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闯荡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转折点

    江弘海被分配在远大三车间的仓库。

    早上8点,江弘海拿了一张盖好章的字条来到了“远大服装厂”三车间的仓库报到。

    偌大的仓库堆满了东西,整齐的划分了各个区域。

    每一处物料都统计得当。放线的,放布的等等,各自颜色也都归好类。

    “那个新来的,把你的字条我看一下。”

    三车间仓库主管刘海对江弘海说。

    刘海带江弘海熟悉了一下车间。

    “你今后主要工作是和大家一起在货车上装货和卸货。”

    “还有就是用推车把车间一天要用的物料提前准备好。”

    “车间的人要用的料都会写在单子上,等我签完字后,你就要送到流水线上。”

    一个上午三车间门口停了2辆军绿色的卡车。

    卡车上堆满了一大捆一大捆的新布,每一大捆布有40公斤。

    每一辆车有两名卸货的人,一个在车上负责送到地面上,一个在地面负责送到仓库里。

    地面上有推车,自然轻松不少。

    车上要用手从车上的架梯搬下车要耗费更多体力,这种活当然落到了新来的江弘海身上。

    好在他这些年什么苦活累活在家都做过,40公斤,对他来说也不算难。

    除了卸货就是装货,卸完货后,休息十分钟又继续装货,把制好的成品衣服运送到包装厂,贴牌包装。

    农历七月的天气又异常的炎热,一个上午做下来,江弘海的衣服裤子几乎都汗湿透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两辆车卸货装货,干完活后时间到了中午12点多。

    吃过午饭后下午还是延续上午的工作,明天延续今天的工作,来来回回。

    时间过去几个月。

    从忙碌的工作,到闲的大家在仓库打牌消遣时间。

    上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放,大家已经没有心思干活。

    刘海打牌时发出感叹。

    “厂里接不到订单,规矩又多不易变通。许多订单变少了。”

    “原来合作的客户,都去找外面的加工厂合作。”

    “政策开放后,这些加工厂突然遍地都是。”

    “大部分是私人开的小作坊,找几个干过的一起弄就开干了。”

    “价格比我们厂便宜不说,而且还玩命加班。我们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一万两千多名员工的“远大服装厂”是许多人一辈子赖以为生的地方。

    就这么突然变得发不出工资,许多人把这件事闹到了市里政府门前。

    建安市主要领导带队亲自来到了“远大服装厂”了解情况。

    远大服装厂的书记兼厂长黄安被领导当众批评。

    “无能,你们这些国企,不能光靠国家给你们带来订单。”

    “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吗?”

    “在新的市场化进程中,你们要反思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黄安则无比委屈的说。

    “各位领导,我们上个季度的订单还做不过来。”

    “就在最近几个月突然减少了订单。”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些原本合作的订单都跑去许多小的加工厂合作。”

    “他们价格比我们厂要便宜,款式制作也比我们灵活,市场化程度高。我们目前还办不到。”

    领导班子和厂里最终商讨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市里亲自出面牵线搭桥找“建安市农商行”贷了一笔款给“远大服装厂。”

    又变卖了市北新区原本属于厂里的一块地。

    这块地本来是用来盖员工宿舍。

    可眼下这是最能变现的方法,没有多余的选择。

    银行贷款和卖地所得的钱,外加上原本厂里的存款,算上近期能回款的订单,也只够发百分之70的员工工资。

    除非先发2条生产线,剩余一条生产线的工资再拖一拖。

    但目前这种情况,没有员工会答应再继续拖欠。

    江弘海得知这个消息后,敲开了厂长黄安办公司的门。

    “厂长,我有一个主意。”

    “我想我们三车间的工资可以晚点发,或者干脆不发。”

    “既然外面都在搞加工厂,我们可以直接从三车间开始,搞一个加工厂试试。”

    “但前提是,不管订单大小,不论款式新旧我们都接。首先要现款。”

    黄安已没有多余的选择,但还是发出了自己的疑虑。

    “但这只是你一人的说辞,谁来起这个头,谁来说服三车间的几千员工?”

    “我愿意试试,不过我还有二个条件。”

    “一是用厂里的设备和布等原料把我们所得的工资抵扣掉。”

    “一是我们与厂里签订协议,每笔订单视利润大小与厂里分红。”

    “再说这也是响应改制政策,市里领导也会支持的。”

    江弘海得到厂长的许可后,开了一次三车间的动员大会。

    “我就说三句话。第一句,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乐不乐意?第二句,厂里的设备和原料抵扣工资,我们用这些原材料直接生产,你可以接订单来做,你也可以做好了直接上街卖。第三句,赚到了钱愿不愿意给我们厂里分一点利润。”

    大家齐刷刷的掌声响彻了整个三车间。

    这个提议,大家同意了。

    这时候的江弘海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他也没有继续在仓库扛包,而是在全国各地跑订单。