藏在哪儿?”

    “土里呗。”

    “石油埋在哪儿?”

    “地下呗。”

    田帆:“如果不挖,不测,不实际探查,能看得见,能摸得着吗?”

    “不能。”

    田帆向前跨了一步:“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人对非洲都存在很多的错误认识,再加上偏见、传说、臆想,便构成了人们非理性记忆中的非洲。非洲也由此被矮化,被丑化,被妖化。‘一带一路’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即无权说非洲落后,也无法说非洲先进。非洲就是非洲,一个神密而奇葩的地方。”

    全连官兵似乎被田帆的演讲震撼了,全场鸦雀无声。

    郭睿也向前跨出一步:“英国诗人奥登曾写道:‘我爱你,亲爱的,我爱你;一直爱到中国与非洲相遇,爱到大河跳上了山顶,鲑鱼来到大街上歌唱’。”

    战士甲:“哇噻,卫生员郭睿同志也是满腹经纶嘛。”

    田帆:“现在国人动辄谈论中国给予非洲什么、能教会非洲什么,却忽略了

    我们能从非洲人敬畏自然、村社治理和文化包容中学到什么。非洲这个孕育出人类的地方,在利润和矿产的吸引下,富庶变成了贫瘠,完整变成了残缺。非洲如同一头在海洋中受伤的猎物,流出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片海域,引来了无数鲨鱼的袭击。”

    孟虎向前一步:“说白了吧,一个被简单化、笼统化的非洲,不是真实的非洲。”

    台下又是一片哗然:“哇哦,五项技能冠军也是非洲迷啊!原来他们早就惦记非洲了……”

    “非洲那可是在南半球啊……”

    “就是,万一出了事,生了病啥的,咋办……”

    “听说那里不安全……”

    “反正说出花来,俺死也不去……”

    指导员摆摆手:“同志们,我同意他们对非洲的基本看法。”他转向田帆三人:“万万没有想到,在我们连,在我们这座军营里,依旧有胸怀天下,志向高远之士。同志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啊。”

    田帆:“谢谢指导员。”

    指导员话锋一转:“田帆、郭睿、孟虎,你们即将走出军营,在人生的下半场,也许不再需要纪律严明,不再需要令行禁止,不再需要整齐划一,但是你们给我记住,你们曾经是中国军人,你们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三人敬礼:“是。”

    指导员:“你们离开之后,咱们高机连也将进入新军改,撤销编制,改成炮兵连,配备155激光末制导炮弹,在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照射目标的情况下,无需试射即可首发命中目标……此次军改取消师、团两级机关,重心直接倾斜到营,指挥更加高效,火力更强、机动更快,协同更顺畅。不管你们到哪里创业,希望你们跟上军改的步伐,履行好自己的新职能、新使命。”

    连长起身鼓励道:“我命令你们:离开军营后,对准选好的目标,给我果断击发,毫不犹豫,直到把目标击毁,彻底击毁。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三人敬礼:“是。”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