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讲故事
字体: 16 + -

四十五篇 李家章

    母亲通情达理、豁达大度,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她二十八岁带领三个孩子从城镇回到农村,由市民转成了农民,她不但毫无怨言,反而深深地爱上了李家章。李家章是我的故乡,我弄不懂这名字的来意,听起来像是人名,有点儿诗情画意。多少年来若有人问我是哪个村的,只要我回答“李家章”三个字,对方便肃然起敬。

    滔滔不息的洛河、葫芦河和沮河等将黄土高原的南端切割成东西走向的洛川塬、隆太塬和桥山塬三条最大的高塬,宛若三条巨龙腾飞在陕北大地上。这一带塬高沟深黄土层最厚,塬下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塬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地,日照强烈、土沃肥野、雨水充分,是驰名中外的苹果之乡,李家章就坐落在隆太塬的中部阳面。

    胡同、城墙、脌(nin)子和墩。在隆太高原上,有一种奇怪现象几十年来我一直不理解,问过许多人,都解释不通,那就是胡同,有的村叫做壕壕。走在平坦的土地上脚下突然出现一丈多深三五丈宽的沟渠,这明显是人工修造,说它是防洪渠吧,可这一带哪来那么大的洪水;说它是路吧,为什么它的一端或两头要直通沟沿悬崖?经过多年的思索,我终于有了满意的答案:那是先民们留下的智慧、血痕。第一,垦荒种地、农田基建、平整土地;第二,平整土地的同时顺便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与长城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保护着周围的村民;第三,当匈奴人的马队驮着从中原掠夺来的财富从这块平塬经过时,这些胡同、壕沟突然阻断了他们驰骋的铁蹄,连人带马跌入壕沟;或者是停止前进把马背上的财物卸下来,一捆、一袋地扛着翻越胡同,就在这时附近兵站汉人的追兵赶到,一场激战,你争我夺,汉人以逸待劳夺回被抢财物。秦、汉、宋、明等朝代,北方匈奴、契丹、金、蒙游牧骑兵穿越毛乌素沙漠、跨过长城、冲破定边、安边、靖边、安塞、延安等层层边关,渡过洛河、葫芦河,长驱直入南侵中原。黄陵解放前叫中部县,从名字看这里在某个历史时期曾经是哪个朝代版图的中部位置,南北与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西安在一条直线上,秦直道、210国道、包茂高速皆由此经过,是北方进入中原或者说到达关中的必经之地。黄帝陵,汉武帝御驾亲征率卫青、霍去病北上马踏匈奴曾在此祈天、祭祖、整军,道北、道南两村之间曾是一条从县城北坡上来的官道,向西通往三十公里以外的秦直道。北边不远处有张村驿,曾经是古时的驿站。李家章基本处于黄帝陵与张村驿的连线上,有一条小道打此经过,这里更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通道,秦汉时期可能还是个驻军的兵站。下原里的土墩、对面子城门坡坡的城墩和陵背后的草帽疙瘩都是烽火台,这些墩台就像今天移动互联网的信号塔,前线阴山脚下燃起的狼烟飘过鄂尔多斯草原、从榆林的镇北台出发,袅袅向南传递,经过张村驿、洛川,到达李家章的这三个烽火台、再由桥山之巅一路南下直至秦都咸阳、或者汉都长安。我参观过嘉峪关一带的土长城、榆林定边长城的残垣断壁、也上过八达岭,从处理过的坚硬土质和夯筑技术看李家章的这三个土墩可能建于秦汉。那时的移民与驻军居住在城墙和深沟的维护之内一起垦荒种地、抵御外侮(对面子有城门、城墙、城壕、小涝池遗迹,窑括也有),早先的居民飘忽不定。百年战事百年休,到了元明时期战事减少,李姓居民在此安定下来,逐渐从城墙内迁出,挖土填沟修建了对面子后院里的四合院。但仍有残兵、土匪偶然来袭,在朱元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下,为了躲避敌人、保全生命,挖脌(nin)子(古地道)、打水井。我好奇那深邃且隐藏地下总深度达上千米的脌子在没有通风、照明设备的古代是怎么挖成的?少年时曾与伙伴打着手电、蜡烛、火柴钻过,脌子比后来的地道矮小却复杂得多。对面子的脌子有入、生、死三个口,城墙内最高处的田地里是入口;城壕南端沟掌的草丛里是逃生的出口,从这个口出来爬上沟就是下塬里涝池畔通往县城的小路;下洼里碾子沟的半崖上有一个口子,那是死亡之口。脌子里面平缓宽阔处有土炕、石磨、牛槽、水井。最窄处仅容一人爬过,忽宽忽窄、忽上忽下,上时要手脚并用往上爬,下时需坐在地上往下溜。战时村民在此避难,你可以想象若有敌人闯入那将是怎样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这些工事遗迹都变成了无人问津而尘封的历史,它包含着先民们的血泪,也曾经是我少时好奇的心结。

    李家章的人是同一老祖先,到了明清发展成了四大家族,居住的窑洞逐渐分布形成了一只展翅奋飞的凤凰形状:东边的上下窑括和西边的对面子是凤凰展开的双翼;以槐树道、狮子口里为中心上下胡同是凤凰的身子;上胡同是凤凰的后半身,上场里和老场是尾翼;南窑上是凤凰的前胸;下胡同是凤凰伸展的脖颈;凤凰面对东方叫丹凤朝阳,下塬里的粉坊是嘴、涝池是眼睛,古庙乃凤凰的桂冠,庙前的两棵老柳树就是凤凰桂冠上的两支羽毛。这人杰地灵的形制,虽没有生长出什么可歌可涕历史名人,但李家章人的总体素质一直很高,老实忠厚、团结友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积极向上。

    解放后的人口迅速增加,这只凤凰羽翼丰满,(这一段历史在《老屋》中有所描述)。1974年清华大学理工科十一名毕业生下乡插队,给陕西省仅仅分配了一个名额,这个知青在北京城里就选中了李家章,由新华社、《光明日报》陪伴,一路夹道欢迎,直接空降而来,可见李家章乃是远近闻名的好村。

    眼下太平盛世,人们正在乘着改革快车奔向小康大道,再展昔日辉煌。苹果给人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光鲜靓丽的砖窑,水泥铺就的大大小小的村道,平整、干净,白天一排排风景树鲜花盛开、夜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下村民们纳凉聊天。近年来又被省里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母亲在这里度过了她幸福的晚年。

    母亲一生住过许多地方:马家塬、黄陵县上城里、西洼里、店头街、李家章,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邻里友善、和睦相处、受人尊敬,上城里和西洼里的邻居后来都成了我家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