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田庄:傻女择夫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四章:收割,小麦覆陇黄

    欢欢喜喜

    吃了粽子,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在农村,此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收割麦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日子,果然是丰收在望。

    田地里的小麦,已经黄灿灿一片等着收割了!

    这就是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割麦子的时节了。

    田地里,太阳火辣辣的晒着,汉子们舞动着镰刀,汗水很快便浸湿了他们的衣衫。

    紧随其后负责捆麦的女子们,时常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再加上咔嚓咔嚓的镰刀声,一切显得更加清脆悦耳了。

    田间地头,一派的繁忙景象!

    收割完麦子,紧接着就要栽种水稻了。

    这就是所谓的双农忙,学堂按照惯例也开始放农忙假了。

    放假回来的孩子们,年纪大的参加收割,年纪小的就跟在大人们后面拾麦穗。

    一年一度的麦收,对于农民来说,历来被称为是“龙口夺食”。

    早收一天,小麦还没有成熟;若是晚收一天,熟透的小麦不知在收割中要损失多少麦粒。

    但是,若赶上了阴雨连天,麦子就会腐烂在地里,抽出嫩绿的新芽,结果磨出的面粉会粘掉牙。

    还好最近几天,天气都是晴朗。

    凌楚楚的心情都还算不错。

    她发展的大棚栽种的番薯,已经获得了大丰收。

    而且,凌楚楚这大棚的番薯收成了,还可以将那番薯苗继续栽种。

    同样,玉米也是这样循坏种植。

    村民们见了,也想要仿效。

    可是他们没有多出来的土地,大展拳脚。

    这临水镇一带,人口分布的比较密集。

    就算是现在的秦家庄,每家每户都能够拥有着自主权的田地,可那数量也是不多。

    人多的人家,撑死也就四五亩。

    这田也是地,一年四季被分派的没有着一刻的空闲,那就是冬种小麦夏栽稻。

    虽然每家每户都会到山脚,开垦出那么一块地来,那也是要用来种玉米和瓜果蔬菜。

    而且,也都是零零星星的小块。

    不过,凌楚楚为了让秦家庄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她把她买来的山头,都承包给了村民,让他们任意发展。

    同时,凌楚楚还为村民们收集了不少的果树苗。

    有合适栽种果树的,就让他们发展果树业。

    有的阴暗潮湿的峡谷,凌楚楚就教他们直接在山上种植野菌和木耳。

    凌楚楚甚至连毛竹专业户,都给发展了起来。

    总之,凌楚楚这庄主把秦家庄人几乎都给发动了起来。

    秦家庄人也不再出去打零工了,都留在村庄里田间地头的干的火热。

    夫妻不再分离,儿女也能承欢膝下,人们脸上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虽然这日子才是一个开头,可已经在一步一步好起来了。

    在凌楚楚的带领下,秦家庄就在这么短短的大半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秦家庄再不是临水镇周边的奴才村了,反而成了最富裕的村庄。

    因为秦家庄人,家家都有那么一两吊闲钱了。

    而且,也能够吃饱穿暖,再没有那种揭不开锅的窘迫日子了。

    对于附近村庄,闻风前来取经的乡亲们。

    凌楚楚也毫不吝啬的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尽心为他们解决一些种植上的技术难题。

    同时,也尽量帮助他们,寻找出一条致富的小道来。

    牵一发而动一千,凌楚楚连带的也把附近的乡亲们给带动起来。

    乡亲们的农作物渐渐得到大力发展,这也使得临水镇的贸易,更上了一个台阶。

    决定收割麦子的头一天,凌楚楚就把草帽和镰刀都给翻了出来。

    前来帮助凌楚楚挖番薯的秦吉辉见状,便自告奋勇的准备磨镰刀。

    此刻他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在一块长方形的磨石上,“咔咔”地磨着那几把镰刀。

    磨了好大一会儿,他摘了几片树叶子试了试,还没怎么用力,树叶就被一分为二了。

    秦吉辉把手上的一把镰刀递给凌楚楚,笑道:“这回磨快了,你试试?”

    镰刀上寒芒一闪,凌楚楚吓了一跳,缩了缩脖子急忙摆手:“哎哟,我不试了,你别让我露怯就行了!”

    这古代可不像现代,有着现代化的收割机器。

    在古代,这镰刀便是收割麦子和高粱苞米的主要农具。

    收麦子时要先将麦子用镰刀割下来,然后捆成一捆一捆的拉回来。

    摆放在场上暴晒,碾压脱粒。

    最后用筛子和簸箕将麦子过滤出来。

    收高粱和水稻也是同理。

    苞米也用镰刀将秸秆砍倒放成堆,再将苞米棒子剥了皮,挂在屋檐下晒干。

    其实,收割麦子是个非常累人的活,弯着腰一干就是一天。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到场里,这时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这古代,可没有现代里的那种混凝土麦场。

    一般都是自家院子里的空地,经过碾压瓷实了,就直接把麦秸摊晒在泥地上。

    晒的差不多干了,就开始碾压。

    压好了,就得起场。

    扬场就是把石滚轧好的麦子,趁有有风的时候用木掀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子的秕子以及短的麦秆和麦糠等。

    这活不光是累,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风会带着麦芒的芬芳和针刺,吹在人的脸上,又痒又疼。

    最后,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

    若是要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这麦秸垛,既要可以避雨,也能经得起孩子们躲在里面捉迷藏。

    同时,这麦秸垛,也成为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煞是漂亮。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要不会生虫。

    这个时候,不光是大人的繁忙场,也是孩子的欢乐场。

    起场,父母盼着收成,如何颗粒归仓,孩

    子想着玩耍,怎么能够尽情尽兴。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那古代这麦秸垛就是那时候的蹦蹦床。

    无所顾忌,不怕磕着碰着。小孩子们,把麦秸垛当成了游戏的乐园。

    等过了麦季,依然可以玩耍,没准儿还能摸出俩鸡蛋出来。

    ——内容来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