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门后的秘密
字体: 16 + -

第9章 湖底魔宫 古书

    其他书都扔进火里了,就剩那最后一本,这本书到底烧不烧,烧掉太可惜了,万一是个宝贝呢,可不烧又犯错误。爷爷犹豫了,这真的是件很难决断的事情,忠厚的性格让他不允许自己犯错,可那脑海里浮现的神龙,让他觉得烧掉真的很可惜。爷爷拿出长长的旱烟筒,装了一满锅烟丝,凑到火苗上点燃,蹲在地上用力的抽着,浓浓的烟雾、红红的火光,映着他那晒的黝黑的脸,眉头紧皱,无不彰显着他内心的挣扎……转眼间,最后一丝火苗熄灭了,院子里漆黑一片,唯一能看见的就是爷爷那未抽完烟筒,随着爷爷的吸允,一闪一闪。爷爷回到屋子,将那本书迅速揣在怀里,锁上大队门往家的方向走去。边走边想,这也许是天意。

    爷爷回到家里,顾不上吃饭,将拿回来的书用牛皮纸包了厚厚的两层。然后黑灯瞎火的摸到后院,搭上梯子,将书藏在房子的后檐下面。本来爷爷想埋在地下的,怕下雨进水了。

    那本书就这样到了爷爷手里,当然,这件事只有爷爷知道,连奶奶爷爷也没敢告诉。过了几年,****结束了,爷爷将书取出来,也没敢申张,又压在柜子最底层的包袱里。再后来到1988年的时候,有了我,我也渐渐的长大,开始上学。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城里,每年寒暑假都会到农村去看爷爷奶奶。

    我12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了,这本书就被我翻到了。12岁的孩子,正是充满想象力的时候。又恰逢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正处于一个黄金时代,各种港台vcd充斥着我们的课余生活。“神秘古书”?“千年宝藏”?又或是“武功秘籍”?随着古书的发现,各种奇异的幻象在年少的我脑海呈现。

    转眼到了高中时代,高中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当我问过几位老师那本书上的文字而得不到答案的时候,我就自己去学习历史和古文学,慢慢的对历史和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可是高中生学习的压力和接触面的限制,我也只能做到有兴趣而已,其他什么都学不到。所以,我毅然报考了这所大学的考古系,即使家里人很反对。

    大学生活是自由和新奇的,由于刚从高中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突然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点无所适从,我发现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学校不是只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学生社团,让人目不暇接,蠢蠢欲动,虽然我也想要参加这些活动,但我心里的谜团却一直困扰着我,我必须先去解开。

    古文字学、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这三门课程是我大学期间从未缺过的课。尤其是古文字学,很枯燥,看着一个个“鬼画符”般的文字,如看天书一般,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疯了,基本上是无从下手。

    好在教古文学的是位60岁左右的教授,一生都在钻研古文字,知识渊博。教授姓张,人瘦瘦的,个子也不高,长得和蔼可亲的样子。平时老喜欢穿着件灰色的西装,打理的很整洁,一点都不像搞科研的人那样不修边幅,我们私下都叫他老夫子,因为他实在太厉害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历史书都详尽,好像亲身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的老怪物。

    他平时上课从来不带书,说话诙谐幽默,很枯燥的古文字学被他讲的有声有色,每堂课他总喜欢先讲一些古代很有趣的故事,什么九天玄女授天书给黄帝,助黄帝打败蚩尤,苏秦头悬梁锥刺股三年时间,解读三百九九字的《黄帝阴符经》,宋明帝持鬼玺借阴兵打仗等等。他总能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去带动大学学习古文字。从来不布置作业什么的,也不限制大家必须来听他的课,按照老夫子的说法,考古既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也是一件需要天赋和想象力的事情,不是是个人都能干的,你自己必须喜欢他,还要有想象力,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要发挥想象,根据前后句情去判断他的意思。再说,古人也可能写错别字的时候啊,不能太较真。

    就像老夫子说的一样,几个月以后,来听古文字学课的同学越来越少。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被故事和新鲜感吸引着,但慢慢的,很多人没有了耐心,很多人没有了时间,因为大学生活真的是太丰富多彩了,比学习这些枯燥文字有吸引力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着,每天要么图书馆,要么教室。老夫子的课我都很早就会到,每次都坐第一排,我很喜欢他,喜欢他的渊博,喜欢他的幽默。

    “赵小龙,你来说下魏晋时期文字都有哪些特点?”老夫子在讲台上微笑着看着我问到。经过半年多的相处,我和老师已经很熟了,老师知道我喜欢古文字,经常对我勤加指导。今天又是他的课,不过现在上课和以前不一样了,刚开学的时候是我们一个班在上课,可是随着人数越来越少,现在我们整个系同年级的人在同一个多媒体综合教室听课,据说每年都是一样,这已经是系里传统的排课法了,系里也不是不重视古文字学科,只是考古需要多方面人才,要因材施教,四年大学生活要让大学精通所有的课程和技能显然不可能,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所以系里不怎么限制大家学习趋向,但是想毕业必须精通一门考古技能。

    今天我们在多媒体综合楼3003室上课,里面本来能坐300人,不过今天只坐了不到一半人吧,坐的稀稀松松的,而我,每次都坐在第一排最靠近老师的地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从隶书发展成楷书的重要历史阶段……”我站起身回答着老师的提问,老师听着我的回答笑眯眯的点着头,很满意的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