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信天游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3)

    此时,坐在一辆吉普车上赶往饮马滩的宋秉宽被这一声声爆炸所感染,他能想象得出如火如荼的大会战是怎样惊醒了那片亘古的荒原。过去的多少个日子里,他的脚印留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栉风沐雨,与荒原为伍,依靠智慧、辛劳和汗水,发现了大煤田。而今,为配合饮马滩大开发,他领导下的第二勘探队被整体调了过来,开展井田详查钻探作业。

    在这里,他见到了方旭。

    “你还好吗,老领导。”宋秉宽紧紧握住方旭的大手端量。

    “还行吧。”

    “这些年您遭了不少罪,总算有个公道了。”

    “这没什么,历史自会有公论。白雪好吧,很久没见过她了。”

    “挺好的。嫂子啥时间过来,好多年不吃她做的饭了,真馋那一口啊。”

    “等过些日子再说,眼下连个住处也没有。”方旭转而问道:“听说你已经担任了地勘队革委会主任?”

    “这是你的培养,也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宋秉宽显得很谦虚。

    方旭哈哈笑了:“你是知识分子,我是个大老粗,我哪有那本事。组织对你信任这是真的,可不要辜负了。”

    “我会遵从老领导的教诲。”宋秉宽又说:“还有件事我没告诉您,建设已经被推荐上大学了。”

    “是你特意关照的吧……”方旭虽说没有指责的意思,却皱紧了眉。

    宋秉宽连忙摆手:“老领导,不是这样的。建设工作认真踏实,再加上他文化底子好,我们是经过认真筛选才上会通过的。即使他不是你的儿子也非他莫属。”

    方旭倒是沉吟了一会,看宋秉宽几眼说:“这就好,不能因他是我的儿子就走后门,这是万万不能的。”

    宋秉宽说:“这是机遇。***说了,大学还是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从实践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这些话是一九六八年发表的,当一九七〇年悄然来到的时候,全中国的媒体上开始回顾这一最高指示,方建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幸运地成了一名大学生。那时的招生方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就这样,作为文明与野蛮在那个特殊时期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工农兵学员”应用而生。肩负着“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走进了学堂。

    方建设之所以能成为幸运儿,除了宋秉宽帮忙,也和他父亲到饮马滩担任副总指挥有关,如果方旭没有复出,即使宋秉宽在暗中使劲,也过不了局里的政审。机会来了,顺水人情人人都会做,一系列手续畅通无阻。在走之前,宋秉宽语重心长地告诉方建设:“很明显按这种方式推荐的学生必定参差不齐,但你切记要珍惜这一机会,不能因你的底子好就沾沾自喜,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多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有五年时间老师都没有好好教课了,恢复高校招生必然唤起教师极大的热情,所以你要更加刻苦努力,知识永远不会过时,有朝一日会有用武之地。”方建设点着头记下了。

    儿子上了大学,做父亲的很高兴,方旭充满深情地对宋秉宽说:“你有心,我替建设谢谢你这个当叔叔的。”

    “你客气,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方旭让宋秉宽去食堂吃饭,两人好好斟几杯酒。宋秉宽推辞了,说改日再说,他要去处理一起死亡事件,一位钻机上的指导员掉进泥浆池溺亡了。

    这事方旭听说了,好像是那个指导员在跟夜班时被人打昏,再搡进泥浆池的。宋秉宽说,目前是这样,打人者有可能是一位出身不好的钻工,但那人死活不承认,已经被控制起来了。现在有人把这事定性为阶级斗争新动向,恐怕大有文章。方旭感觉有点可笑,怎么什么事都要往阶级斗争上靠,不就是一起刑事案件嘛。宋秉宽说,据说在那人箱子里查出了有反动言论的笔记本,这就为案件定了基调。

    说了会话,宋秉宽和方旭告别,坐吉普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